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间混套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间混套作的研究进展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逢焕成,赵跃龙间混套作是与平面单一种植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通过各类作物的不同组合、搭配,构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作物复合群体,利用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差”、“时间差”,有效地发挥有限土地与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为材料,与大豆进行套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套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大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通过对各种栽培模式下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的薯/豆套作纯收益为2546.79 元/667m2,HKE-2的薯/豆套作纯收益最高,为2678.11 元/667m2,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马铃薯、玉米单作、二套二等距、二套二不等距、四套四等距、四套四不等距等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玉米比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均比单作玉米或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在套作模式中,产值差异不显著,但二套二经济效益比四套四经济效益高,二套二又以不等距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漳州市香蕉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2.6万hm2。但蕉区粮经争地矛盾突出,加上多年连作,土壤肥力逐年减退,病虫害严重,香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漳州市农技站提出在水田蕉园实行稻蕉套种栽培模式,即在早稻中期套种香蕉脱毒组培假植苗,当年多收一季粮食,第二年收获春蕉。三年来该模式在平和、云霄等县蕉区试验示范23.3 hm2,达到粮蕉双丰收,现把技术总结如下。 1 套作模式效益显著   稻蕉套作的第一年每666.7 m2(下同)蕉果产量达2436.4 kg,比老蕉园清明定植同期假植组培苗的增产321.5 kg,增长15.2%;比老蕉园清明定植吸芽苗的增产360.8 kg ,增长17.4%。第二年套作的宿根蕉蕉果产量为3165.8 kg,比组培苗老蕉园的增 产459.1 kg,增长17.0%;比吸芽苗老蕉园的增产492.6 kg,增长18.4%,套作模式还多 收一季稻谷527 kg。该模式产品包括稻谷、稻草、蕉果总产值4985元,纯收入达2085元,分别比上述两者老蕉园增加收入778元和849元。该模式通过水旱轮作,促进蕉田土壤营养元素 的有效化,稻草回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在种稻淹灌下,闷杀了土壤有害病菌和蛴螬、蝼蛄、线虫等地下害虫。据吐蕾期田间调查:套作的蕉树叶斑病病情指数为8.4,分别比两种老蕉园降低12.1和18.8;田间金龟子幼虫蛴螬的虫口密度为1.5头/m2,分别比老蕉园减少8.3头/m2和8.6头/m2;蝼蛄虫口密度为2.3头/m2,分别减少6.4头/m2和7.2/m2。  相似文献   

5.
实地调查了安宁河中游的西昌市西乡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并从中选择出水稻——小麦、水稻——洋葱、水稻——蚕豆、玉米——油莱、玉米——大蒜五种典型模式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洋葱的纯收入最高(19740.50元/hm^2),玉米——大蒜次之(9124.00元/hm^2),二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理想。尤以水稻——洋葱最为突出,但它们的用工量却明显高于另三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西红柿--大蒜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由于三茬作物都采用早熟栽培方式,可提早上市,争取较好的价格.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值一般在3000~3500元左右,高的可达到5000元以上.该模式最适宜近郊区采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北票市2005年末开始测土配方施肥,5年来,已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万亩,覆盖全市29个乡镇,254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全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4.8个百分点,平均亩节本增效约5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颇受农民的欢迎和赞同。  相似文献   

8.
研究起垄处理对棉麦共生期棉行光、热、水条件的影响,以及棉花光能利用特性的响应,旨在揭示起垄促进棉麦套作模式下棉花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生理生态机制。试验设置棉麦平作套种(T)和棉行起垄套种(T+L)2个处理,以棉花单作(D)作为对照,测定棉麦共生期不同光量子密度梯度下棉花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拟合光响应曲线,计算棉花功能叶片光利用特性指标,分析棉行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与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变化,计算不同处理下的日有效光能(PARd)。结果表明:T处理下,棉行的冠层PARd、5 cm地温和耕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D处理,生长发育迟缓,产量降低达20.1%。而T+L处理下,PARd在三叶期和小麦收获期分别比T处理提高了5.8%和47.5%,5 cm地温在11:00以后显著提升,20 cm土壤含水量降低减缓;与T处理相比,T+L处理棉花功能叶片的PnmaxLSP显著提高,LCP则无显著变化,相对生长速率(PGR)提高,开花期与吐絮期较处理T提前4~5天,两年产量分别比处理T提升了14.5%和15.3%。起垄处理增强棉麦共生期棉行冠层的PAR,提高棉花功能叶片的PnmaxLSP,增加了棉行的PARd,同时提高了棉行的土壤温度,减缓了耕层水分降低速率,从而缓解了遮光对棉花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棉麦套作模式下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棉农的经济效益,对棉薯套作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从中选择出了适合河北廊坊市应用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栽培技术。一、高低垄大单行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带宽100cm,种1行马铃薯1行棉花。马铃薯种在低垄,行距100cm,株距16.  相似文献   

10.
种植脱毒马铃薯和杂交玉米,进行不同套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马铃薯”双套双宽窄行栽培模式效果最优,其复合产量854.96kg/667m2,比对照(玉米——马铃薯单套单栽培模式)增收42.77%,收入为127912元/667m2,每667m2增收513.32元,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试验于2003~2004年在凌源市凌北镇进行了亚洲百合间单行单株玉米、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混芸豆三种组合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混芸豆组合模式效益最高,其次是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的组合模式,第三是亚洲百合间单行单株玉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冬春季温室番茄生产经常伴随弱光环境,影响了作物生长和后期的产量形成.本研究通过在北京地区现代化连栋玻璃温室内设置LED植株间双行补光,以不补光区域为对照,研究LED植株间补光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光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区域可以设置更高的定植密度,相对于不补光区域,其最终密度也会更高.茎干长度、茎直径...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现有混农林系统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对西双版纳现有混农林系统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混农林研究委员会(ICRAF)P.K.R.Nair的分类方法,将其进行了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现存混农林系统的模式极为丰富,并以经济植物为主体的模式占较大优势,这些模式,有的已经发挥出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的仍处于实验阶段,有的则对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造成不良的影响,提出了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积极创立和引进以粮食作物的主体的混农林系统模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轮作与套作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热茬与冷茬轮作 热茬一般是指作物生育期较.作物收获较早.收获后都要行翻地的地块。如:种植小麦、麦、马铃薯、烟草、大麻等地。土壤温暖湿润、土层发喧.系扎得深.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种和幼苗生长.是个好茬口.做热茬。种植红薯、甜菜、荞、白菜、向日葵等莅口.这些物生育期较长.植株荫郁.使壤发荫,地温低.消耗地力又,土壤来不及休闲,板结紧实.做冷茬。热茬与冷茬轮作.有于提高栽培效益。短进大块根播叫麦作土多叫利  相似文献   

16.
以红豆草、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5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比例6∶4、5∶5和4∶6条件下,分别以2种和5种牧草混播,建立同行及1∶1行、2∶2行和3∶3行异行混播草地。依据2012-2013年各混播组合的株高、植株密度、相对密度、相对产量总和及竞争力,分析了异行混播与同行混播豆禾牧草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同行混播相比,1∶1行、2∶2行和3∶3行异行混播下,鸭茅、无芒雀麦、红豆草垂直方向上的竞争等级未发生改变,位置较低的红三叶竞争等级增加,抑制了发育较迟的猫尾草;从水平空间上看,异行混播下各混播种类密度和相对密度较同行混播增加,豆禾牧草水平空间上的竞争强度下降。与单播相比,同行混播和异行混播的资源利用效率均得到改善;与同行混播相比,异行混播改善了豆科牧草光资源获取环境,减缓了禾草侵占能力的优势,其竞争力增加;增加豆科牧草混播比例也有利于提高豆科牧草的竞争力。因此,从同行混播转为异行混播,可调整混播豆禾牧草的种间竞争强度,有利于豆禾牧草的共存。  相似文献   

17.
<正>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结合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利用钢架大棚生产春提早、秋延后等设施蔬菜得到广泛应用。在长期的生产指导与实践中,探索出了早春大棚苦瓜套作空心菜的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钢架大棚设施,科学套作,立体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避免土地空闲造成的草害,提高了空心菜品质及田间管理能  相似文献   

18.
<正>菌菜套作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果菜类作物株型高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与菌类套种,根据两种作物各自的生长特点,相互促进,协调生长,互供互补。在不增加栽培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模式要点为: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垄宽  相似文献   

19.
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农作物新型立体套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纬40°26'~41°14',东经106°54'~108°40',属于北部高寒地区。这里日照充足,光能丰富,年日照时数高达3210.5h,年辐射量为614.13kJ/cm2,但气候冷凉,热量不足,无霜期短,仅为130d左右,≥10℃的积温2876.1~3221.1℃,从气候特点上看,是一熟有余两熟  相似文献   

20.
张宪法 《油气储运》2002,21(2):59-59
内浮顶油罐的进、出油管设置于罐的底部,为保证油罐的安全运行,除在进、出油管道设置两个闸阀外,还在第二道闸阀处并联一个小口径单向止回阀(见图1),用以解决进、出油管的胀油问题。根据有关规范,内浮顶油罐进、出油管的第一个闸阀为常开,第二个闸阀为常闭,仅当第二个闸闹出现故障时,才关闭第一个闸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