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树长期实生繁殖遗传变异性大,后代植株种性容易退化,结果晚,产量低。选择优良品种嫁接改良实生栗树,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促进栗树良种化,是获得栗树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栗树是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本溪地区栽培栗树有几十年的历史。过去由于栗树惯用实生繁殖和天然杂交及长期以来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上的差异,使栗树品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单株类型,这些单株优劣差异  相似文献   

3.
栗树与榛子的混交栽植是利用乔木与灌木的植物学特性,形成复层林的栽植技术。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多数认为栗树的郁闭度(平地)在0.6-0.7为宜,达到0.9以上次年会出现大幅度减产,并且树冠内的细弱枝出现大量的死亡。高密度栽植或超密度栽植虽然对提高早期产量比较明显,但在整个结果期间栗树的回缩间伐难以掌握,加上苗木和管理成本,实际上效益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正> 板栗是我国特产木本粮食树种。目前板栗林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劣种低产树居多,如果利用良种高产树枝条对低产树进行高接换冠,3~5年后其产量将提高10倍以上。现介绍其技术要点于下,供果农参考。1.嫁接时期。青壮龄低产栗树可进行高接换种,衰老期低产栗树  相似文献   

5.
该发明涉及树苗的栽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板栗幼树抗寒栽培方法.它是幼龄栗树每年落叶前的9月中旬至下旬期间,将林木抗寒剂的原液稀释至2.5倍液喷至幼龄栗树叶片表面,以叶片见滴水为度.该发明所给出的板栗幼龄树抗寒方法,可提高板栗的抗寒能力,保证幼龄树安全越冬,而且其操作简单,不易出现遗漏涂株的现象,幼龄栗树的抗寒效果好,便于推广应用.   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地址:(110015)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联系人:曲世鹏 许思明 王力华  相似文献   

6.
丹东市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分布最广、涉及面最大的致富项目。全市现有栗园150万亩,栗树6000多万株,年产量3000多万千克。全市所有乡镇均有栗树分布,其中面积超过5000亩的乡镇有13个,超过万亩的乡镇有38个。宽甸县被列为全国板栗基地县,凤城市被列为全国经济林示范县,东港市被列为全省板栗基地县。栗树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最佳的树种,它可以绿化荒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栽培栗树具有投资  相似文献   

7.
正栗蘑又叫灰树花,是食、药兼用蕈菌。近年来,河北省遵化市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利用栗树行间空地种植栗蘑,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加了种植收益。栗蘑与栗树间作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新途径,有望在山区大面积推广。一、该模式主要优点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栗树行间种植栗蘑,解决了因行间透光差,难以种植粮食作物而造成行间土地闲置的问题。2.设施简单、投资小。这种栽培模式只是利用简易的小拱棚,搭建小拱棚只需竹竿、塑料棚膜,生产中需用遮阳网,每667平方米(1亩)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省宽甸县是我国北方板栗主产区,现有栗树85万亩,目前仍有300多万株40年生以上的老龄栗树,这些老栗树多为自然生长的实生树,树冠高大,内膛空虚,主干和主枝"光杆"现象严重,仅有少量枝条开花结果,产量低、品质差。为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从2005年开始进行低产老栗树硬枝嫁接的更新改造,嫁接第2年即可恢复50%以上的枝量,第3年完全恢复树冠,实现立体结果,第4年  相似文献   

9.
栗树是优良重要木本粮食树种。其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营养价值比小麦还高,是良好的果品和木本粮食。因此,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栗树是增产粮的新途径,对于备战备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低致病力真菌的发现,引起了植物病理学、遗传学和病毒学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和兴趣,虽然它的全部生物学意义和普遍应用的价值尚在研究和探讨论中,但值得人们关心。 毁灭性的栗树烂皮病席卷北美林区 可治疗真菌病害的特殊致病力菌种首先是在栗树上发现的。美洲大栗树曾经是美洲东部极其重要的硬木料。因其质地精美、  相似文献   

11.
正蚧壳虫是果树的重要害虫,在辽宁省宽甸地区主要为害桃、梨及苹果等树种,在栗树上只有零星发生,并未造成大的灾害。但2013年春季,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造成蚧壳虫在栗树上的大量发生。据现场调查,宽南沿江区域栗树受害率达50%以上,局部达到90%,轻则造成大面积减产,严重的造成大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栗农损失惨重。为尽快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栗树蚧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和防治试验,取得了明  相似文献   

12.
<正>栗树蘑,学名灰树花,又名舞茸。在我国只有北方燕山山脉长城内外的板栗主产区才能见到它的踪影。栗树蘑脆如玉兰,味如鸡丝,口感鲜美,是一种高蛋白、  相似文献   

13.
双黑绛蚧是目前发现的危害栗树的一种新害虫。在简要阐述其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了双黑绛蚧在安徽省栗树上的分布地区、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板栗冻害是当前板栗生产的大敌,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与栗树正常生长.通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发现,板栗冻害发生在秋季.在栗树没有完全木质化以前,第一场早霜栗芽受冻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西三里乡位于遵化市北部山区,是遵化市万亩板栗之乡。为加快"两高一优"农业发展,2007年,从迁西县引进板栗、栗蘑高效立体栽培新模式,利用板栗行间种植栗蘑并取得成功。栗树下栽培的栗蘑,比普通栽培的蘑菇菇体健壮、肥厚,抗逆性强,同时还可做到树下保墒,有利于栗树生长,使栗树增产在30%左右。山区农户可充分利用5~9月份适温的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16.
栗疫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疫病(又称栗胴枯病、栗干枯病)是世界性栗树病害,南方各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镇安县发生也较普遍。此病严重时,使树皮腐烂,枯枝或全树枯死,以致造成大片栗树死亡,是目前板栗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板栗大小年现象即一年产量高(大年),一年产量低(小年),一般是一年一轮换,交替出现.放任生长或管理粗放的栗树,大小年现象特别明显.管理质量高、生长旺盛的栗树,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曹艳杰 《新农业》2006,(4):28-29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区,自然概貌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人均耕地1.7亩,年平均气温7.7℃,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32.6℃,年积温≥10℃可持续163天,无霜期156天。全年日照时数239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83毫米。土壤以棕色森林土为主,山地土层厚度多在40~70厘米,自然条件均适宜栗树生长。全市现有栗树面积60万亩,3000万株。其中结果树15万亩,幼树45万亩。但目前生产上存在着幼树进入结果期晚、见效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栗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作者通过长期栗树生产实践,探索出一套栗树良种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实现栗树早期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一、优质板栗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规律 1.板栗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规律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要素,栗树生长同样必须给予补充,根据栗树的需肥特点,适时适量保证供应.  相似文献   

20.
栗树是一种喜光树种,放任生长会造成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直接影响单株产量。为此,定期对栗树修剪整形,改善透风、透光等条件,可使板栗树早定形、早结果、早收益,是实现板栗高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板栗修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