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灭幼脲类杀虫剂防治栗实象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卡死克、灭幼脲Ⅲ号和抑太保等灭幼脲类杀虫剂对板栗栗实象Curculio arakawai Mats.et Kono进行了小区药效和林间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剂均可明显抑制栗实象成虫产卵量及子代卵的孵化,其中卡死克和灭幼脲Ⅲ号效果最佳,综合抑制率分别为93.5%和89.8%,抑太保稍低,其综合抑制率为77.6%。林间防治示范试验,可使虫害率由平均54%左右下降到8%以下,基下降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 ,使用灭幼脲、杀蛉脲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以及果树害虫 ,收到了理想效果。现在脲类农药已在河北省 1 1个市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它药效好、无残毒、持效期长 ,对人、畜、鸟、鱼无毒害 ,对害虫天敌不杀伤 ,又无特殊气味 ,不污染环境 ,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是河北省目前防治森林害虫的首选药剂。因此 ,充分了解和掌握该药剂的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灭幼脲类杀虫剂的杀虫机理 ,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 ,使害虫的幼虫取食后 ,不能形成新表皮 ,蜕不下皮而死亡。主要是胃毒作用 ,也能侵入昆虫和卵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卡死克、灭幼脲Ⅲ号和抑太保等灭幼脲类杀虫剂对板栗栗实象Curculioarakaw aiMats.etKono进行了小区药效和林间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剂均可明显抑制栗实象成虫产卵量及子代卵的孵化,其中卡死克和灭幼脲Ⅲ号效果最佳,综合抑制率分别为93.5% 和89.8% ,抑太保稍低,其综合抑制率为77.6% 。林间防治示范试验,可使虫害率由平均54% 左右下降到8% 以下,其下降率分别为:卡死克93.3% 、灭幼脲Ⅲ号94.4% 、抑太保86.3% 。  相似文献   

4.
5.
灭幼脲类药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是目前较理想的无公害杀虫剂。我省采用飞机超低容量等喷洒方式,对大袋蛾、泡桐叶甲等林业害虫进行了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灾害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以灭幼脲3号为代表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昆虫生长调节剂中的几丁质抑制剂,它的杀虫机理也是通过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而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作用方式为胃毒和触杀。此类农药品种包括灭幼脲3号、杀铃脲、除虫脲(灭幼脲1号)、氟玲脲、苯氧威等。  相似文献   

7.
8.
灭幼脲对杨干象作用机制和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苗建才  郝然喜 《林业科学》1994,30(4):325-331,T001
采用灭幼脲油剂,油胶悬剂等,用点涂的方法对杨干象幼虫和成虫进行了适时防治,结果表明:灭幼脲油剂可抑制表皮几丁质的合成达15%以上;灭幼脲油胶悬剂抑制杨干象成虫精巢和卵巢的发育,可使成虫产卵间降低40-70%,使卵的孵化率降为零。这为杨干象的防治找到一条高效,安全,经济,易全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11.
桉树幼林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1-1997年,对广东省桉树的主要害虫进行了研究。针对桉树害虫的为害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6月份和主要为害当年营造的幼林这一特点,对食叶害虫采取以林业措施为主;对地下害虫采取林业措施和化学防治并举的策略。在桉树林内套种菠萝或营造混交林,可有效地防治印度黄脊蝗柠檬桉袋蛾只为害柠檬桉幼林,在虫灾区只要改种其它桉树即可控制该虫发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同害虫斗争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害虫观、害虫管理对策及其对害虫防治影响。介绍了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治理、大面积种群治理等现代害虫管理对策的基础哲学、策略思想和技术方法。提出了“绝对害虫”与“相对害虫”的概念,并针对不同类型害虫的防治策略的制订,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混沌动力学在森林工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军  窦邃 《林业科学》2001,37(5):100-106
文中简述了混沌动力学的发展状况,进一步以森林工程学为背景提出了诸如非线性森林工程动力系统等概念及有关研究对象、方法,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算例加以说明,最后对混沌动力学在森林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甲胺磷防治竹子害虫的效果及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茂芝  朱志建 《林业科学》1991,27(5):565-569
浙江北部竹林面积很大,仅湖州市所辖的安吉、长兴、德清县和市郊就有8.67万ha,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7.33万ha。自70年代中期以来,连续遭受多种害虫危害,由于纯林居多,害虫一旦发生,便很快成灾。如1977年发生的竹螟危害面积达2.67万ha,当年枯死毛竹420多万株。1984年发生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Stal))危害,面积也有1.2万ha。同时,近年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ovidis Fair)、毛竹黑叶蜂(Eutomostathus nigritus Xiao sp.nev(Ms)和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等害虫,也分别在安吉、德清和市郊部分乡村的竹林中  相似文献   

15.
久效磷涂茎防治悬铃木害虫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笃  王敏敏 《林业科学》1994,30(3):241-246
探讨了茎部用药后悬铃木体内久效磷的输导、积累和递减规律及其数学描述,给出茎部环涂久效磷防治悬铃木害虫的具体结果。研究表明,久效磷环涂于悬铃木茎部后,(1)主要在形成层附近的输导组织内输运,(2)在树体内存在双向传导,(3)施药处的含量以指数规律递减,而冠层枝叶的含量则在施药后两周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以近似于指数规律递减,(4)嫩枝叶内的含量明显高于老枝叶,(5)残效期长。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茎部环涂久效磷可有效地防治悬铃木刺蛾,并可抑制蛀干害虫的发生,减轻叶片受损程度60—80%。文中得出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树木茎部施药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为例,论述了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地位确立的客观性,指出主体地位确立的物质基础在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主体地位确立的条件在于诸多矛盾的正确处理。从而从理论上分析确立了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地位。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把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用截头法栽植杨树防治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大鹏  刘春静 《林业科学》1993,29(2):182-185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2 ·mm-1,实现了“最佳群体结构”模式标准。在发展“节水”型林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 ,这种以水分与林分物质生产的关系为理论依据 ,确定造林密度 ,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调查根系参数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首先对油松人工林不同深度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及其与根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与有效根密度(≤1mm的须根)在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一致,均呈指数递减规律,其垂直变化可分为四个明显区域,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与≤1mm的须根密度(即有效根密度)比与根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P<0.001极显著水平上呈线性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