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光明媚的三月,喜逢"两会"胜利召开。民生问题成为"两会"中的焦点话题。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成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促进"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和现实意义。今后极端异常天气气象事件频繁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因而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健全长效、稳定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性,农业保险自身的风险性导致它又是一项弱势产业。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文献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连升  范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3-22754,22768
对有关我国农业保险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主要对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保险的属性、农业保险供需两不足困境、农业保险制度模式、自愿投保还是强制保险及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出各领域主要研究观点的异同和一般倾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保险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保险如果按商业化经营,其成本高昂,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而完全依赖政府,同样存在高监督成本与低效率问题。据中国农村区域特点和农村经济发展导向性差异,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提出适合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曹晶晶 《甘肃农业》2006,(6):100-101
我国是自然灾害事故频发的国家,农业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大。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威胁,迫切需要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但是我国目前商业化经营的农业保险却陷入了“供给不足,需求有限”的市场失灵境地。本文指出,系统风险、信息不对称和供求的双重正外部性是其市场失灵的一般原因,但在我国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供给不足。因而提出了增加制度供给.构建合理农业保险体系,以纠正市场失灵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双冷,农业保险发展陷入困境。建立具有区域差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内在需要。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中央政府出面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第二个层次是由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具体运作模式有经济发达地区模式和经济落后地区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的内涵出发。分析政策手段在我国当前农业保险中的应用与绩效情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对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促进农业发展;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找出比较适宜我国开展的农业保险模式,并建议政府在资金、监管、立法等方面大力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保险落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农业保险,以期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中外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对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30-17032,17035
概述了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并对中外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对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保险模式构建的经验启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农业保险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保险应定性为政策性保险;政府应对农业保险给予全面支持;加快完善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动向,提出了一种新的渔业保险模式,并将其定义为"四位一体"新渔业保险模式。同时,针对目前我国渔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政策性建议,例如推动我国再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发展,探索建立大农业大灾专项基金以及大农业信用担保基金等与渔业保险发展相配套的制度机制,以期促进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经济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缺乏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揭示农业用水的经济规律对农业用水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数据现状分析发现,2003~2007年近5 a河北省农业用水量在历史低位变化,但单位播种面积用水量却呈上升趋势,单位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折合的农业用水量保持稳定下降趋势。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业用水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发现,常用的拟合函数和二次对数函数对Kuznets曲线的拟合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4.
张长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67-10171
各国均通过农业保险法对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形式作出规定。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法律形式包括:为国有农业保险企业和其他农业保险相关组织提供资本全;提供保险费和经营管理费财政补贴;为农业保险经营组织或地方政府提供再保险;为农业保险基金提供资金;为农业保险经营组织提供其他财政支持。我国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方式还很单一,支持水平和力度不够高。我国未来在制定农业保险法时,应该规定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法律形式,并使其形成法律机制和有效的舍力。  相似文献   

15.
产地是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源头,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从产地抓起,实施源头控制.分析我国农产品产地监督执法体系的现状及其缺陷,提出完善该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芬  李茂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08-18910
分析了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保险发展有效载体的有利条件: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了规模化经营,破解了小户分散经营难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大大缩减农业保险运营成本;合作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提高了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同时,指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保险经营载体的局限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范围小,组织规模小,不利于农业风险的分散;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缺乏,本身发展还不够规范,不利于载体功能的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文化素质低,不利于农业保险的推行。提出了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如农业保险合作社(相互会社)模式、"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保险"的模式、专业合作社代理农业保险模式。最后,简要说明了农业保险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89-22092
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和博奕模型解析广西农业保险"供求双冷"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应把农业保险定性为政策性保险业务来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贾万军  王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09-3412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调查吉、辽、蒙、鲁、苏、京等6省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研究安华保险公司供应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辅以网上收集其他5家涉农保险公司(共保体)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资料,推断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共性问题,其成因是:“私办公助、商业保险公司代行、窄范围、高保费、低标准、低理赔”等特征,“自上向下”供应的“准公共产品”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保险需求.提出了我国克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对策: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构建“以国家专营为主的金字塔型”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构建完善的财政支农体系;建立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19.
张美玲  王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55-6356
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了10多年时间,但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尚未出台。从农业政策性银行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其法律性质,立法误区,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法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