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转Bt基因棉中棉所30第Ⅰ期(1998年7月25~26日开花)棉铃花后10d的体积和单铃重分别较轮回亲本中棉所16增加8.57%和11.88%,表明其库强度较高;而第Ⅱ期(8月3~5日开花)和第Ⅲ期(8月12~14日开花)棉铃的早期(铃龄10d前)及各期棉铃的中后期(铃龄10d后)体积和单铃重均低于中棉所16,并且其瘪子数随开花期推延快速增加,反映了该品种源器官供应能力的不足。中棉所30棉铃纤维对同化产物的竞争力较强,每饱子纤维数、每饱子皮棉重、每铃皮棉重和衣分基本上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中棉所16,而铃壳和种子的物质积累减少,铃壳比例、饱子数、饱子重和子指降低,瘪子数上升。  相似文献   

2.
转 Bt基因棉中棉所 30第 I期 (1 998年 7月2 5~ 2 6日开花 )棉铃花后 1 0 d的体积和单铃重分别较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增加 8.57%和 1 1 .88% ,表明其库强度较高 ;而第 II期 (8月 3~ 5日开花 )和第 III期 (8月 1 2~ 1 4日开花 )棉铃的早期 (铃龄 1 0 d前 )及各期棉铃的中后期 (铃龄 1 0 d后 )体积和单铃重均低于中棉所 1 6,并且其瘪子数随开花期推延快速增加 ,反映了该品种源器官供应能力的不足。中棉所 30棉铃纤维对同化产物的竞争力较强 ,每饱子纤维数、每饱子皮棉重、每铃皮棉重和衣分基本上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中棉所 1 6,而铃壳和种子的物质积累减少 ,铃壳比例、饱子数、饱子重和子指降低 ,瘪子数上升  相似文献   

3.
低酚棉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0年在保定地区自然条件下。对145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系)的生育特性、产量表现和纤维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品种的熟性差异不大,从播种到吐絮135~140天的品种占91.72%。产量性状中,铃重、衣分、子指和衣指的变异度较小,而子棉和皮棉产量的变异潜力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较产量性状小。国内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具有较早熟、衣分高、子指小、产量高、纤维长、细度好的特点,而国外品种的棉铃大、纤维强度高。通过鉴定和筛选,获得了数十份具有丰产、大铃、高衣分、长纤维、高强度和细度好等不同种质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播期设置营造着果点棉铃差异性或相近性温光条件下完成棉铃发育过程,研究温度及光照两个气象因子对棉铃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光条件各着果点棉铃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变异单铃纤维重>单铃子棉重>单铃生物量>衣分,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各着果点上不同开花期单铃纤维重极显著差异趋势一致,其它性状差异趋势不尽一致。依据温光气象因子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正相关,建立逐步回归分析动态模型分析铃期更具重要的影响因子,相对单铃总生物量6.0~7.0 g和单铃子棉重4.8~5.4 g的≥15℃有效积温范围为408.90~764.77℃和471.12~729.74℃,相对单铃纤维重1.8~2.3 g、麦克隆值3.5~4.9、纤维长度27~31 mm的平均日最低温度范围为15.46~26.33℃、13.1~23.6℃、15.9~26.6℃,相对纤维比强度值24.0~26.0 cN·tex-1的日均温为21.2~23.7℃,相对衣分40%~42%的有效太阳辐射总量范围为871.45~899.57 MJ·m-2 。据此可分别推理出江淮生态棉区目标性状棉铃的临界开花日。  相似文献   

5.
棉铃着生位置对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用新品系895作试材进行了棉铃着生位置对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部位不同,其相应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物理性能指标也存在同株差异,如铃重、衣分、子指和绒长、强力、细度等,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果枝的第1节结铃性最强,铃重最大,随着果枝从下到上,相同节位棉铃重和衣分呈现出抛物曲线变化趋势,同一果枝上的棉铃,随着节位的外延,铃重和衣分分别表现出降低和增高的直线变化趋势,纤  相似文献   

6.
控释氮肥对棉花纤维品质、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10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50%普通尿素+5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和棉花专用肥基施3种控释氮肥处理,以100%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控释氮肥处理对棉花(鲁棉研28)不同开花期棉铃纤维品质、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树脂包膜尿素处理7月下旬棉铃纤维比强度和8月中、下旬棉铃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大,7月下旬棉铃纤维成熟度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6.2%和6.4%,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极显著差异;棉花控释专用肥处理棉花生育中、后期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显著增大,成熟度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0%和4.3%,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50%普通尿素+50%树脂包膜尿素处理仅7月下旬棉铃纤维比强度和8月中旬棉铃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大,8月中旬棉铃纤维成熟度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100%树脂包膜尿素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而棉花专用肥处理纤维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机制及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对不同播期条件的响应。【方法】以棉铃产量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陆地棉品系A705和A201为供试材料,于2016―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同播期(早播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5日;晚播2016年5月6日,2017年5月28日)条件下,研究棉铃对位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己糖、淀粉)和蔗糖代谢关键酶(液泡酸性转化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动态变化及差异,及不同播期对棉铃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晚播棉铃铃期更长,铃重、单铃种子质量、籽指和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衣分和马克隆值降低。晚播导致棉铃对位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蔗糖浓度升高,可能为棉铃的发育提供了更充足的碳源。【结论】晚播相对低温条件下,棉铃发育更完全,在生产上适当晚播可以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源库调节对Bt棉棉铃外源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大小棉铃品种泗抗1号、泗抗3号和科棉6号为材料,2005-2006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源库调节对棉铃Bt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株去除一半叶片,则体积膨大期棉铃体积、铃重和子指变小,且体积和铃重以大铃品种科棉3号受影响大,花后28 d体积和铃重分别下降15.4%和20.5%,子指以小铃品种泗抗1号受影响大,花后28 d下降了20.6%;与体积、铃重结果相反,铃壳和棉子中Bt蛋白含量增加,花后21 d则分别增加了23.5%~32.3%和3.3%~18.8%。整株均匀去除一半蕾,则棉铃体积、铃重和子指变大,其中仍以大铃品种受影响大,花后28 d分别增加了25.8%,10.4%和12.7%;而铃壳和棉子中Bt蛋白含量下降,仍以大铃品种下降幅度大,花后21 d分别下降了40.6%和33.7%。相关分析表明,源库调节下铃体积、铃重都与铃壳和棉子中Bt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子指与棉子中Bt蛋白也表现同样效应。因此,在育种和栽培时需协调好棉铃发育和Bt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低酚棉品种资源群体特点及特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5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系)的研究表明,中国低酚棉品种资源群体的基本特点是,皮棉产量的变异潜力较大;铃重、衣分、子指、衣指变异度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率表现相似。多数品种(系)的衣分偏低,子指较大,纤维强度低,细度中等,但纤维较长且整齐度好。在产量或品质性状方面,该资源群体含有一些特异种质;国内育成品种(系)在衣分、细度上可更好地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而国外品种(系)在铃重,衣指,纤  相似文献   

10.
 以鲁棉研19转BetA/als基因的7个株系为材料,考察了这些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etA/als的导入对棉花各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性状变异系数增加。株系7-15、14-1的单株棉铃数、单个棉铃体积、果柄长、果枝夹角、衣分、子指、棉纤维2.5%跨长、比强度等性状与鲁棉研19相比差异不显著,铃重、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提高,麦克隆值降低。株系7-15、14-1基本保持了原有品系优良农艺性状,在育种上可以将其作为BetA/als 基因的供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生育期结构不同的大豆品种的光周其反应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韩天富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8,24(5):550-557
分别选用成熟期相近、开花期不同及开花期相近、成熟期不同的南方春、夏大豆品种,研究了生育期结构与开花前、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生育前、后期长短与它们在该期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正相关。在生育期相近的前提下,前期长度与开花促进率(FHR)、后期长度与成熟促进率(MHR)正相关;开花期相近的品种,后期长度与MHR值正相关。部分品种不符合以上趋势,反映出上述相关的复杂性。在生育期相近的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播期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发育进度的影响及与气象生态因子的关系,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小籽、中籽、中大籽和大籽花生品种4个,设计5个春夏播期(3月下旬至5月初,每播期间隔10天)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粒型花生品种生育前期和中期的发育进度均受到播期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生育后期气象条件相似,播期间生育日数相差甚少。播种至出苗阶段发育天数的决定性气象生态因子为总积温,其次是气温指标,而降水量、日照时数影响不显著。出苗至开花阶段发育天数的决定性气象生态因子为气温指标和总积温,其次是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全生育期天数的决定性气象生态因子为气温指标、总积温和日照时数,而降水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甘蔗早花亲本断夜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断夜处理对延迟甘蔗早花亲本开花的效果,于2006、2007和2008年分别进行不同光照强度的断夜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CP85-1491和HoCP93-746在L3、L4处理下及其他品系在各处理下的花期在杂交授粉期间,抽穗率、始花期、延迟开花天数和开花高峰期等各考察指标均适合杂交制种需要;各年份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各参试材料的始花期和延迟开花天数逐渐增加,开花高峰期逐渐推迟,抽穗率也随之下降;相同年份下各处理,不同参试材料的始花期、延迟开花天数和抽穗率差异较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同一参试材料的始花期、延迟开花天数、终花期和抽穗率年份间差异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而开花持续期平均约1个月左右,并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多数早花亲本在10.5~105 lx的光照强度范围易得到较好的延迟开花效果,该研究为目前甘蔗种质创新和杂交花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3的群体光合(CAP)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开花期;但生育前期豫麦49的CAP高于周麦13,而开花后周麦13有明显优势.两品种的群体叶源量(CLSC)具有与CAP相同的趋势.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CAP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h左右.不同穗型品种不同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路海东  薛吉全  郝引川  张仁和  高杰 《作物学报》2015,41(12):1906-1914
为了解决陕西渭北旱塬地区玉米播种期干旱缺水造成出苗不全、不整齐,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设置6个不同播期,研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育期明显缩短,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19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3~5 d。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单株干物质生产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受播期调整后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适宜播期的玉米花后雌穗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早播和晚播提高4.0%~23.6%、3.9%~24.5%和6.6%~14.5%。早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种期土壤含水量低而造成的出苗差,实际收获穗数不足;晚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生长期后移,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造成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减少、千粒重下降。适期播种可以增加田间实际收获穗数,促进雌穗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该区生态因素,5月4日以前适墒播种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避旱播期。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春玉米抗逆避旱高产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桂花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97-204
植物物候能直接反映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利用1954—2012 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气象资料和1986—2012 年典型草原优势牧草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克氏针茅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 年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地区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降水量微弱减少,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增加(P<0.01),总的气候趋势呈“暖干”性。克氏针茅返青期呈极显著延迟趋势,其它物候期均呈逐年提前趋势,整个物候期呈逐年缩短的趋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0℃至返青日的累计温度对返青期影响较大;5 月平均气温和牧草返青-抽穗期累计温度对抽穗期影响较大;4 月、6 月降水量对开花期的影响较大;6 月份降水量对成熟期的影响较大;9月份降水量对黄枯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明确适应本地区气候变化和节水需要的小麦晚播适期范围,了解不同品种特性并确定其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充分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利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泰山23’和‘泰山9818’在只浇底墒水和灌浆水的情况下,在4个播期、密度组合时的产量构成变化及群体发育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晚播期限内通过增加播量来达到高产的同时,重要的是稳定其较高的千粒重。花期、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泰山23’各播期的产量顺序为B1>B2>B3>B4,第四播期产量最低,且与其他播期产量有显著差异,在当前设计密度下,宜适期早播。‘泰山9818’产量顺序为B2>B1>B3>B4,且各播期产量无显著差异,各播期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控制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遗传位点,利用均匀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的106对SSR标记,对205份小麦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106对SSR标记中共检测到879个等位变异,主要等位变异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175~0.986,平均为0.548;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28~0.900,平均为0.557。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共检测到7个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关联(P<0.01)的位点,其中1个存在极显著关联(P<0.001)。另外,Xgwm182(5D)在灌溉条件下与抽穗期显著关联,Xbarc42(3D)在雨养条件下分别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关联,这两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Xgwm102(2D)在灌溉条件下与开花期显著关联,而Xgwm124(1B)在雨养条件下与抽穗期显著关联。Xgwm130(7A)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均与抽穗期相关联。研究结果为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0.
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4—1986年对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结果.初步提出,枣尺蠖的防治指标为百股平均幼虫7.5头,枣壁虱的防治指标为叶平均虫量0.5头.研究及生产示范试验证明,枣树开花前(5月中旬)为最佳防治时期;采用主治和兼治相结合,治虫与施肥相结合,辅以夏剪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只在花前喷药防治一次,即能很好地控制枣树的5种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