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述浙江省温州地区榨菜根肿病的发生现状、发生特点及与根结线虫病的区分方法,并提出主要的防治策略,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省根肿病区采集106份样土测定土壤p H值,调查田间根肿病病情;结合人工接种与土壤p H值调节试验,研究土壤p H值与根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分布区域主要在4.0~7.0,占所测土样的94.3%;田间根肿病情以土壤p H值4.5~6.5相对较重。人工接种试验土壤p H值与根肿病关系密切,适宜根肿病发生的土壤p H值区域为4.0~6.5,最适区域为4.5~5.5。调节土壤p H值至6.5以上,在相同背景条件下病情减轻。施用石灰调高土壤p H值,减轻或抑制根肿病发生。每667 m2石灰的适宜用量75~100 kg,用量过大,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3.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病源初步鉴定及发病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用采自涪陵江北办事处的茎瘤芥病根的肿瘤经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其病原为十字花科芸苔根肿瘤(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并将该病确定为茎瘤芥根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播栽期、土壤含水量和病原菌侵染时间都影响该病的发生程度;同一栽培品种适期播栽,受病原菌侵染愈早,土壤含水量偏高,其后期发病愈重;温度24℃、pH值6.2,24h黑暗5d后休眠孢子囊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5.
重庆市涪陵榨莱根肿病标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体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藏土壤的顽疾——根肿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西藏种植业的发展,蔬菜连作,导致土壤,病害的发生加重,尤其是根肿病的发病相当严重,极大的制约了西藏种植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土壤类型,营养元素的分析,就根肿病的发病条件,提出适合西藏土壤根肿病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7.
蒋实  徐争启  张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05-12108
[目的]讨论不同水土比例对土壤pH值测定的影响,分析万源市土壤的酸碱度。[方法]从四川省万源市的种植土壤中采集土样并制备成湿性土样和干性土样,采用酸度计测定法分别测定其pH值。[结果]当水土比例在2.5:1~5:1时,pH值的变化比较明显。大部分土壤样品干性土样的pH值比湿性土样的高,但湿性土样的pH值变化比于性土样更明显。万源市土壤多为中酸性土壤,其pH值在4.9~7.8,当水土比例为1:1-5:1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大;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西北角和东南部,东北部也有零星分布,其pH值在4.9~5.5,pH值最低点在西部地区;中性土壤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其pH值在6.5~7.5。pH值最高点在西南部。[结论]土壤pH值随水土比例的增大逐渐升高,万源市土壤主要为中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成分含量对油菜根肿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和2011年采自四川省绵阳、德阳、眉山油菜根肿病发病田块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方油菜根肿病发病田块土壤两年的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有显著差异(0.001 <P<0.01),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达到土壤学养分分级标准的中等水平,可以满足土壤微生物所需,而油菜根肿病发病率仍然很严重,由此可知有机质和速效磷不会影响根肿病的发生;两年里不同地方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且2010年各地有效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然而2011年随着德阳土壤有效氮含量的显著增加该地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也显著降低,由此可知土壤缺有效氮容易引起油菜根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庆三峡库区柑橘园土壤酸碱度及有效氮磷钾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市柑橘园土壤酸碱度及有效氮磷钾的含量状况及变化特征,对重庆市8个有代表性柑橘种植区县的土壤农化样(树冠周围)和背景样(树间未受施肥影响的对照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87.6%的植桔土壤pH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6.9%,51.5%的柑橘园土壤pH6.5,与背景样相比,土壤pH5.5~6.5的果园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27.4%;6.8%的柑橘园土壤pH4.8,不适合柑橘的生长。随着pH的降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加,且与土壤pH相关性显著;而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不大且与土壤pH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柑橘园土壤有效氮磷钾整体含量不高。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培肥土壤,维持柑橘园土壤的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棉隆土壤消毒对湖北利川高山甘蓝根肿病的田间防效,并采用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土壤消毒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棉隆处理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达到91.56%,显著高于氟啶胺和对照处理,产量分别较氟啶胺和对照增加63.18%和237.33%,纯收入分别增加19.38%和93.8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棉隆处理土壤根肿菌孢子数量为415个/g,低于氟啶胺处理(3 120个/g),显著低于对照(12 833个/g)。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总共得到1 842个真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al units,OTUs),其中180个(9.88%)OTUs为3个处理共有。棉隆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与对照较为类似,但部分分类单元的丰度发生较大改变。棉隆处理土壤4种真菌α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中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氟啶胺处理。真菌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棉隆与氟啶胺处理的距离较为接近,而与对照较远。Metastats分析显示,同对照比较,棉隆处理有15个属的真菌丰度发生显著改变,而氟啶胺处理有18个属的真菌丰度检测到显著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棉隆土壤消毒能有效防治高山甘蓝根肿病,且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范莉  王妍  何永坤  代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97-4300
根据涪陵区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筛选出茎瘤芥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借助重庆市1∶5万地形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涪陵区茎瘤芥进行了种植气候区划,按照气候条件适宜性,划为种植一季适宜区、种植两季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涪陵区发展茎瘤芥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80-13382,13384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酶解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剂体积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10℃,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剂体积70 ml,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理论得率为32.29 mg/g,其实测值为31.87 mg/g,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充分利用茎瘤芥资源,提高叶绿素提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茎瘤芥涪杂2号种子纯度进行检测,为茎瘤芥及其他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参考,也为加快涪杂2号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方法]以茎瘤芥杂交种涪杂2号、父母本及易混杂植株为试验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DNA,进行特异引物筛选及验证,对涪杂2号种子纯度进行快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田间表型鉴定.[结果]从80对SSR特异引物中筛选出6对特异性强的引物,其中引物Na14-G06能清晰地扩增出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双亲互补,该引物同时可将杂交种中的异源花粉植株分离出,其余5对引物可将机械混杂植株区分开;两对引物联用Na 14-G06+O11 1-H02、Na 14-G06+Na 14-G 10或Na14-G06+O112-D09能较好区分假杂株.利用所筛选引物对涪杂2号杂交种群体进行SS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种子纯度为95.8%,与田间生物学表现性状检测结果(96.7%)基本一致.[结论]两对引物联用可用于涪杂2号杂交一代种子纯度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定,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茎瘤芥杂交种子纯度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何士敏  李吉  唐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11-18413,18416
[目的]揭示茎瘤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pH、底物浓度、温度对SOD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茎瘤芥的瘤茎及叶片为试验材料,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得它们中SOD的活性,以及pH、底物浓度、温度对其活性的影响,从而比较茎瘤芥瘤茎及叶片中SOD的含量,以及是否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结果]茎瘤芥瘤茎SOD的活性在200~300 U/g;茎瘤芥叶片SOD的活性在250~400U/g。说明茎瘤芥叶片SOD活性高于茎瘤芥瘤茎SOD活性。茎瘤芥SOD在pH为8.3~8.6有最大酶活性;最适温度为50℃;最适底物浓度为7 mmol/L左右。[结论]茎瘤芥叶片SOD活性高于茎瘤芥瘤茎SOD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发茎瘤芥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菜心和芥蓝的种间杂交可丰富遗传背景,创新种质资源,但由于受精合子发育障碍,需对种间杂种进行胚挽救,才能获得后代。以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于杂交后取种间杂种胚进行人工培养,设置5种不同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3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式,筛选适合的种间杂种胚挽救方式、增殖扩繁方式、染色体加倍方式,提高种间杂种获得率。结果显示,ERM4(MS+0.5 mg·L-1 6-BA+0.5 mg·L-1 NAA+1.0 mg·L-1 KT+1 g·L-1 AC)出胚率为10.47%,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12 d为最佳取材时间,出胚率为26.32%;RM4(1/2MS+0.5 mg·L-1 IBA)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秋水仙碱涂抹生长点5次,染色体加倍率可达62.26%,为最佳染色体加倍方式。通过形态学鉴定、染色体分析、倍性鉴定等方法,对F1代杂种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得杂种为真杂种,可育株为异源四倍体。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的成功创制为后续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乌塌菜杂交种生产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指导,以青梗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8S02作不育源,采用杂交、自交、兄妹交方法,向乌塌菜可育品系08S05中转育不育基因。选育出具有50%乌塌菜遗传性状、不育株率为100%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拓宽了青梗白菜核不育基因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筛选了适合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茎尖带下胚轴材料组织培养的生长调节剂,并对适合榨菜组织培养的不同氮素总量及不同氮素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配比1.5 mg/L 6-BA+0.3 mg/L NAA适合榨菜茎尖带下胚轴材料生长;氮素在KNO3用量为950 mg/L、NH4NO3用量为412.5 mg/L时,组培苗长势最优,正常苗数最多。  相似文献   

19.
以15个茎瘤芥亲本为材料,按7×8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组合,分析茎瘤芥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瘤茎产量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29.88~13.48,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5个,占33.33%。组配的56个组合瘤茎产量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35.86~34.24,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24个,占42.86%。在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中,既要重视一般配合力选择,更要重视特殊配合力选择。瘤茎产量平均超亲优势为6.24%,变幅为-46.34%~77.22%,正向优势组合占64.29%,茎瘤芥亲本间瘤茎产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瘤茎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特殊配合力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可用特殊配合力效应预测瘤茎产量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