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溴甲烷、氰、溴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剂、溴甲烷与环氧乙烷混剂以及溴甲烷与氰混剂在室内不同条件下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TCK)进行了熏蒸灭菌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溴甲烷对TCK的灭菌效果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间隔48h的2次120h的熏蒸处理,能显著降低溴甲烷的杀菌临界浓度值;2)溴甲烷与环氧乙烷混剂能完全杀灭TCK病菌,且能显著降低溴甲烷和环氧乙烷的杀菌临界浓度,其混合作用的熏蒸效果较溴甲烷与二氧化碳、氰混合剂好;3)在20℃,50%小麦装载量条件下,180g·m^-3溴甲烷处理120h或90g·m^-3溴甲烷2次处理各120h,均可以达到100%的杀灭效果;4)溴甲烷及其混剂对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可作为对TCK冬孢子萌发影响的指示;5)将溴甲烷处理小麦与国产未处理小麦以1:2比例混配时,小麦中总溴含量可以降低到50mg·kg^-1水平以下,符合美国小麦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漳州出口的水仙花中可能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采用溴甲烷熏蒸处理技术,使其能有效的杀灭水仙花中的害虫。方法以漳州用于出口的水仙花为研究对象,考察溴甲烷在不同熏蒸压力、浓度、熏蒸时间等条件下对水仙花检疫处理效果。结果在真空度为10、20kPa、熏蒸温度大于20℃,2种熏蒸剂量(32g·m-3和24g·m-3)的条件下熏蒸1h后,对不带土水仙花种球和雕刻好的商品球的杀虫效果均可达100%。当真空条件在5kPa时,仅熏蒸1h时,不能杀灭所有昆虫,将熏蒸时间延长至2h后,虽然杀灭不带土水仙花种球和雕刻好的商品球所携带昆虫的效果提高了,但是不能全部杀灭昆虫。结论在真空条件为10kPa、20kPa时,施用剂量为32g·m-3和24g·m-3的溴甲烷熏蒸1h均可全部杀死清洗后不带土种球和雕刻好的商品球里的昆虫。在真空条件为10kPa时采用较低的剂量24g·m-3溴甲烷熏蒸,熏蒸1h即可达到最佳理想效果。在真空熏蒸结束后对水仙花进行1个月时间观察,水仙花均未有表现出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食用菌专用消毒剂与甲醛,对食用菌的几种杂菌和病菌进行了室内平板熏蒸测定和菇房消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专用消毒剂杀菌力比甲醛强,它对常见的食用菌杂菌和病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使用量少,熏蒸时间短,灭菌效果高;试验使用剂量2g/m^3,经熏蒸半小时灭菌效果达100%;使用方便,无强烈的刺激异味,成本也比甲醛低。  相似文献   

4.
环氧乙烷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熏蒸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60%-70%RH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剂量环氧乙烷(EO)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熏蒸效果.结果表明:EO对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熏杀作用,松材线虫的死亡率(y)与EO剂量(x)呈线性相关[y=-44.998+1.838x(p=0.00948)],EO对松材线虫的LD50为51.686 g.m-3,LD99.9为78.835 g.m-3;松木片对EO的吸附作用很大,当EO剂量为56 g.m-3时,24 h浓度值为1.157 g.m-3,吸附量达到89.974 mg.L-1,且吸附量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吸附主要发生在熏蒸开始后4 h内,4 h吸附率可达94%以上.因此,不推荐将EO用于集装箱内松木片松材线虫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法测定其对烟草甲虫卵的杀灭效果。[方法]使用仓外磷化氢发生器对帐幕烟箱中的烟草甲虫卵采取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法杀虫,测定不同磷化铝使用量和不同熏蒸时间条件下烟草甲虫卵的死亡率,同时测定帐幕空间和烟箱中心磷化氢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结果]帐幕温度在(27±2)℃,RH(45±5)%时,磷化铝在1.5 g/m~3的使用量下,有效密闭96h,对烟草甲虫卵有较好的杀灭效果。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杀虫效果随熏蒸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磷化铝用量的提高对杀虫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帐幕空间和烟箱中心磷化氢浓度在较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在帐幕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可缩短整体熏蒸时间。[结论]该法可靠,可用于烟仓中烟草甲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光催化技术防治花卉炭疽病菌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新的广谱性、环保型花卉炭疽病防治方法。[方法]研究实验室模拟太阳光下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花卉炭疽病菌的杀灭效果,探讨催化剂浓度、使用量、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当纳米TiO2光催化剂浓度为1.0%时,其杀菌效果达到92.0%;当纳米TiO2光催化剂用量为1.25 ml时,其杀菌效果最好,达87.3%;随光照时间的延长或光照强度的增强,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杀菌效率提高。在催化剂浓度为1.0%,用量为1.25 ml的条件下,用光辐照强度为254 nm:23.9μW/cm2、297 nm:2.7μW/cm2、365 nm:101.2μW/cm2、420 nm:118μW/cm2,光通量86.3×102lm的卤灯辐照2 h,对真菌的杀灭效果近100%。[结论]纳米TiO2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实验室模拟太阳光下对花卉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25℃条件下,研究了溴甲烷20g/m3,25g/m3,30g/m3,35g/m3,40g/m35种剂量单独使用及分别配合10%,15%,25%,30%,40%二氧化碳对朱砂叶螨的熏蒸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恒定时,溴甲烷单剂对朱砂叶螨熏蒸作用随溴甲烷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熏蒸处理1 h,1.5 h,2 h的LD50分别为27.8828g/m3,21.4533g/m3,18.8758g/m3.溴甲烷配合二氧化碳对朱砂叶螨熏蒸处理结果显示,在溴甲烷剂量一定的条件下,朱砂叶螨的死亡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二氧化碳浓度为25%条件下熏蒸处理2 h,溴甲烷的LD50为16.0682g/m3,以剂量为40g/m3的溴甲烷与25%的二氧化碳配合对朱砂叶螨熏蒸作用效果最佳,死亡率达100%,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溴甲烷熏蒸处理朱砂叶螨的效果有增效作用.二氧化碳对朱砂叶螨有麻醉作用,熏蒸时间短于1 h或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0%时,反而使溴甲烷的熏蒸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臭氧作为熏蒸剂,在4℃低温条件下设置不同剂量(10、20、40 mg/L)处理2 h,对草莓上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室内抑制效果测定。在同样温度下,以25 mg/L的臭氧剂量熏蒸2 h,对储藏不同时间(0、4、8、16 d)的草莓进行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及总酸度)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臭氧处理后的草莓烂果率分别为9.23%、3.33%、1.28%(枯萎病)和10.92%、4.17%、0.83%(灰霉病),均极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处理(35.99%、32.82%)。4种草莓的硬度随储藏时间延长变化不显著,臭氧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也不显著;臭氧熏蒸后4种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酸度在储藏16 d后均极显著高于对应品种的对照;烂果率极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浓度、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甲酸乙酯(EtF)对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成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花斑皮蠹成虫的致死作用;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48 h以内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低温(20℃)条件下熏蒸比高温(35℃)下效果好,当温度为20℃时,处理花斑皮蠹成虫、幼虫、蛹和卵24 h,其LC50分别为26.2、29.1、30.9、33.3μL·L-1;用70 g·m-3甲酸乙酯熏蒸昆虫标本48 h,可100%杀灭花斑皮蠹.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光合和干物质积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23.3%、33.1%和12.7%。在拔节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则为双峰型。净同化率比对照高0.38g/(m2·d)和0.23g/(m2·d)。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具有叶面积大.光合“午睡”现象轻和干物质积累多的特点。光合速率高低与气孔阻力有关。覆膜小麦表现为气孔阻力低于对照,这有利于植株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能力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全生育期覆膜小麦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好于露地。  相似文献   

12.
精油和饲用酶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设计,将80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随机施予5个处理,即基础饲粮(B)(Ⅰ)、B+50g·t-1精油(EO)(Ⅱ)、B+100g·t-1EO(Ⅲ)、B+500g·t-1Avizyme+100g·t-1植酸酶(Ⅳ)和B+500g·t-1Avizyme+100g·t-1植酸酶+100g·t-1EO(Ⅴ).试验期(42d)中测定了粪便、回肠与盲肠内容物中3种细菌数及回盲肠内容物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结果表明:单独添加EO(Ⅱ、Ⅲ组)未显著减少仔鸡粪便、回肠与盲肠内容物大肠杆菌数(P0.05);加酶(Ⅳ组)仅在第11d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低于其它各处理组;EO或酶对弯曲杆菌数和产气荚膜梭菌数的影响均不规律;添加EO、酶或二者合用,对盲肠内容物中VFAs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小豆田安全且防效好的除草剂,选用13种不同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和杂草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除草剂组合处理对小豆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并且均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小豆田间杂草。处理7(10.8%高效氟吡甲禾草灵(盖草能)0.05 mL·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和处理15(38%莠去津0.37 mL·m~(-2)+25%氟磺胺草醚0.15 mL·m~(-2);72%异丙甲草胺0.20mL·m~(-2)),药害症状不明显。处理1(38%莠去津0.37mL·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处理2(10%吡嘧磺隆0.04g·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处理4(38%莠去津0.37mL·m~(-2)+10%吡嘧磺隆0.04g·m~(-2))、处理5(48%氟乐灵0.22mL·m~(-2)+32%苄嘧磺隆0.04g·m~(-2))对小豆有轻微药害,后期可恢复。处理4和处理7不同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综合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来看,处理7除草剂组合最佳,小豆田杂草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1.4%,还能最大幅度地增加小豆产量,可达210.6%。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过程的固碳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过程的固碳特性。【方法】测定三系杂交稻汕优63、二系杂交稻两优2186和常规稻IR64生长过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碳含量。【结果】完熟期,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全株平均碳含量依次为:40.65%、41.81%和40.44%,各器官间碳含量大小为:籽粒>叶>茎>鞘>根;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碳积累量均在黄熟期达到最大,分别达到853.68、827.61和810.13g•m-2。完熟期,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碳积累量下降到773.17 g•m-2,783.65g•m-2和767.94g•m-2,其中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53.23%、45.66%和47.83%,同期的释氧量依次为2 061.80g•m-2、2 089.73g•m-2和2 047.84g•m-2,这对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在孕穗初期至齐穗期间的碳净固定量最高,依次为339.60 g•m-2、369.33 g•m-2和309.62 g•m-2,分别占全生育期碳总固定量的43.92%,47.13%和40.31%,是水稻固碳的关键时期。3种水稻在完熟期均出现耗碳吸氧现象,汕优63吸氧量为214.69 g•m-2,分别是两优2186、IR64的1.83倍和1.91倍。【结论】三系杂交稻汕优63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具有高积累、高消耗碳的特性,其灌浆过程消耗的碳对促进其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 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 h。持续高温时间符合消灭病原微生物标准。有机物料温度处于55℃左右的高温阶段,纤维素酶活性[0.457 mg glucose /(g·24h)]和蔗糖酶活性[87.836 mg glucose/(g·24h)]最高,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到高峰值21.62 μl H+/(g·24h) 和0.932 mg NH3/(g·24h)。堆腐后期降温阶段,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值6.23 mg gallicin/(g·2h)。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肥2 d达到高峰值,分别为2.51×1012 CFU/g和3.68×108 CFU/g,之后缓慢下降;放线菌数变化较平缓。真菌数在堆腐开始较高,随着堆体温度上升而下降;堆腐后期随着温度下降而缓慢上升。整个堆腐过程中,真菌数一直较低,而细菌和放线菌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硫/珊瑚石填料床的自养反硝化反应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硫/珊瑚石填料床反应器去除人工合成废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该反应器通过硫自养反硝化作用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氮.硫与珊瑚石体积比为1∶1、温度为(29±1)℃时,0.092-0.246 kg.m-3.d-1NO3--N为最适进水负荷,可确保NO3--N的去除率大于95%,且出水NO2--N含量低于1 mg.L-1;进水负荷达0.842 kg.m-3.d-1NO3--N时,达到最大体积去除负荷,为0.394 kg.m-3.d-1NO3--N,而相应出水NO2--N含量达40.95 mg.L-1.在不提高碱度的情况下,出水pH可始终维持在7.08以上.不同硫/珊瑚石体积配比对反硝化效率有显著影响,1∶1体积配比为该反应器最适填料配比.  相似文献   

17.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里氏木霉菌株30911、40358和40359,设计了9个影响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活性因素,对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液体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微晶纤维素和小麦麸皮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微晶纤维素20 g·L-1,小麦麸皮80 g.L-1,微晶纤维素与小麦麸皮最适配比为1:4;接种孢子悬液浓度1×107个·mL-1,培养温度28~30℃,pH 5.5,培养时间72 h,摇瓶转速180 r·min-1,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50~75 mL。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称重法研究白皮松、白蜡、银杏、山桃、枸杞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5种树种的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M"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水汽压亏缺VPD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树种蒸腾速率Tr与叶片气孔导度Gs、水汽压亏缺VPD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白皮松相关性显著(R2=0.9795、R2=0.9884)。蒸腾速率Tr为枸杞(3.33mmol·m-2·s~(-1))白蜡(3.22mmol·m~(-2)·s~(-1))=山桃(3.22mmol·m~(-2)·s~(-1))银杏(3.21mmol·m~(-2)·s~(-1))白皮松(2.21mmol·m~(-2)·s~(-1))。树种耗水量为枸杞(0.090g·cm~(-2)·d~(-1))白蜡(0.080g·cm~(-2)·d~(-1))山桃(0.076g·cm~(-2)·d~(-1))=银杏(0.076g·cm-2·d~(-1))白皮松(0.032g·cm~(-2)·d~(-1))。白蜡、银杏月耗水量呈倒"V"曲线,白皮松、山桃、枸杞月耗水量呈"M"曲线,耗水量为7月(0.083g·cm~(-2)·d~(-1))9月(0.078g·cm~(-2)·d~(-1))8月(0.075g·cm~(-2)·d~(-1))6月(0.071g·cm~(-2)·d~(-1))10月(0.060g·cm~(-2)·d~(-1))5月(0.057g·cm~(-2)·d~(-1))。白皮松秋季耗水多,其他树种为夏季耗水多。山桃、银杏抗旱能力强于枸杞、白蜡和白皮松。研究结果可为园林植物的合理配植与水分的合理利用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8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达87.12%~91.13%,病指防效达90.18%~95.46%,均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2010年大田示范结果显示:于抽穗扬花盛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1.69%和78.4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40%多·酮·福美双WP的防效,也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