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阐述了当前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对农民直接补贴改革试点的必要性,提出制定直接补贴政策必须遵循合理补贴、简便易行、适度渐增、制度效率等原则。认为当前直接补贴农民的同时,应注重与之相配套的改革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  相似文献   

2.
杨林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84-586,590
本文以湖南省湘阴县为例,从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国有粮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分析了粮食补贴的政策成效;并从目标定位、政策功效、发放成本、直补面积方面,分析了粮食补贴政策执行偏差.进一步提出了政策建议:明确"增收"为粮食补贴政策目标;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建立补贴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粮食补贴政策条例.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补贴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涛 《北京农业》2011,(3):223-225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稳固农村基础。我国出台了粮食补贴政策,并由间接补贴转变到直接补贴。从而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以来,其实施效果备受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标,不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比较,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与粮食安全,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评价,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制度缺陷及其优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整个粮改框架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认为虽然从总体上来讲,该政策直接惠及农民,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购销市场化的推进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改进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利用粮食风险基金。但是作为一种改革,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补贴类型纷繁复杂,补贴标准地区差异悬殊,农民对政策的持续性信心不足等。需要进一步采取-系列改进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明确补贴目的,规范补贴类型;加大中央财政在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份额;推进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出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WTO规则的对农业生产环节直接补贴的政策和措施,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安徽省来安县、开长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进行了考察学习,对国内其他省市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做法作了了解,同时深入豫北等一些粮食生产区征求了农业、粮食部  相似文献   

7.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政府对粮食补贴效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对该政策的满意程度,因此,从农户视角分析研究其对粮食直补的满意度并查找影响因素,对于政府今后粮食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安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2011年对湖北省7个市323户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满意度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户对粮食直补政策满的意度较高,达到了46.4%,同时是否具备某项专业技能、对粮食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遭受水旱灾害和村庄地形等4个因素对粮食直接补贴农户的满意度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应、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初,粮食直接朴贴政策在河南、山东等13个粮食主产区开始实施.这标志着直接补贴政策在我国正式届动并直接进入大范围的试验和推广阶段。财政部颁布的买施意见中关于私贴对象及补贴方式有明确表述:“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有三冲方式可供选择.即按计税面积补贴、按计税常产补贴、按粮食宴际种植面稠补贴”。关于补贴规模,中央则是要求各粮食主产省在中央互补资金基础上再从各省粮食风险基金中匹配相应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粮食补贴政策尤其是直接补贴政策的探讨,从粮食补贴国内外现状、补贴目标、补贴方式、补贴效果、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国内外粮食补贴政策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探寻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应对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怡 《山东农业科学》2014,(12):138-141,146
2004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引起了学者对该政策效果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使用199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数额、播种面积、物质与服务费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其中播种面积和物质与服务费用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较高,而目前的粮食直接补贴数额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弱,单位面积用工数量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补贴的政策绩效与粮食累进补贴方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2004年以来国家将以前实行的由流通环节改为直接补贴农民的粮食补贴政策产生的绩效:即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分析了不与当期播种面积和价格挂钩,而与当期农民实际种植面积和售粮量挂钩,向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方式的局限性.提出把农民经营土地的面积和出售粮食的数量结合起来,实行累进补贴的粮食补贴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左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500-2501,2511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粮食直接补贴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直接关系到粮食的稳产增产和广大农民收入的提高。过去10年,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持续增加,粮食产量连年上涨,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尽管如此,粮食直接补贴作为一项长久性的农业政策,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补贴政策需要调整,出现的新问题急需解决。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调整政策目标,减少粮食直接补贴转而向生产性补贴倾斜,同时调整资金投入结构,改变补贴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孙顺强  朱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34-8335,8354
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考虑粮食直接补贴影响因素的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函数经验模型,并利用2004~2007年29省的相关面板数据估计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对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02 3,在现有补贴制度和水平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远大于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弹性系数,因此,政府在加强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利用市场机制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对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典型国家的农业保护支持制度变迁中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制度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绩效做出了评价,然后总结了典型国家粮食直接补贴制度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1关于粮食补贴政策增量粮食补贴资金要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倾斜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稳定了粮食的生产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土地抛荒在一些产粮区仍然存在,而且种粮面积还在逐  相似文献   

18.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建立粮食直补机制是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大决策。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据对两年来粮食直补政策在浦江县的执行情况分析,粮食直补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粮田面积的稳定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了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珂辑 《新农业》2004,(4):5-5
2004年3月2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8,(5):6-6
湖北省2008年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简称“粮食两补”)。具体补贴政策是: 1.2008年的“粮食两补”按各县(市、区)确定的补贴品种和2007年核定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全县(市、区)统一的补贴标准计算分解到种粮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