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现状,指出了我国发展草地畜牧业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成功经验,预测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牧草是发展牧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凡畜牧业发达、生产水平高、技术进步的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草地的建设和发展,草地的多少及质量优劣是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澳大利亚有草地67亿亩,草地与耕地之比为10:1;美国有草地36亿亩,草地与耕地之比为11:1,我国有草地47亿亩,仅次于澳大利亚和苏联(56亿亩),居世界第三位。黑龙江省是我国草地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草地与耕地之比为0.9:1,接近西德和法国水平。因此,  相似文献   

3.
<正>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现代草地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的必由之路。1现代草地畜牧业概念与特征1.1现代草地畜牧业的概念现代草地畜牧业是以草地牧场为中心,包括牧草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是现如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畜牧业经济类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2现代草地畜牧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畜牧养殖正处于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时期,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是转变的桥梁,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物联网模式,有利于我国实现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与世界同步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从而将对我国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起到巨大推动作用。1草地畜牧养殖物联网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草地资源丰富,人口相对稀少,逐步形成了家庭牧场为代表的草地畜牧养殖物联网模式。其特点是"家庭牧场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云南有发展低成本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但开发云南草地畜牧业必须注意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并存。发展草地畜牧业要有科学的管理;畜产品加工业是带动整个草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有丰富的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草地畜牧业还未发挥其巨大的发展优势。本文总结分析了湖南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南草地畜牧业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湖南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起 《四川草原》1996,(4):33-35
家庭牧场是在我国牧区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适应我国广大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对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集约经营和加速草地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和草地畜牧业新的增长点,是迈向现代化畜牧业的先行力量。具有草地资源利用合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加强,生产持续发展;科学经营,效益高;促进了商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牧户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基本特征。因此,要重视家庭牧场的建设,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广阔而丰富的草地资源,草地类型多样,优良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发展草地畜牧业丰富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长期过度放牧、掠夺式经营以及虫鼠害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恶化,大面积草地退化,草地承载力下降,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稳定、高效和持续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草地资源现状、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浅析了如何提高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率的相关对策,为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重要的生态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决定了畜牧业是西藏地区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产业。草地农业,简称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草种是发展草业的基础,草产品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先锋"卫士",因此以草为业的草业是西藏实现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产业。本文就草业的概念、西藏草地资源状况、西藏草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与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西藏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对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在阐述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资源节约、提升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山地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玲 《草业科学》2013,30(6):853-858
本研究阐述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在国家生态中的地位,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草畜供求失衡、草原退化、草地使用权、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中的矛盾等现状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可持续发展中关于制订全面长远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健全草原生产生活投入保障体系、划定基本草原、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度、创建河西走廊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大依法治草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藏东南地区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藏东南天然草地的生态环境、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揭示当地草地的分布、组成结构、类型等资源特点。以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牧草的营养价值、生物量和利用特性,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地草地奠定基础,并为政府部门和畜牧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结合草地实际状况和指导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发挥草地的生产潜力,进而建设和管理好草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地面积的50%。由于该区域人口多,草地面积相对较小,造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草地承包责任制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较大,草地公用导致超载过牧、退化严重。为了从草原管理制度层面探讨解决草地公用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甘肃省永昌县典型的农牧交错带——马营沟村社区,开展了基于参与式方法的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制的试验,分析试验前后社区家畜养殖规模、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及抽样调查的15户典型农牧户家畜养殖与经济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社区草地联户承包后超载率平均下降74.27%,农牧民转变了草地管理和使用观念,并改变原有的养殖方式,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提高了家庭收入。这种改革尝试为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草地管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粮草兼顾型畜牧业饲草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需求随之剧增,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我国粮草兼顾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背景,简述了传统畜牧业和粮草兼顾型畜牧业对饲草料需求的异同,并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1)针对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变对农业结构发展模式的影响,提出现阶段发展草地农业,进行广泛的系统耦合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之路;2)结合我国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现状,指出将牧草或其他饲料作物的生产利用纳入到农业生产体系当中,通过粮―草―畜有机结合,建立起土地―植物―动物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条来满足消费者食物需求;3)建议通过增加优质牧草日粮比例、发展草食家畜、建设信息自动化等具体措施,来促进、引领和保证粮草兼顾型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的新疆阜康典型草地产草量及草畜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育蓉  杨峰  李建龙  于炯  贾振红 《草业科学》2013,30(9):1330-1337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代表城市——新疆阜康市为例,根据遥感影像、气象资料、年鉴和前人研究结果,利用遥感分类结果和产量估测模型计算了1990年、1999年和2008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并结合牲畜数量计算了各年份的草畜平衡状态。结果表明,1) 近20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至2008年,牧草总产量较1990年减少了4.66%;2)1949-2008年,随着研究区年末牲畜存栏数的增加,1990年、1999年和2008年的可利用牧草总储量分别为3.77×105、3.64×105和3.63×105 t,这3年的草畜平衡状态为1990年和2008年分别欠载22.81%和4.91%,而1999年超载9.67%。结合研究区遥感分类图片、气候变化和牲畜存栏量分析可知,1990-2008年研究区农业开垦侵占草地导致草地地上生物量减少,加之年末牲畜存栏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草地载畜量压力加大,直至2005年前后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后,载畜量压力才得以缓解。草地生态和畜牧业要实现双赢发展,必须加大对草地生产力和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实时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意义、问题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张自和 《草业科学》2001,18(6):1-5,11
概述了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阐述了目前草地家畜两退化草原环境压力进一步加深,草地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生产和生态效益不高,因草地使用权不落实而加剧草地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特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全面落实草地使用权,加强对天然草地的管理与合理利用,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抗灾保畜能力,搞好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营养体农业和季节畜牧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有毒有害植物与鼠类危害,加强对特色草产业的开发并促进其向产业化发展,提高草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与从业者素质,以及对今后草业发展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义;并分别侧重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分别在坚持草牧业发展理念、依托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指导、加强3个界面耦合研究、扩展沙地草原、关注未来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支撑等6个方面就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本研究在为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亦能为全球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脆弱区,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遏制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退化,在2005—2017年先后实施了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本研究应用基于卫星遥感模型估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家畜存栏统计数据,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草地理论载畜量及载畜压力时空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间三江源区理论载畜量呈现不显著降低趋势,较之前一期工程期间,二期工程实施期间理论载畜量降低了6.75%;一期工程实施期间现实载畜总量2 041.39万羊单位,载畜压力指数1.38;而二期工程实施期间,可能由于气候暖干化使得理论载畜量降低,以及实施减畜政策与补偿的不对等关系,导致现实载畜总量增至2 216.40万羊单位,载畜压力指数增至1.60。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仍然面临着艰巨而又复杂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加强草牧场基本建设发展牧区集约化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托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较大的一个纯牧业旗,天然草场总面积171.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3%,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急增加,牲畜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性气候干旱的影响,草地沙化,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随着“双权一制”的落实,防灾基地,草原建设项目,牧区示范工程和草地生态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实和实施,给草原带来良好的生机,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库仑建设蓬勃发展,人工种草,种灌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到1998年,畜均占有0.009hm^2灌溉饲料地1.1hm^2围栏蓄场,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草场植被得到恢复,草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使草原畜牧业逐步走上舍饲,舍饲集约化经营之路,牲畜头数稳定在140万头(只)左右(牧业年度),连续获得了第15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