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力军 《森林与人类》2002,22(12):16-16
一个沉重的话题:城市森林建设源于环境污染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目前,60亿的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已高达30亿,占总人口的50%。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两大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文化消费需求与城市灰色建筑不断增加、绿色自然空间日益减少之间的矛盾。而森林因具有抵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游憩等对应功能,为都市中被恶劣环境所困…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但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党中央着力解决我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林区治安稳定是农村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传统林业是以生产木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它在人口较小、资源丰富、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代,满足了社会的要求,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时至今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改造自然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加之,人口猛增,资源锐减,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给传统林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必须从发展战略上作出调整,才能根本解决林业产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林业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从而为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大力开发与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发展森林旅游,就是解决当前林业行业诸多…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生态环境还很脆弱,而且还在恶化,生态环境的状况与世界其他国家比差距很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林区资源、经济、人口社会之间实现良性循环的保障。实施“天保工程”,是一项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确责任,才能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南林学院李燕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总是把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划等号,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登不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冲破了这一思想禁锢,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并不具有社会的属性,社会主义不仅存在市场,而且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因此,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较计划经济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动生产…  相似文献   

7.
印度既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虽然森林在促进农业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农业。不重视资源的保护和以森林为生的人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森林资源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王甡 《绿色科技》2020,(6):189-191
采用重心法分析了大连市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连市经济发展正向着高效能、低能耗、低排放的增长模式转变,环境治理日益得到重视,产生环境污染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污染重心逐步远离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各区市县在环保投资方面投入较均衡,废气污染减排取得成效,中心城区是环境污染排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密度区域。  相似文献   

9.
从长江流域地貌特征入手,重点剖析了造成长江流域水患的原因,人口急剧膨胀,具有水源蓄存能力的森林植被被大量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等,阐述了应采取的措施及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目光对待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真正发挥森林在保护环境、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安全城镇化之路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参照城市经济、技术和社会标准,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城镇化建设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荇诸多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短缺、土壤污染、地面沉降、乡镇工业污染、饮用水安全等,其中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主要渠道。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态文明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使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同时还是生态文明的社会。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向。 (一)古代生态伦理道德观奠定了现代生态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就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珍贵的人力资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此,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念、模式、方法等大胆创新,才能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新的就业制度,才能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而林产品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对许多国家的贸易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各国对木材的需求不断攀升,但同时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也给人类敲晌了警钟。  相似文献   

15.
赵明 《甘肃林业》2002,(2):12-14
生态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体,只有建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系统,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成为日益突出的复杂矛盾,合水县也没有摆脱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困扰。但我们在遭受这一“阵痛”之后经过反思,把实施生态环境整治作为富民兴县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初步成就:在认识上实现了由单纯解决吃饭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统一的飞跃;在实践上实现了由传统滞后的治理向保护、治理、适度开发相结合的转…  相似文献   

16.
《绿色中国(A版)》2007,(6):57-57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指示精神,共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为推进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中国绿色之星评选委员会在绿色中国理事会的领导下,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刘金霞苏畅(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旅游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它通过大量旅游人口的流动,能带动物流、资金流、交通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旅游业这种牵动作用和连动效应是其他产业比拟不了的。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它们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否。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人口的膨胀,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相反自然资源短缺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尖锐,已成为目前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8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状况及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多数农村分布在生态条件恶劣的山区、沙区,且多数为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风沙和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是发展农村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乡村林业,又称社会林业或社区林业,它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和经营林业。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林业增加收入或摆脱贫困。乡村林业不仅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对促进地区经…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社会生产、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必需的热能和动力源泉。农村与城市、平原与山区,能源结构及资源各有差异。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石油、煤、水、森林等资源供不应求,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以地处山区的融安县为例,分析农村能源结构、现状,探讨能源建设方向和举措,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