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3414”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高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量可显著增加高粱产量。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为Y=390.36 +15.14X -1-0.616X -1+20.10X -2-1.18X -2+0.88X -3-0.70X -3+ {0.01X -1 }X -2+0.91X -1X -3 -0.45X -2X -3。高粱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9 kg·667m-2,P -2O -5 6.43 kg·667m-2 ,K -2O 7.31 kg·667m-2,高粱理论产量为611.13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耕地土壤表层Pb、As、Cu、Cr、Ni、Zn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与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Cu、Cr、Ni含量超过黄绵土背景值的样本率分别为23%、100%、100%和100%,As和Cu元素为中等变异,Pb、Cr、Ni、Zn为弱变异。Ni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大(0.59),Pb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小(0.12),Pb和Zn元素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以结构性变异为主,As、Cu、Cr、Ni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六种重金属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局部有高值区和低值区出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和种植方式的共同影响,地形对各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且坡向与种植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高渠乡土壤耕层Ni含量普遍偏高,可能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且不同重金属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和种植方式的交互影响,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10年在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组高效农业生态区实体模型的总结,提出“高效农业生态区建设”的命题,根据多年研究结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讨论了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国土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城郊林业生态网点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城郊地形地貌,植被演化和地带性植被分布特征,种间关系和土壤水分特点等,提出在延安城郊区以水保林、景观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林果复合城郊生态网点建设模式,并在张梁开展了试验示范建设.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平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是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造林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树种,在各种立地均有造林,平茬更新复壮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该文介绍柠条的生物学特性,阐述其生长习性及平茬原则,总结平茬更新复壮技术,以便在林业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柠条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造林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树种之一,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造林。本文介绍柠条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并总结其育苗造林技术,包括采种、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工农业污染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的前景,明确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工矿区土地复垦等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转变成了的空心村,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也使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受到了严重影响,空心村立地整治亟待解决。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空心村问题突出。文章根据该区域特点,提出田、水、路、林、村多方面综合的立地整治模式,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5个方面,并在详细调查该区域内的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浴子河村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在该村开展一个空心村立地整治模式应用示范项目,有针对性地利用所提出的立地整治模式进行整治示范,以期为该区大面积空心村立地整治做铺垫。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白刺花促进生态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在延安试验区布设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在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和封育后,阳坡、半阳坡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趋势,重点分析了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群落演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提出利用白刺花采用二步到位的方法促进植物群落顺行演替,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试验小区观测的基础上,对吴旗县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吴旗县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理钯性质,植被群落趋于稳定,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是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小,为1.225 9 g/cm3;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刺槐林分的孔隙度和通气度都大于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孔隙度最大。刺槐林分土壤持水量都要好于农田,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持水性能最好;持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为1 6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饱和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最高,分别为558.12和52.45 mm,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好于中、下层;密度为1 8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黄家二岔小流域不同治理阶段存在的问题、治理工作及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提出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概括为综合治理阶段 ,巩固、稳定、提高和调整阶段及可持续发展阶段 ;今后应重视政策的长期性 ,人口素质的提高 ,加强科技研究和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李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02-20004
从建设区的概况与技术框架、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预期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宁南山区彭阳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农牧业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背景、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庄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种模式,包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实施企业+基地+农户带动模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组织实施科技园区示范带动模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模式;加快畜牧业发展,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推动由粮转经模式。同时探讨了庄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分析泉家沟试验区小流域综合治理15 a实践的基础上,肯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量兴修基本农田、营造人工植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田能量投入等途径,完全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泉家沟试区以养猪-沼气-大棚菜"三位一体"为主的生态户的出现,标志着试区生态农业雏型已经形成.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将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0~20 cm土壤酶活性之间差异明显,而20~40 cm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小,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距较大.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并根据各因子之间综合得分得出:日光温室的土壤肥力效益最好,然后依次为农田、拱棚、经济作物、果园.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的长期实践证明,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封禁治理。围绕封禁,以建促封,从基础上保证封得住;以调促封,从经济上保证封得住;以改促封,,从行为方式上保证封得住;以法保封,从主观意识上保证封得住。通过封禁治理,使修复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2007—2009年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及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从间作年限看,9年生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大于7年生林草间作。从空间结构看,林草间作对20、4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较80、100 cm土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