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明确绿盲蝽滞育卵胚胎发育的停滞阶段,对其滞育卵和非滞育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和切片的比较观察.在(26±0.5)℃、80%RH和L//D=16 h∥8h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湿滤纸收集并孵化卵.滞育卵在产后24 h内,即形成了单细胞的囊胚层后停滞发育,而非滞育卵随着细胞层的加厚形成胚带并继续发育,经过6d的发育可孵出若虫.通过每天定时向产卵滤纸补充等量水分,非滞育卵的卵重随着胚胎的发育不断增加,而滞育卵由于发育停滞,卵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率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地理种群绿盲蝽的滞育率差异,从河南原阳、山东德州、江苏南京、河北保定和廊坊采集绿盲蝽的五代成虫自然种群。采集到的种群放入温度(26±1)℃,RH 80%±10%,光周期L∥D=16h∥8h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饲养。对不同地区采集到的绿盲蝽成虫所产卵的滞育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盲蝽卵的滞育率随纬度的升高逐渐下降;绿盲蝽自然种群在室内饲养后,其所产不同批次卵的滞育率存在随饲养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黑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黑盲蝽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越冬卵在室内26℃不能正常孵化,证明这些卵是滞育的。中黑盲蝽非滞育卵有呼吸角,而滞育卵没有呼吸角。在室内(26℃,L∥D=16h∥8h,RH=80%)孵化6d非滞育卵有红色复眼出现,而同样条件下滞育卵无红色复眼出现。这两个特征可用于区分滞育卵与非滞育卵。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中黑盲蝽滞育卵经过4℃低温、35℃高温和全日照处理不同天数后的滞育解除情况。结果表明:4℃低温可以有效地解除中黑盲蝽卵的滞育,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中黑盲蝽滞育卵的孵化率逐渐上升,处理60d后孵化率可达80.00%以上。全日照也能够有效地解除中黑盲蝽卵的滞育,滞育卵解除滞育后的孵化率也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加,处理40d,孵化率可达到40.00%以上。35℃高温不能解除中黑盲蝽卵的滞育。相对于非滞育卵,经4℃低温和全日照处理后,解除滞育的卵初孵时间有延迟现象,整个孵化历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中黑盲蝽在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比较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99B和鲁93-2与一个传统非转基因棉品种春矮早对中黑盲蝽的抗性差异,在室内25±1 ℃、85%±5%RH和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各品种上中黑盲蝽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组建了特定年龄生命表,并在田间笼罩内测定成虫对各品种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春矮早上,中黑盲蝽的卵期和若虫期最长,卵孵化率、1龄若虫存活率、羽化率及雌成虫的产卵量最低.中黑盲蝽在春矮早上的种群趋势指数4.35、净增殖率3.68和内禀增长率0.04,均比其它两个品种的相应参数低.棉花苗期和盛花期,春矮早上的成虫落居量和落卵量均显著低于99B和鲁93-2上的同期水平.表明非转基因棉春矮早对中黑盲蝽的不选择性和抗性均较99B和鲁93-2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季豆饲养盲蝽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四季豆是多种盲蝽的寄主植物,该研究旨在发展一个利用四季豆豆荚规模化饲养多种盲蝽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的若虫最佳饲养密度约为100头/盒(2L),成虫为60~80头/盒.绿盲蝽成虫喜好在切头豆荚的两端伤口处产卵,而中黑盲蝽喜欢在完整豆荚的两端产卵.养虫盒内添加一些弯曲的纸条有助于提高若虫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产卵后的豆荚需晾干后放置在25~28℃、相对湿度60%~70%、光照16:8(L:D)的环境下,以减少豆荚腐烂和提高卵的孵化率.利用这一方法饲养盲蝽的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达60%、40粒和80%.  相似文献   

7.
中黑盲蝽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鸡蛋、黄豆粉、啤酒酵母、蜂蜜等配制了中黑盲蝽的半人工饲料,在每天光照16 h(30℃、RH80%)和黑暗8 h(25℃、RH90%)的光周期条件下连续饲养中黑盲蝽3代,其中第3代平均每雌产卵量达172粒。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黑盲蝽的卵期为(10.92±0.37)d、若虫期(19.83±0.31)d、成虫期(22.42±0.42)d、产卵前期(7.83±0.31)d。  相似文献   

8.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四种棉盲蝽,进行了温度与湿度对其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作用的探讨。依据四种盲蝽对温度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期的发育速率和恒温与变温的发育起点与温积,进而比较了四种盲蝽在陕西关中棉区的发生时期与代数,并以苜蓿盲蝽为例,探讨了在全国各棉区的发生世代。从苜蓿盲蝽与中黑盲蝽的湿度试验结果:湿度对卵孵化的作用,表现在寄主植物含水量与大气相对湿度两方面,前者为卵发育期间的条件,而后者为若虫孵化时的影响因素。并以二者对卵孵化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在25℃适宜温度下,卵的发育以植株含水量在65—85%为适宜,50%以下就不利;而孵化时所需的大气湿度则以70%以上或温湿系数在2.8以上为适宜。根据温湿度的试验结果,进而探讨了四种棉盲蝽在我国各棉区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了4个对褐飞虱具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IR26(R)、TN1(S)及丙97-34和丙97-59(MR)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的卵历期和若虫历期在4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卵历期在丙97-34上较短,在其余3个品种上较长;若虫历期在TN1上相对较长,在其它3个品种上相对较短。黑肩绿盲蝽的产卵前 期在4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雌成虫寿命在TN1和丙97-34上较长,在IR26和丙97-59上较短。黑肩绿盲蝽卵期和若虫期的存活率在IR26上较低,仅约50%的卵能发育为成虫;在其余3个品种上较高,约有75%-85%的卵能发育为成虫。在TN1和丙97-34上,黑肩绿盲蝽的产卵持续时间长,雌性比、产卵量、内禀增长率高;在丙97-59上次之;在IR26上产卵持续时间短,雌性比、产卵量、内禀增长率低。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对海南省琼海、文昌、万宁、海口、定安、临高、儋州、澄迈、屯昌等9个市(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目前危害海南胡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有9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为胡椒瘟病、胡椒枯萎病、胡椒根腐病、胡椒炭疽病和胡椒煤烟病;细菌病害1种,为胡椒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害1种,为胡椒花叶病;其他病害2种,为胡椒根结线虫病和胡椒藻斑病。(2)分布广且危害严重的有胡椒瘟病、胡椒花叶病、胡椒根结线虫病和胡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12.
新疆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加工型辣椒主要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细菌性病害。从发病辣椒叶片中分离细菌,通过烟草过敏性反应、马铃薯软腐试验和接种辣椒等致病性测定,确定了13个致病菌株,各菌株之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通过菌体形态、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测定,结合16S rDNA和rpoD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病原菌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及黄瓜、四季豆、白菜、萝卜、芹菜等植物。P. syringae pv. syringae引起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闫佳会  姚强  陈海民 《植物保护》2016,42(3):212-214
本研究旨在明确青海青稞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对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青海主栽的30个青稞品种(系)进行了条纹病和云纹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青稞品种(系)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免疫品种。对条纹病表现高抗的有13个品种(系),占鉴定总数的43.3%,其中主栽品种有3个,即‘门农1号’、‘昆仑13号’、‘巴青1号’。品系17发病率最低。对云纹病表现高抗的有品系1、品系2、品系6、品系17、品系28、RQKQ-3、RQKQ-5、RQKQ-6、RQKQ-7、RQKQ-8、‘门农1号’、‘互青2号’、‘北青6号’和‘昆仑10号’,共14个,其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表现中抗的共有8个,分别为品系5、品系11、RQKQ-1、RQKQ-9、‘巴青1号’、‘北青3号’、‘北青7号’和‘昆仑13号’。  相似文献   

14.
<正>0 引言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辣椒属(Capsicum L.)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仅次于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作物[1]。‘丘北辣椒’是云南省特有的地方品种,因其色泽红亮、味道香辣淳厚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云南文山第二大生物产业[2]。近年来,‘丘北辣椒’出现了采收后晾晒干燥过程中辣椒果皮白化的现象,发生数量和程度逐年上升,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五十余万亩减少到二十几万亩,极大影响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辣椒疫病抗性资源‘CM334’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遗传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美国辣椒疫病抗性资源 ‘CM334’的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将‘CM334’与疫病高感自交系‘949’配制杂交组合,并构建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1和B2),用苗期伤根灌根接种法对其各世代群体植株进行抗性鉴定, 并进行χ2的适合性测验。结果表明: ‘CM334’的抗疫病性状遗传符合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时接入植物内生细菌和灌根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条件下分析生防菌株的定殖数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G9、R15和J13对辣椒疫病防效最好,经鉴定均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株G9和R15在辣椒根部定殖量高于菌株J13;定殖周期均在30-40d,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菌株G9和R15在接种第15d时定殖量最高,菌株J13在根、茎和叶中定殖量达到最高的天数分别为第9、15和15-20d,定殖数量的变化为根〉茎〉叶。菌株G9定殖量达到9.73×10^5cfu·g-1时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6d;菌株R15定殖量达到6.30×10^5cfu·g-1以上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14d。研究结果展现了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为制定植物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施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提取野生食用菌——花脸蘑Lepista sordida的蛋白粗提液,并在室内测定其对辣椒病毒病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辣椒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以25、50和100μg·mL^-1的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分别茎叶喷雾处理后再接种黄瓜花叶病毒,防治效果分别为72.11%、79.53%和94.86%;以100μg·mL^-1的花脸蘑蛋白粗提液通过茎叶喷雾,浸种与茎叶喷雾结合两种方法处理辣椒后,辣椒根系的湿重及干重、辣椒地上部湿重和干重、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指数、株高、茎粗和壮苗指数均比对照明显提高。综上所述,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在室内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病毒病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辣椒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epper genotype, ECW-12346, was developed with bacterial spot resistance derived from Pep13, PI 271322, and ECW123 (Early Calwonder containing Bs1, Bs2, and Bs3 genes). For genetic analysis of this resistance, ECW12346, ECW123, F(1), F(2), and backcrosses were inoculated with a pepper race 6 (P6) strain. Two recessive genes were identified that determined resistance. The genes are designated bs5 and bs6 for the resistance derived from PI 271322 and Pep13, respectively.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studies, ECW12346 was highly resistant, whereas ECW123 had significant defoliation. In growth-room studies, electrolyte leakage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were determined. Following infiltration of both genotypes with 10(8) CFU/ml of a P6 strain, there was no rapid increase in electrolyte leakage within 72 h, whereas a rapid increase in electrolyte leakage occurred within 24 h when a similar concentration of a P3 strain (containing the avrBs2 gene) was infiltrated into the intercellular spaces of the leaf. When 10(5) CFU/ml of a P6 strain was infiltrated into leaves, complete tissue collapse was evident in ECW123 10 days later as determined by visual assessment and electrolyte leakage data, but no confluent necrosis was detected in ECW12346. Internal populations were at least two logarithmic units higher in ECW123 than in ECW12346. Therefore, ECW12346 inhibits population build-up without inducing the typical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electrolyte leakage.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帚枝霉属Sarocladium内生生防真菌HND5菌株外泌激发子蛋白SbES的诱导辣椒抗病作用机理,通过构建SbES蛋白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蛋白表达菌株,利用纯化后的SbES重组蛋白处理辣椒植株,检测辣椒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以及相关抗病反应与抗病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0.1 mg/mL SbES重组蛋白可有效诱导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可激发辣椒叶片活性氧爆发、微过敏反应和胼胝质积累等抗病反应;并能有效提高辣椒叶片中与活性氧爆发、过敏性反应、胼胝质合成和植保素合成等抗病反应相关基因,以及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传导关键基因的表达。推测帚枝霉属内生真菌激发子蛋白SbES可通过激活多种抗病信号传导途径来激发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 10 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