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育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们从1989年育成"锡御糯"品种,又从其中选择天然杂交株,再进行人工杂交;1997年在选种圃看到优势分离系,提出了常规粳稻型超级稻品种选育的设想,1998年育成第一个优势系"98E-14";2000年育成"2000E-11"等优势品系,具有半矮生性理想株形的常规粳稻型,2001年对其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即组成非F1超级粳稻的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标二级优质米新品种“玉丰”是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94年秋用“田杂//P127/双丰一号”复交后,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中熟晚粳稻品种。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玉丰”。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系常熟市农科所1989年采用“84G091/秀水04//武育粳2号”复交后,对F1、F2连续非温室加代,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系1994年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并参加各级试验,多年实践证明“常农粳2号”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早、适应性好等特点,深受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自1996年试 种至1999年省内外已累计种植约51.1万亩。该品种200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正>昆粳5号是昆明市农业科学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合作选育的不落粒型优质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2号/云粳16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好、耐冷性强等特征,适宜云南省海拔1 800~2 100 m区域栽培。1选育经过2002年冬季在海南配制杂交组合(F0代),2003年夏季在玉溪种植杂交后代(F1代),成熟后混收,同年冬季在海南种植集团(F2代),成熟后混收。2004  相似文献   

5.
“常农粳4号”(原名“96—96E4”)系常熟市农科所1996年用“丙93—63”/“武运粳7号”配组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1年参加苏州市品试,2002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003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同时越级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生产试验,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0416)。该品种综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熟期早、抗性强。适宜在沿江及苏南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目前已在苏南稻区、安徽等地示范应用约60万亩。  相似文献   

6.
甬糯34系宁波市农科院在1998年秋用(甬粳24/台93~26)F6的株系作母本,嘉63作父本杂交,经5年8代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经区试和生产试验,在产量、抗性、米质、抗倒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舟山、宁波及生态同类地区作单季晚稻手栽或单季撒直播栽培,也可作连晚手栽。现已在舟山、宁波等地示范150hm^2。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并结合低世代品质鉴定的育种方法,育成了配合力强、F1籽粒充实度好的BT型粳稻不育系“系水-04A”和米质优、恢复力达94.42%的粳型强恢复系“R161”。以此亲本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8优161”不仅产量杂种优势明显,而且米质优良,经农业部中国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测定,稻米多数指标达到2000年国家新颁布的优质稻谷标准。研究还表明,在杂交粳稻亲本选育时,不育系应以矮秆、株型优  相似文献   

8.
作物品种的优良种性是实现其“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内因和基础。适宜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单季粳(糯)稻优良品种,必须具备丰产性、稳产性、熟期性、优质性四个方面的优良种性。自1991年以来引进了20多个粳、糯稻新品种和新品系,在校内外农科教结合基地进行了观察试验、示范对比。对其中优良种性表现比较突出的杂交中粳稻204A/轮回422、迟熟中粳96-19、早熟晚粳94578和迟熟中粳糯95225等4个品系作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初步认定:这些粳稻新品系通过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可以填补全市水稻生产中的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空白,进而成为优良粳稻的接班和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9.
“秋风糯”是我市农业试验站自主培育的一个优质、高产、香型糯稻新品种。1989年杂交配组,4次去海南加代,经16个世代,于2000年育成,2002~2003年参加了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了江苏省生产试验,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我省南通、泰州、武进、南京等地示范试种。本文将简单介绍“秋风糯”在张家港市的试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作物品种的优良种性是实现其“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内因和基础。适宜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单季粳(糯)稻优良品种,必须具备丰产性、稳产怀、熟期性、优质性四个方面的优良各 。自1991年以来引进了20多个粳、糯新品种和新品系,在校内外农科教结合基地进行了观察试验、示范对比、对其中优良种性表现比较同的杂交中粳稻204A/轮回422、迟熟中粳96-19、早熟晚粳94578和迟熟中粳糯95225等4个品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粳稻种植面积达50多hm^2,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以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屡创高产佳绩,1994年“榆杂29”最高单季产量达16628.25kg/hm^2,2000年“滇杂32”达15441.15kg/hm^2.金秋时节,云岭大地再传捷  相似文献   

12.
“申优693”(勤优10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新选育的中熟晚粳杂交粳稻组合,以自选的不育系“申6A”与恢复系“R693”配组而成。2003年起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申优693”(勤优10号)全生育期155d左右,适合在上海、苏南、浙北等地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后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常优1号”系常熟市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A”דR254”杂交选育、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我市2001年引种示范种植,表现出明显的优质、高产及适应性好等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常优1号”生产力水平及其肥料报酬率,笔者进行了优质高产高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18-121
为中早粳晚熟稻区改良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提高粳稻单位面积产量,采用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在育成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金粳13A和恢复系津恢2号的基础上,组配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品种金粳优132,经国家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2008—2009年区域试验,金粳优132号平均单产9.81 t·hm-2,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2.94%;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97t·hm-2,比对照增产13.7%。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区种植。金粳优132是我国北方稻区首个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的国审杂交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9优418”原名“9A/418”,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徐州地区农科所以“9201A”/“C-41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粳新组合.200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围审稻20000009)。为探索杂交粳稻品种在本稻区稳定超高产形成规律、栽培技术和途径,结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丰产工程项目的实施,2005年笔者分别在兴化市安丰镇、钓鱼镇引进了杂交粳稻“9优418”新组合,并开展了15亩连片超高产攻关(产量指标11250kg/hm^2)、千亩丰产示范方(产量指标1050kg/hm^2)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粳稻品种两杂交后代F1、F2、F4代垩白性状研究分析表明,其垩白米率呈连续分布,但不呈正态分布;两“无垩白/高垩白”组合F2代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值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组合“越光/C602”F4代有四个分布不均的峰,组合“花育409/C602”F4代有两个峰,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两低垩白“花育560/津原5”组合F2、F4代分布曲线比较单一,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三组合后代垩白广泛分离,不同世代无或低垩白频数分布一致,表明该性状同时受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因此。选育无垩白或小垩白品种作亲本可改良杂交稻垩白率。  相似文献   

17.
“扬粳糯l号”(原名“香粳糯041”)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泰州市种子公司联合以“香粳糯91-21”/“广陵香糯”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列为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品种.适宜在江苏、安徽、河南和上海等省市迟熟中粳稻区推广种植。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该品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稻米品质好、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是一个市场前景较好的糯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粳稻品种两杂交后代F1、F2、F4代垩白性状研究分析表明,其垩白米率呈连续分布,但不呈正态分布;两“无垩白/高垩白”组合F2代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值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组合“越光/C602”F4代有四个分布不均的峰,组合“花育409/C602”F4代有两个峰,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两低垩白“花育560/津原5”组合F2、F4代分布曲线比较单一,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三组合后代垩白广泛分离,不同世代无或低垩白频数分布一致,表明该性状同时受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因此,选育无垩白或小垩白品种作亲本可改良杂交稻垩白率。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2000~2001年,对84份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不同,其中杂交中粳稻的抗性好于迟熟中粳稻。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系)有扬引1号、93—63、镇稻42、镇稻44、扬辐粳4901、盐粳9960、盐稻1129、盐9803、盐粳9932、97108、盐优422、盐优93005、9优115、香优18、苏优17。  相似文献   

20.
利用粳型优势生态型台湾粳‘嘉农428’和‘嘉农育251’为受体材料,粳稻骨干恢复系‘C418’为供体材料,连续回交到BC_1F_1和BC_2F_1代,选择具有恢复基因的植株与不育系‘秋光A’‘宁粳16A’‘216A’‘552A’‘宁粳23A’‘宁粳24A’和‘花43A’测交,F1代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超对照优势最高达62.0%,超对照优势10%的比例最高达71.0%。BC_1F_1代与各不育系杂交F1较BC2F1代与各不育系杂交F1有更高的单株产量,有效穗数多,每穗粒数多。BC_1F_1代具有更高的配合力,与各不育系杂交F1杂种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