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蒙古镶黄旗地区牛寄生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解半舍饲与半放牧条件下牛胃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于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间,较为系统地调查了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地区三个不同苏木、镇的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方法]首先针对不同草场、舍饲与半舍饲条件的牛群,先后共采集了708个粪样。然后借助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麦克马斯特氏虫卵计数的方法,对粪便样品虫卵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牛群胃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4.92%。根据虫卵形态特征初步鉴定出9种虫卵,分别隶属于3门3纲3目5科和9属,未检查到吸虫。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草场类型牛群的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结论]不同草场类型的牛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奶牛场牛群牛病毒性腹泻感染情况,随机对440份牛血清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和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0.68%,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抗原阳性样品转换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900和3.303,高于判定阳性的临界值,证实该奶牛场牛群确实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西昌市的12个奶牛场和5个奶牛养殖小区,采用临床调查、奶牛粪便检测等方法进行了奶牛寄生虫病流行调查。结果表明,螨虫病和前后盘吸虫病在各奶牛场和小区均有感染,比例为100%;片形吸虫病的虫卵阳性场有10个,比例为83.3%,牛群的感染范围为4.9%~10.53%,EPG值范围为78~123;线虫病的虫卵阳性场有11个,比例为91.7%,牛群的感染范围为5.3%~44.4%,EPG值范围为60~400;奶犊牛球虫病卵囊阳性场有12个,比例为100%,牛群的感染范围为12.3%~75.0%,OPG值为62~4 186。此次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奶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收集和整理奶牛的寄生虫相关报告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衣原体性流产病原分离及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验室病原分离、血清学检测技术对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流产牛进行衣原体病原分离及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多年以来,在宁夏奶牛场中流行的以孕牛流产、早产、死产或产无活力弱犊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与衣原体感染有关.采集四家规模化奶牛场380份血清,IHA试验结果牛群平均阳性率28.4%.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池市散养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对采自河池市6个县(市、区)1 200头牛的粪便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粪便寄生虫总阳性率为76.5%,分别检出了前后盘吸虫卵、片形吸虫卵、线虫卵、螨虫卵和球虫卵囊,其阳性率分别为47.58%、7.25%、32.67%、9%和18.91%,未检出日本血吸虫毛蚴。结果表明,预示我市目前散养牛群中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发病情况,通过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牛群血清共计362 份,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IBR-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效价,评估该奶牛场IBRV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后备牛中犊牛和青年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75.00%(21/28);成年母牛中泌乳期母牛、干奶期母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46%(145/178)、95.04%(115/121)。阴性数共44 份,可疑数8 份,I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38%;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不同生产阶段牛群均可产生不错的抗体保护效果,为奶牛场防控IB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山西省牛、羊胃肠道感染主要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感染强度,进而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山西省大同、朔州和忻州3个地区12个县的牛、羊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3个地区12个县中,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达91%,感染强度最高可达3 646.66个(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且多为数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不同地区和不同畜种间差别较大,以大同地区牛、羊感染较重,朔州和忻州次之;羊较牛感染严重。牛的细颈线虫、食道口线虫、古柏线虫、球虫检出率较高;羊的捻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仰口线虫、细颈线虫、球虫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辽宁铁岭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辽宁铁岭地区不同奶牛场进行BVDV、BEV的发病情况调查,采集648份病样进行抗原检测。[结果]辽宁铁岭地区不同奶牛场BVDV单一感染率为19.14%,BEV单一感染率为14.97%,BVDV/BEV混合感染率为8.64%,其中不同年龄牛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和BEV混合感染,犊牛混和感染率最低,为4.49%(4/89);育成牛混和感染率为6.35%(12/189);青年牛混和感染率最高,为13.01%(19/146);成母牛混和感染率为9.38%(21/224)。[结论]本研究揭示出辽宁铁岭牛群感染BVDV、BEV的流行病学本底,为进一步防控BVDV与BEV感染提供了可靠的流行病学理论依据。建议对于饲养密度高、规模较大的奶牛场应当定期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BVDV、BEV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昆明地区山羊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到北效某屠宰场采集了31只羊的胃肠道内容物.通过自然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总感染率为100%,并且都为混合感染.经形态学鉴定,检获虫种共13种,其中线虫7种,吸虫3种,绦虫1种,绦虫蚴1种和球虫1种;检出大量线虫卵和球虫卵囊.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昆明地区山羊寄生虫种类多,部分羊只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宁夏奶牛新孢子虫感染情况,在宁夏奶牛养殖集中区随机抽取22个规模奶牛场,采集奶牛血清,利用新孢子虫病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调查场奶牛新孢子虫场群阳性率为34.69%,由高到低为利通区、银川市和青铜峡市;个体阳性率在3.94%~8.94%之间;感染牛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上的奶牛群,1~3岁之间的次之,1岁以下的感染率最低。该区规模奶牛场新孢子虫感染较为普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当加强场区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动物疫病净化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临床上出现眼睛羞明、流泪、结膜充血、眼睑肿胀、眼睛失明等症状。病原主要有结膜立克氏体、结膜支原体、衣原体和细菌。有时是两种或者三种病原联合感染引起的。现将柳州市柳北区一起舍饲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广西柳州市柳北区一个舍饲广西隆林黑山羊饲养户,于2012年10月20日从广西隆林县引入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四川某奶牛场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而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本调查对该场奶牛粪样做了寄生虫检查。采集了犊牛、育成牛、泌乳牛的新鲜粪样共90份,分别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斯陶尔氏计数法对粪样中虫卵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结果显示,在粪样中检出了球虫卵囊、线虫卵、吸虫卵和绦虫卵,其中球虫卵囊的阳性率为14.44%(13/90),线虫卵的阳性率为57.78%(52/90),绦虫卵和吸虫卵只在泌乳牛的粪样中检出,泌乳牛阳性率分别为2%(1/50)、12%(6/50)。该奶牛场混合感染率为33.33%(18/54)。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普遍,总感染率为60%(54/90),主要为线虫,其次是球虫和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普遍。  相似文献   

13.
黑白花犊牛球虫和蛔虫混合感染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虫病、蛔虫病历来是危害幼畜较严重的2种寄生虫病,当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时,临床确罕见,危害更加严重。广州地区某奶牛场犊牛群于1998年4月~5月,发生了以拉灰白便、血便、水样便为主症的疾病,部分患牛死亡或淘汰,造成很大损失。经实验室诊断为球虫、蛔虫混...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牛疱疹病毒1型(BHV-1)的感染情况,课题组于2015年2~8月,对河南省5个地区的12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共采集了440头牛的鼻腔和/或阴道拭子样品,采用qPCR方法进行BHV-1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出阳性奶牛68头,总体阳性率为15.45%;场阳性率为100%,其中阳性率最高场达到了68.00%,最低场为6.67%;5个地区的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豫东(10.00%)、郑州地区(10.78%)、豫北(12.04%)、豫西(20.00%)、豫南(35.82%);不同年龄段奶牛的阳性率不同,犊牛、后备青年牛、1胎、2胎、3胎、4胎以上牛分别是3.57%、6.67%、23.53%、26.22%、14.55%、28.57%;患病牛阳性率为28.13%,明显高于外观健康牛的13.23%。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调查的5个地区普遍有BHV-1感染,其中豫西、豫南地区的阳性率较高,明显高于豫东、豫中和豫北地区;随着奶牛年龄和胎次的增加,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BHV-1感染与奶牛的临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其中患有乳房炎牛群的阳性率最高。本试验首次利用qPCR对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BHV-1病原学调查,直接揭示了牛群中BHV-1的感染情况,分析了BHV-1感染与奶牛的年龄、机体健康状况、牛场地理环境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某奶牛场引进奶牛群的流产类疾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海省某一新建奶牛场,先后从甘肃、陕西等地引进了荷斯坦奶牛47头,引入后的4~8个月间,牛群中陆续发生了流产病例,截止采血检验,已有8头妊娠奶牛流产。奶牛场现场调查表明整个饲养环境和管理良好。为了探究该牛场牛群中发生流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某奶牛场2001年4月从外场引进犊牛40头,未经隔离观察,直接混养于该场牛群中。1个月后,犊牛群先后发现几例疥螨病,时隔不久,整个100多头的犊牛群(70kg左右)、青年牛群(150kg左右)迅速感染发病。起初使用双甲脒清洗驱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以规模牛场为调查对象,对来自168个场群的9295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并按动物种类、存栏量规模和不同区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平均场群阳性率为9.52%,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79%;肉牛群体中未检出结核阳性个体,奶牛群体中结核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0.88%;存栏量≤500头的规模奶牛场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3.75%和1.30%,且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随存栏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豫西和豫北地区有结核阳性牛只检出,尤其是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豫东、豫南和豫中地区无结核阳性个体检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具有明显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依据其流行特征,针对不同种群和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实验室病原分离、血清学检测技术对西昌市某规模化奶牛场流产牛进行衣原体、布氏杆菌病原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西昌市奶牛场以孕牛流产、早产、死产、干尸化胎、胎衣不下等症状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与衣原体和布氏杆菌混合感染有关。采集病料分离出3株衣原体,5株布氏杆菌;从7个牛群集血清97份血清,阳性率为:衣原体病22.68%,布病47.43%,两病均阳性者13.40%。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四季如春,生物多样性指数极高,故寄生虫种类繁多,奶牛寄生虫病危害严重.本实验针对这一特点重点调查了贵阳市4个主要奶牛场中奶牛体内主要寄生虫种类、感染情况,并进行了驱虫试验,为奶牛场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副结核流行病学情况,试验通过ELISA检测血清抗体,采用副结核分支杆菌(MAP)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IgG,去除掉信息不齐全和重复的样品后,最终总计采集北京地区7个牧场8 549头牛的血清样品。试验分析副结核在不同养殖阶段和不同月龄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各场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及血清抗体阳性牛S/P值分布情况等。显示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场间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8%~12.62%,个体牛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25%;血清抗体阳性牛主要集中在24月龄以上的成母牛群,建议对12月龄以上牛群采样。表明北京规模化奶牛场副结核感染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开展副结核控制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