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
5.
6.
7.
<正> 随着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水稻直播在我地已普遍推广。不但单季稻栽培面积大,而且很多村组早稻也在应用。水稻直播栽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而且操作简便,效益显著,越来越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现将该项高产栽培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为了提高淮北地区的水稻产量和种稻效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大穗型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采用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方法,制定了大穗型水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大面积生产示范,水稻平均单产增长26.2%,1hm2生产成本降低628.5元,实现了高产节本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2.
郯城县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郯城县小麦宽幅精播的高产潜力。[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宽幅播种对小麦产量、根系活力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小麦宽幅播种在单株分蘖数、三叶大蘖数和次生根数及根系活力上均明显高于传统播种和精播半精播播种。与精播半精播和传统播种相比,宽幅播种小麦0~14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量均有所增加。宽幅播种的无穗茎、收获时青穗、下落穗分别为5.7%、4.7%和6.6%,分别比精播半精播播种方式减少17.0、2.6、2.5个百分点。宽幅播种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比常规技术提高10.6%~16.4%。宽幅播种比传统播种增产960.0 kg/hm2,比精播半精播播种增产535.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结论]宽幅播种比传统播种有利于小麦增产,能增强小麦根系活力,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稻苗情监测的相关数据,对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有效推广应用措施,可实现水稻产量效益提高。通过监测结果的实证,提出水稻生产须要高度重视作物栽培等非物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挖掘水稻等粮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太学12号是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旱肥地小麦新品种。在多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创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20.
安徽省杂交中稻主导品种丰产性及耐高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安徽省易旱、易涝、易遇高温热害,生产上使用品种数量过多,主导品种不够明确的瓶颈问题,将安徽省近年审定的在区试中增产幅度较大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同步进行丰产性和耐高温特性研究.丰产性试验表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两优6326等中籼和天协1号等中粳组合都表现了较好的丰产性.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蘖期和抽穗期扬花期遇到连续35 ℃以上的高温时,绿优1号、两优6326、皖稻153和Ⅱ优838等表现较好耐高温特性,在高温发生年份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天协1号则对高温特别敏感,生产上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