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为了探讨60Coγ射线的诱变机理,用0,100,300,500 Gy剂量60Coγ射线对陕合6号和长武131 2个小麦品种的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并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二叶一心期小麦叶片和根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小麦种子经100 Gy60Coγ辐照处理后,其酶谱带数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经300和500 Gy60Coγ辐照处理后,小麦叶片中CAT和SOD同工酶谱带消失,POD同工酶谱带仍然存在,且增加了4条谱带;小麦根中3种保护酶同工酶谱带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OD同工酶增加了1条Rf值为0.411的谱带,CAT同工酶增加了2条Rf值分别为0.488和0.524的谱带。以上结果说明,小麦根较叶片对辐射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樊月  谷俊霞  钟俐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41-2045
[目的]研究甜瓜幼苗叶片中的SOD、POD、CAT同工酶与甜瓜白粉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白粉病感病甜瓜品种伽师和白粉病抗病甜瓜品种MR -1为材料,利用PAGE电泳方法分析三种同工酶在接种白粉病前后酶谱的变化.[结果]感病品种伽师和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受白粉病胁迫后,同工酶谱均有变化,POD酶带在第3d时有新的酶带出现,伽师:P4 (Rf=0.80),MR -1∶P1(Rf=0.68),且感病品种伽师比抗病品种MR-1的POD活性变化更迅速;CAT同工酶无新的酶带出现,但两品种的两条CAT同工酶酶带分别在接种白粉病后3和12d出现两次峰值;SOD同工酶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弱,无新的酶带出现,但SOD同工酶酶带S1(Rf=0.50)的活性有变化呈6d增强9d降低的趋势.同时,在接种白粉病后甜瓜白粉病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酶活性始终比甜瓜白粉病感病品种伽师的酶活性强.[结论]甜瓜幼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后SOD、CAT、POD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衡量甜瓜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胡杨、灰叶胡杨雌雄株上的不同叶形叶片为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杨雌株四种叶形的POD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条形叶和披针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而胡杨雄株上四种叶形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则完全相同。比较胡杨雌株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比雄株的多1条酶带(Rf=0.398),可作为胡杨雌株的特征谱带,这种雌雄株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差异在胡杨幼苗中也有体现,也可以作为胡杨幼苗性别鉴定的依据。灰叶胡杨雌、雄株在同一株上的不同叶形间POD同工酶酶谱完全一致,雌雄株的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迁移率明显不同,但这种差异在幼苗上的表现不太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鉴别胡杨、灰叶胡杨的雌雄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后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表达量和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中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Rf'1 同工酶谱带 ,缺失Rf5~Rf73条酶带。全蛋白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上 ,与POD同工酶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反映了注入造成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低能离子注入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POD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旸  裴冬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59-1761
研究了0.4 mol/L氯化钠(NaCl)处理后4个河南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幼苗根和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在盐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的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无论是对照还是盐胁迫处理,根中的POD活性都要高于其叶中的POD活性。POD同工酶酶谱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根中的POD同工酶酶带总体染色比叶中深;经盐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的酶带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6.
以产自辽宁本溪的野菊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PEG对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OD和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酶谱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PEG胁迫下野菊幼苗保护酶系同工酶随时间的改变其谱带的表达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富士系苹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个富士系苹果品种为试材,提取其叶片和叶柄的酶液,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特征,结果表明:富士系苹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11条酶带,部分品种间酶带数量及强弱不同,Rf值为0.09~0.41。叶柄有11条酶带,除了秋富1比其他品种多了Rf0.46带外,每个品种都具有其他10条谱带,叶柄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Rf值为0.07~0.46。叶片和叶柄的酶谱带有差异,叶片具有Rf0.09,Rf0.11和Rf0.21共3条特征带;叶柄具有Rf0.07,Rf0.32的特征带,Rf0.46为秋富1叶柄所特有的谱带。叶片过氧化物酶谱相似系数在0.71~1.0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以上品种分成8个类群,能直接鉴定优良短枝富士、寿富士、秋富1号和烟富3号等4个品种,另外各类群之间的品种也可相互鉴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吡虫啉和啶虫脒树干注射对垂柳叶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树干注射均可引起垂柳叶片PPO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吡虫啉处理对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均大于啶虫脒,两种药剂处理后15 d PPO活性均达到最大值,10 d POD活性均最低,药后30 d PPO和POD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吡虫啉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Rf=0.71)消失,E2(Rf=0.77)活性升高;啶虫脒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活性升高,E2消失;药后10,45 d各处理酶带带型基本稳定。吡虫啉处理使POD同工酶药后10 d酶带P1(Rf=0.51)、P4(Rf=0.67)消失,45 d P1消失而P4又出现;啶虫脒处理使POD同工酶酶带P1活性升高,P2(Rf=0.56)消失,药后10,45 d酶带带型相同。说明PPO和P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变化与注药种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研究树干注药对树体生理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琯溪蜜柚果实粒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变化;通过授粉处理,以未授粉的自交果和授粉的杂交果的琯溪蜜柚果实汁胞为材料,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同工酶测定;琯溪蜜柚果实粒化过程中汁胞粒化指数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自交果汁胞粒化指数大于杂交果;自交果汁胞中出现的POD同工酶酶谱共分离出4条,SOD同工酶酶谱分离了6条,CAT同工酶酶谱有3条,相应的杂交果汁胞POD同工酶出现2条谱带、SOD同工酶显示4条谱带,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没有观察到谱带;与琯溪蜜柚汁胞粒化关系密切的同工酶为POD、SOD同工酶。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冬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530-1532
以河南广泛种植的4个小麦品种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经干旱处理后,4种小麦幼苗根和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小麦根和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分为A区、B区、C区。在干旱胁迫下,酶带数目增加,且A、B、C 3个区酶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干旱胁迫后,4个品种小麦幼苗根和叶中POD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黄瓜Cucumis sativus在设施生产中经常受到盐害,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以盐敏感黄瓜品种‘优1号’ Cucumis sativus ‘Jinyou No. 1’和相对较耐盐品种‘新泰密刺’ Cucumis sativus ‘Xintai Mici’为试材,采用水培,研究了氯化钠胁迫对幼苗叶片、根系和韧皮部渗出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叶片中共检测到9条超氧化物歧化酶,4条过氧化物酶和2条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条带,盐胁迫抑制了‘新泰密刺’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表达,而‘优1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表达增强。韧皮部渗出液有3条超氧化物歧化酶,2条过氧化物酶和1条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条带;盐胁迫增强了‘新泰密刺’韧皮部渗出液中3种抗氧化酶同工酶表达,而抑制了‘优1号’韧皮部渗出液中3种同工酶表达。在根系中共发现6条超氧化物歧化酶,7条过氧化物酶和1条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条带,盐胁迫下2个品种根系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的表达均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优1号’中6条表达减弱,1条增强,在‘新泰密刺’中均增强,2个品种中3条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在盐胁迫下表达减弱,2条在‘优1号’中表达增强而‘新泰密刺’中无变化,1条在‘优1号’中表达无变化而‘新泰密刺’中表达减弱。综上所述,3种抗氧化酶同工酶与其耐盐性均有密切关系,并暗示抗氧化酶同工酶响应盐胁迫的变化趋势具有品种及组织特异性。韧皮部渗出液中3种同工酶变化趋势在2个品种中完全相反,说明韧皮部是黄瓜幼苗响应盐胁迫的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园林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低温处理黑皮油松和华山松的叶片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法对其保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0℃低温胁迫下,华山松POD同功酶出现2条酶带(含1条新的2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1条酶带;-30℃低温胁迫下,黑皮油松POD同功酶出现4条酶带(含1条新的4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3条酶带;2种植物叶片CAT、PPO酶活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强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2种植物叶片POD、SOD与CAT酶活性逐渐升高,而APX和PPO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低温下,2种植物的电解质渗透均增加,黑皮油松的酶谱明显比华山松丰富。  相似文献   

13.
人参锈腐菌侵染参根后防御酶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年生农田人参根部喷洒锈腐菌悬液后,分别在5d、10d、15d、20d、25d、30d后取人参根和叶,测定其中SOD、PAL、POD、PPO和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种防御酶活性在处理后的人参根和叶中均高于对照。在根中,SOD和PPO在第20天达到活性最高峰,PAL和POD活性在15天达到最高峰,CAT在第10天即出现活性最高峰。叶中SOD和PAL活性在第15天达到最高峰,POD和PPO活性分别在第15和20天出现2个最高峰,CAT在第10天出现活性最高峰。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胡芦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张昕欣  彭立新  阎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8-14259,14271
[目的]从抗氧化能力的角度揭示胡芦巴幼苗抗寒机理。[方法]以胡芦巴幼苗为材料,研究0℃低温胁迫下胡芦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胡芦巴幼苗SOD、P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活性在6h处达到小高峰后下降,12h之后又开始上升,并于48h时达最大值;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12h时达到峰值。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及峰值均大于根。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处理24h时达到峰值,且叶中MDA含量小于根。[结论]三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抵抗低温胁迫的伤害;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反应比根强。  相似文献   

15.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O3-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及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NO3-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叶片数、根体积和地上部鲜、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各物质含量在不同器官中也有所不同,硝酸盐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叶柄>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表现为叶片>叶柄,POD、SOD、CAT活性表现为叶片>叶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白三叶草的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6份白三叶草(Trifoliumrepens L.)种质资源进行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检测,并对检测到的5个等位酶位点的图谱进行分析,再根据各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度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各种质资源间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6份白三叶草种质资源在相似系数为0.71的水平上可以聚为三类,大部分地理区域临近的种质材料首先聚在一起。说明他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对几种园林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叶片水浸提液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香雪球Lobularia maritime,石竹Dianthus chinensi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等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对一串红、香雪球、石竹、高羊茅和马蹄金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其中,50 g·L-1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处理5种园林植物幼苗,对其生长指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幼苗根系活力分别降低了24.0%,42.8%,51.6%,16.1%和14.9%,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13.6%,43.1%,30.5%,57.1%和13.8%。当处理质量浓度为25 g·L-1时,对5种园林植物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当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增加到50 g·L-1时,对5种园林植物幼苗体内POD,SOD和CAT活性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同时使幼苗体内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白三叶叶片水浸提液有4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4-羟基-紫罗兰酮(16.4%),乙酸异戊酯(11.0%),二氢香豆酮(9.6%),乙烯基愈创木酚(7.4%),喇叭茶醇(6.4%),菖蒲酮(5.5%),麦芽酚(4.9%),紫罗兰酮环氧化物(4.7%)和2-羟基-6-甲基苯甲醛(4.2%),合计占到总量的70.1%。图7表2参31  相似文献   

18.
以7年生黄果柑果树为材料,设置4个硼处理,研究硼对黄果柑根、叶片生理反应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片中不溶性硼含量增长了1~7倍,不溶性硼是根、叶中硼的主要存在形式。硼砂处理显著增加了黄果柑根、叶片中硼和脯氨酸含量,各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硼不足和高量都会增大黄果柑果实成熟后期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果实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尤其当硼含量较高时,脯氨酸含量有所积累,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黄果柑根、叶的硼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