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梨树密植早期丰产协作组的报道,冠县苗圃1.26亩梨幼树密植园,获得亩产8711.6斤的高额记录。 梨树密植早期丰产协作组由山东农学院、聊城地革委科委、聊城地革委农林局、聊城地区农校、冠县革委科委、冠县革委林业局、冠县苗圃等七个单位组成。 协作组在毛主席、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在聊城地委、地革委和冠县县委、县革委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从1973年冬开始,利用假植的梨苗圃,改造成早期丰产试验园。试验树包括有鸭梨为主的五个品种,1.26亩内栽有578株(平均每亩458株),实行单、双、三行…  相似文献   

2.
密植栽培以其充分利用光能、经济利用土地和早结丰产早收益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果树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柑桔的栽植密度也从60年代亩栽40株增加到亩栽100株左右或更高的密度。由于柑桔的密植栽培还没有象苹果那样具有一系列适宜的和标准化的矮化  相似文献   

3.
一看树形.培养和调整树形是苹果冬剪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同的栽培方法(乔化、半矮化、矮化等)、不同的栽植密度要选择不同的树形.乔化密植667 m2(亩)栽33~35株的宜选择简化小冠疏层形;矮化密植667 m2(亩)栽66~83株的宜选自由纺锤形,栽83~111株的宜选细长纺锤形.如果疏于管理,树形紊乱,那就需要进行树形改造,冬剪就要重一些,修剪量较大一些;如果树形比较规范,没有完成树形培养目标的继续进行树形培养,树形完成的按规范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冬剪量可适当轻一些.  相似文献   

4.
国外近几十年,国内近十几年,梨树栽培业上最重大的变革要首推密植栽培。密植栽培,不仅仅是栽殖密度的改变,而且围绕栽植密度的变化,树下树上各项管理,特别是修剪制度,也必须相应改革。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所发展的梨树,几乎都是密植的乔砧梨树。栽植密度较过去增加了3~4倍,乃至更多。对于这些乔砧密植(简称乔密,以下同)梨树的修剪,既不可沿用过去稀植梨树的传统方法,也不能机械搬  相似文献   

5.
密植梨树丰产期修剪技术要点@李际云@董军¥河北省抚宁县抚宁镇林业站密植梨树丰产期修剪技术要点李际云董军(河北省抚宁县抚宁镇林业站066300)密植梨树(株行距2~3m×4~5m)进入丰产期后,树体已控制在预定高度(2.5~3.5m),长放枝组也基本固定,枝...  相似文献   

6.
单家营大队地处侯马市南郊紫金山下,地势比较平坦。1977年定植果树3万余株,占地470余亩。为了探讨幼树丰产栽培技术,1978年我们利用苗圃地进行了苹果和梨的乔砧密植试验。试验园共6亩,其中78年定植的乔砧梨树密植0.6亩,株行距2×2米,品种有酥梨、晋酥梨,雪花梨、香水梨等,其中以酥  相似文献   

7.
日本温州蜜柑主干形密植栽培技术王洪祥(浙江省科学院柑桔所317400)日本早熟温州密柑主于形密植栽培,亩栽330株,株高2m左右,高畦条植,适合于早熟和特早熟品种栽培。定植前,每亩拌人3~4T猪牛粪腐熟堆肥或厩肥、65kg复合肥和20kg氮肥后,用耕...  相似文献   

8.
苹果树栽植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栽植方式和方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667m2栽植30株以下,栽植方式以4m×6m和4m×5m为主。进入80年代密度提高到33~44株,栽植方式以4m×5m和4m×4m为主。90年代随着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的引进,密度进一步增大,密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乔化密植有667m2栽55株以上的,还有栽100株以上的,甚至200株以上;矮化密植一般栽83株或111株。密植方式有3m×4m、2m×3m、2m×4m、1.5m×4m等形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地宽广,以密植为主,一般667m2栽66~133株,株距小(1~3m)、行距大(4~6…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加快梨树发展,1986年河北省青县大面积试栽了梨树半成苗。定植的半成苗为1985年8月芽接的鸭梨和雪花梨,砧木为杜梨,1986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定植,栽植面积为590亩计16 679株。定植一年后调查,成活率在72.3~95.6%的有6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苹果栽培始于1905年,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技术,栽培制度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就苹果栽植密度而言,则逐步由稀植趋向于密植,由栽培初期的亩栽6.6株,增加到现在的亩栽33株,为初期的5倍。事实证明,密植较稀植优越,且按发展的观点看,亩栽株数比现行的还可大大增加。目前,不少科研或生产单位进行了高密栽培的尝试,并已取得了成功或进展。中国果树所,1974年在陕西省宝鸡县天王  相似文献   

11.
温州桔区自古有密植栽培的经验。早在宋代韩彦直所撰《桔录》(1178年)中就提到“柑桔……每株相去七、八尺”。宋代一尺相当于现代30.72厘米,如是推算当时的株行距为2.15~2.46米,亩栽110~145株。 近半世纪来,枳砧的应用逐渐普遍,比朱栾砧瓯柑树形矮小,更适宜密植,并取得良好生产效益。鉴于温州是世界上开展柑桔矮化密植最早的桔区之一,总结枳砧瓯柑矮化密植的经验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琯溪蜜柚高效密植栽培法黄育宗(福建省平和县农业局363700)溪蜜柚生长快,生长量大,常规栽培每666.7m2栽植株数,平地27~30株,山地30~35株,一般栽后第4年进入初产期,第6~7年以后进入盛产期。为提早溪蜜袖栽培效益期,我们引用计划密植栽...  相似文献   

13.
柑桔按常规栽培,一般前期很难获得高产。为探索柑桔早结丰产能力,1974年我们于桃渚区东洋公社大顺四队,采用一年生枳砧宫川温州蜜柑,分亩栽200、100株两个处理,以亩栽67株为对照,进行密植速生高产试验。密植园面积各1亩,对照园1.5亩。自1976年开始结果,六年来,密植园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园(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我们在陕西渭北旱塬区进行了大粒鲜食葡萄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园0.39hm~2,株行距0.5~0.7m×1.5~1.7m,亩栽569~888株,取得了2年见果,3年667m~2产2230kg,第4年667m~2产3820kg,5~8年间产量稳定在3500kg左右,平均年收入达到4500多元,取得了大田鲜食葡萄密植丰产栽培模式的成功,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春强  陈洪才 《北方果树》1995,(1):29-30,39
海城市梨树中低产园改造技术总结王春强,赵凯民,高俊满,李连春,宋良,王鑫(海城市林业局114200)陈洪才,高泽国(鞍山市农林牧业局)(海城市东四镇政府)海城市有梨树12.5万亩,250余万株。其中结果树150余万株,主栽品种为南果梨。由于梨树大都栽...  相似文献   

16.
柑桔采用密植栽培,能提早投产,提前收益。但由此而带来的矛盾是如何争取持续稳产高产。现从采用不同整枝修剪方法着手研究其不同效能,以求得最佳修剪方法,在密植桔园中推广应用。 材料和方法 对比试验地选在象山县林海乡碶头村山地桔园。1980年春定植,尾张温州1250株,按2.1×1.7米定植,亩栽186株计6.7亩;山田温州954株,按2.1×1.5米定植,亩栽211株计4.51亩,共11.21亩。定植后第四年,尾张和山田平均亩产分别为635公斤和703公斤,第五年分别为2391公斤和3406公斤。在有一定单产的基础上,第六年春开始施行四种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梨树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各地广泛推广,仅我场在1985年以来就实施500亩。密度大小不等,亩株数最大111株(2米×3米),最小56株(3米×4米)。主要栽培品种为苹果梨、锦丰、早酥、砀山酥等。建园后第4年绝大部分挂果,果品产量在3年之内成倍增长,最高亩产达到4850公斤,创造了高产梨园的记录。但是,由于梨树生  相似文献   

18.
<正> 威海市果树园艺场于1974年以来,在海滩沙地上进行了乔砧密植红星苹果的丰产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两种栽植密度,其中亩栽161.8株的(行株距为2米)有2.003亩亩栽541.6株的(行株距为1米)有1.957亩。试验中均采用了一般的修剪控制技术,结合其他科学管理措施。目前,6年生红星苹果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我们针对梨树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开始了梨树丰产的试验工作。十几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用毛主席哲学思想为指针,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初步获得了梨树的稳定丰产。一九七一、一九七二年记载的单株产量,密植试验团(每亩2 4. 2株) 151株香水梨平均株产 619──615斤,折亩产15073──14998斤;33株茌梨,平均株产437──432斤,折亩产10570──10446斤。在试验园推动下,果园一队梨园145亩,两年平均亩产,7900──8000斤;全大队果园面积665亩,梨园630亩,两年的总产量都在380万斤以上,平均亩产60…  相似文献   

20.
我县共有苹果树383万株,其中1~7年生幼树260万株,国光幼树184.8万株,占幼树总株数的70%。幼树普遍采用乔砧矮化密植栽培(亩栽33~55株)。为了探讨在密植条件下,使国光幼树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的途径,1974年石山公社石山大队八队的技术员,根据幼树进行“目伤”可促发新枝;进行“环剥”可促进在旺枝上成花的启示,把目伤和环剥结合起来应用,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