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植物显色物质的种类,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结构特征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酚类和醌类色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植物重要的显色物质,由于其结构易被氧化所以其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目前对这类物质的研究不仅限于对其提取,分离及功能的研究,而且已深入到对其代谢途径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笔者还指出通过植物转基因及细胞培养来生产这类物质是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酚类物质作为葡萄中的主要成分,不但影响着葡萄的颜色、气味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文章概述了葡萄中主要酚类物质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论述了葡萄中酚类物质对人体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应用前景,旨在为葡萄酚类物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崇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76-7678,7680
高油脂,特别是高多不饱和脂肪酸食品和饲料脂肪氧化,是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食物油脂变坏实质上是不饱和脂肪酸与氧之间发生的自身氧化反应,自由基的存在是加速油脂氧化的必要条件。化学合成的酚类抗氧化添加剂在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它们的副作用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天然食物中存在的必需脂肪酸、某些植物酶、类黄酮化合物、维生素,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都是天然抗氧化有效成分,生姜中的姜酚、八角中的茴香脑、茴香醛和丹参中的丹酚酸等,都是典型的天然植物抗氧化物质,其抗氧化功效与化学合成的酚类抗氧化添加剂相当。  相似文献   

4.
蓝靛果忍冬(Lonicer acaerulea L.)是一种优质的药食同源类浆果,因其果实中富含酚类物质而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并具有抗病、杀菌等功效。介绍了蓝靛果忍冬果实提取物中内源酚类物质的组成,并从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两方面综述了其抗氧化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内源酚类物质抗氧化性能的检测方法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蓝靛果忍冬果实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莲藕的皮、节和食用部位为材料,通过溶剂浸提-萃取获得分布于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的不同极性酚类物质,考察莲藕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莲藕各部位均以水相分布酚类物质含量最高(P0.05),其中藕皮水相中的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33 mg GAE/kg FW和36.5 mg RE/kg FW。采用HPLC法分析发现,莲藕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组成有所差异,以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酚为主,其中:表儿茶素分布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儿茶酚主要分布于水相,没食子儿茶素仅在石油醚相未检出。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证实,藕皮和藕节中不同极性酚类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RAP抗氧化活性均以水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而食用部位则为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研究结果可为莲藕酚类物质提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菌根形成过程中诱导植物产生多种酚类物质,如槲皮黄酮、黄酮醇、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类黄酮等.酚类物质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菌根形成、水分及矿物质营养的吸收、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丛枝菌根共生过程、植物酚类物质的合成途径、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酚类物质的生理效应、酚类物质在菌根共生方面的分子作用和酚类物质在寄主植物抗病虫害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中植物酚类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最高。此外,不同杀青方式处理对蓝莓叶茶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杀青后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杀青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蓝莓叶茶的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随生产废料被丢弃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国内外学者对植物及其废料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梳理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源天然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源天然抗氧化提取物的来源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其在提高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提取物含有生物碱、酚类、黄酮类、苷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安全、高效、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本文从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生物活性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耐冷功能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最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从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基因、抗冻蛋白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抗氧化酶类基因等全面系统地概述了耐冷功能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植物耐冷遗传改良及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朝鲜蓟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理功效,多酚类物质是其中起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朝鲜蓟生理功效及朝鲜蓟多酚类物质多种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The influence of grafting on agronomical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Sicilian eggplant landraces was investigated. Grafted and ungrafted plants were compared in the open field in the northern coast of Sicily. Solanum torvum seedlings were used as rootstock. Regardless of genotypes tested, graft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fruit production, marketable production, and number of marketable fruits, but did not affect weight of marketable fruits and waste production. Landrace 2(Sciacca), with black epidermal tissue and pyriform fruit shape, when grafted onto S. torvum not only gave a higher yield performance than ungrafted plants, but also showed a higher phenolic antioxidant content. Landrace 4(Sicilia), with black epidermal tissue and small cylindrical fruits also benefited, when grafted onto S. torvum, from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antioxidant fruit content. As consumers' demand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rich in compounds important for human health is steadily increasing, these landrace/rootstock combinations should deserve more attention by plant nurseries involved in grafted seedling production and interested in the valor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ggplant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一直受到国内外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酚酸类化合物是植物的一类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唇形科植物由于含有较高的天然酚酸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具有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资源。为唇形科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唇形科植物中主要酚酸类化合物成分及其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并概述了这些化合物在各领域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荞麦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些功能主要是由于其体内含有相关化合物造成的,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功能对研究荞麦的保健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荞麦抗氧化成分研究的现状,为将来的荞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562-6564,6604
酚酸类成分是丹参的一大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从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理活性、生源途径、生源途径关键酶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丹参酚酸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桃果肉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桃的品质育种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蜜桃、蟠桃和油桃3种类型共15个品种的桃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品种中的酚类物质,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3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并利用相关性分析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供试品种总酚与总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5—2.54 mg CHA·g-1 FW和0.08—3.32 mg RE·g-1 FW。整体上蟠桃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高于水蜜桃和油桃,‘早露蟠桃’的含量最高。3种类型桃果实中共检测到酚酸6种(没食子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类黄酮4种(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在桃果实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类型桃果实的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明显不同。其中,水蜜桃以表儿茶素和绿原酸为主,变异范围为37.57—105.49μg·g-1和40.19—49.8μg·g-1;蟠桃以表儿茶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分别为35.94—297.32μg·g-1、36.14—80.57μg·g-1、1.45—29.26μg·g-1和0—44.64μg·g-1;油桃以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为30.97—48.05μg·g-1和9.22—53.73μg·g-1。DPPH清除速率、ABTS和FRAP值分别为0.21—7.01μmol TE·g-1 FW、0.66—8.57μmol TE·g-1 FW和0.59—5.60μmol TE·g-1 FW,综合抗氧化指数依次为:蟠桃水蜜桃油桃。供试品种中,‘早露蟠桃’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最高。总酚、总黄酮、新绿原酸、表儿茶素与DPPH清除速率、FRAP及ABTS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不同类型桃果实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表儿茶素和绿原酸是水蜜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是蟠桃的主要酚类物质,绿原酸、儿茶素是油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蟠桃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水蜜桃和油桃,表儿茶素和绿原酸在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5种糜子壳粉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糜子品种干燥种子为原料,对糜子壳粉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个糜子样品中,壳粉中酚含量(以对应的没食子酸量表示)为9.357 3~19.092 9 mg/g,且主要以结合酚的形式存在;壳粉中黄酮含量以对应的芦丁量表示为0.247 9~0.682 4 mg/g,且主要以游离黄酮形式存在;糜子外壳颜色越深,其自由酚含量与自由黄酮含量越高。糜子壳粉中不同存在形式的多酚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组分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能水平的高低是植物做为药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为了比较不同种源梓树叶片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的差异,寻找抗氧化性能较强的梓树品种,首先进行了提取方法的优化,然后使用最优的提取方法提取了6个种源(辽宁、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1年生梓树叶片的抗氧化物质,测定了总酚含量、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和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使用60%甲醇,料液比1∶10,超声提取90 min,获得梓树叶片的总酚含量较高,辽宁、甘肃和河南种源梓树叶片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较高,而湖南、湖北和贵州地区的较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北方梓树的显著高于南方。可为选育具有更高抗氧化性能的林木提供指导,为进一步研究抗氧化性能差异的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类黄酮在植物中大量存在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C6-C3-C6骨架结构的类黄酮结构特征鲜明,对其结构与不同生理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是筛选和利用类黄酮的重要依据。随着类黄酮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深入发展,从最初的定性构效关系研究,逐渐发展到依次出现的二维、三维和全息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对类黄酮活性研究的效率。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类黄酮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