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桑芽品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对3~10月采收的桑芽感官品质、主要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6月桑芽的感官品质较优,不同季节桑芽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酚、黄酮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等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10月份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8月份最高,总酚和黄酮含量在5月份最高,DNJ含量在6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桑品种强桑1号为试验对象,设置0%、50%和75%遮光率处理,检测遮阴处理10 d、20 d、30 d后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蛋白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变化,分析不同遮阴处理对桑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遮阴处理降低了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和DNJ的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糖和DNJ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桑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南方主栽李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李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8个李品种基本的品质性状(重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8个李品种的果实重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主要的可溶性糖。李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它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同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19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I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 %和24.93 %,结果表明,果皮的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8个品种中芙蓉李的总酚、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 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测定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以20个不同品种牡丹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相关系数法对不同品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芍药苷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评价。结果显示,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0.71~54.03 mg/g,总酚含量为68.31~188.19 mg/g,芍药苷含量为20.50~45.10 mg/g。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芍药苷的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EC50)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牡丹叶聚为4类,按花株色系差异存在一定的聚类。研究表明,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以强桑1号的春季桑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茶的含水量和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桑叶茶中的黄酮在从鲜叶到揉捻叶的加工过程中含量一直减少。桑叶茶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加工过程先增加后降低,杀青叶中含量最高,干茶中含量最低。桑叶中的多酚含量比较低,桑叶茶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阶段多酚变化无规律,变化幅度甚微,加工过程对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总糖的含量差异。方法:对黄芪样品进行煎煮处理,提取黄芪总糖成分,按照部颁黄芪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糖的含量。结果:甘肃产黄芪总糖含量最高为19-3%。结论: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总糖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其产地、采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新疆阿克陶县引种栽培的大10、果选2号、8632、红果2号和台果72C002五个品种的桑叶中总多酚含量以及多酚单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桑叶的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多酚单体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筛选出总多酚和多酚单体品质较优的品种8632,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71,说明8632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9.
以7个地区的"农桑14号"桑叶和4个地区的"强桑1号"桑叶为原料,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了桑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桑叶提取液清除DPPH、清除ABTS能力和FRAP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产地不同桑叶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江西永新地区"农桑14号"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测定了春夏秋季不同品种桑叶中多糖、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桑叶春季的多糖和黄酮含量比夏秋季高;在测定的几个品种中以“粤诱51”桑叶多糖和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菁松×皓月蚕品种5龄第3天全蚕粉中的1-DNJ、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锌、铁、磷、硒、钙、铜、锰及18种游离氨基酸的成分含量,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及相关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检测方法,对主要成分1-DNJ及其它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蚕粉与桑叶中的1-DNJ、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5种矿质元素、17种游离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差异极大;主要成分1-DNJ的质量分数比桑叶高303.39%,表明家蚕食用桑叶后对桑叶中的大部分成分有很高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中熟苹果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苹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乔纳金’、‘金冠’和‘华红’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断降低,采收时期对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无明显影响;‘乔纳金’、‘华红’在第三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而‘金冠’在第二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与‘乔纳金’、‘金冠’、‘华红’果实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增加,果实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后期采摘苹果应按照品种特性,决定适宜采摘期。综合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等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乔纳金’、‘华红’苹果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左右,‘金冠’采收期为9月18~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设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10个不同桑品种的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成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以75%乙醇、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60℃、固液比1∶15为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不同桑种的桑叶中总黄酮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变幅为19.690~53.231mg/g.大叶野生子与九龙拐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含量分...  相似文献   

15.
桑叶生物碱具有降血糖、抗病毒等功效。为了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检测分析不同桑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部位桑叶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是抗青10号,质量比达到3. 55 mg/g,其次是大10(为2. 85 mg/g),含量最低的是69(仅2. 37 mg/g); 3个桑树品种桑叶总生物碱含量从3月份到4月份均表现为增加,4月份后开始减少,到5月份时含量降到最低,随后一直增加,在8月份时含量达到最大值,8月到10月含量略有减少; 3个桑树品种不同叶位桑叶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2叶位、3~4叶位、5~6叶位、7~8叶位、9~10叶位。研究结果为桑叶食、药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利用选792桑树品种研制出的桑叶茶中的1-DNJ、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铜、锌、铁、锰、磷、钾、硒、钙、18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重金属砷、铅、镉、汞的成分含量与干桑叶中的成分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分别采用RP-HPLC法以及国标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主要成分1-DNJ及其它部分营养成分和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照分析的结果,桑叶茶和干桑叶中的蛋白质、脂肪、铁、锌、总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等成分含量总体无差异;主要成分1-DNJ含量比干桑叶低14.2%,可能与该成分具有热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9个不同叶型桑树品种的桑叶进行叶绿素值(SPAD值)、水分、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测定分析,发现叶型跟叶绿素值(SPAD值)、水分、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没有相关性和显著差异,为不同叶型桑叶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漂白粉澄清液浸消桑叶对桑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总糖、水、十八种氨基酸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含量随漂白粉浓度升高而减少,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没有一致的趋势。不同物质间的影响程度有含水量>粗蛋白>粗纤维,可溶性总糖>粗脂肪,十种必需氨基酸>八种非必需氨基酸。处理区各种成份含量与清水对照比较,增加区次数分布最高的是6小时0.3—0.4%处理区,可见桑叶浸消处理以浓度0.3—0.4%贮藏时间6小时以内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发酵前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为桑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试验选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2种菌混合对桑叶进行发酵,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和单宁含量,采用国标法测定粗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发酵桑叶相比,采用单一或混合菌种发酵后所得桑叶中黄酮和单宁含量均有所下降,且黄酮含量的下降幅度一致,约为60%;单宁含量以枯草芽孢杆菌单一发酵下降幅度最大,下降38.33%;各组粗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混合发酵组升高幅度最大,乳酸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混合发酵组分别上升16.10%、17.22%和23.27%。综上可得,桑叶进行发酵后黄酮及单宁含量下降,粗蛋白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密植桑园桑树营养特性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密植桑园不同密度下不同品种桑叶营养含量分析表明,氮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密度提高而提高,而磷与钾的吸收则相反,同一密度下不同品种桑叶养分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