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薯茎尖脱毒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立明 《杂粮作物》1998,18(3):44-47
病毒病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甘薯生产危害极大,侵染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有10多种。通过对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及特征的分析,研究了脱毒苗的培育,脱毒苗病毒残存检测、脱毒苗的繁殖和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脱毒能够恢复品种的优良性状,比未经脱毒的原品种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
邹城市是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的甘薯主要产地,常年种植面积均在1.7万hm^2以上,产品销售到上海以及东北各省。2010年前,鲜食甘薯品种主要以北京553为主,由f种植年份较长,病害特别是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致使品种退化比较严重,薯块的纵裂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脱毒甘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病毒病导致甘薯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品质降低,在周口大田试验表明,脱毒甘薯和科学栽培方法相结合,是提高甘薯产量,改进品质的经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郭小丁  阎文昭 《杂粮作物》1990,(5):44-44,46
病毒鉴定采集的具有不同病毒病症状的甘薯品种大多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抗血清发生反应,这说明血清学变异小。从中分离到14个SPFMV变异株,让其系统侵染牵牛花(Ipomoea nil)和巴西牵牛(I.setosa)。其中8株容易在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和昆诺藜(C.quinoa)上产生大量的局  相似文献   

5.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在世界上广泛蔓延,尤以非洲为甚。Schaeters 等曾报道,在尼日利亚甘薯病毒病复合体由两种成份构成,其一是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并在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 Ker.)上引起明脉症状的病毒,而且在没有第二种成分的情况下呈潜隐状态。另一种是目前尚未识别的由棉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传播的类病毒  相似文献   

6.
甘薯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快繁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薯病毒病存在于植株细胞质中,且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植株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和破坏,造成种性退化,抗性降低。国内外尚无理想药物防治,又无高抗病毒的甘薯的品种,只有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才能有效防治甘薯病毒病。作者对甘薯病毒病的发生、脱毒生物学原理、快繁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油菜病毒病分布于世界各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引起发病的病毒已知有16种,另有2种菌原体。其中芜菁花叶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甜菜西方黄化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病均属重要的病毒种类。对其分布危害、病原特性、发病规律和防治途径等进行了不同深度  相似文献   

8.
高粱上的第一种病毒病是Brandes和Klapaak于1923年鉴定的甘蔗花叶病毒,此后描述了15种高粱病原病毒。1962年Tarr评述了高粱病毒病,并且认为这些病毒的危害微不足道。他列出的高粱病毒及类病毒有:甘蔗花叶病毒、玉米花叶病毒、红色条纹病毒、斐济病病毒、宿根甘蔗矮化、雀麦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燕麦拟丛簇病毒、大麦黄矮病毒、水稻条纹病毒,紫苜蓿矮化和玉米条斑  相似文献   

9.
脱毒甘薯快繁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普遍发生,危害相当严重,是造成品种退化减产、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经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产生脱毒苗后,能恢复原品种的优良种性,一般表现为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多、苗壮,栽后返苗快,生长势强,结薯早,膨大快,高产稳产,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据苏、鲁、豫...  相似文献   

10.
甘薯种质资源圃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田间常见症状有四类:(1)叶片斑点斑驳型;(2)叶片畸形;(3)叶片枯斑坏死型;(4)叶片变色型。病害发生严重度年度间有差异,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主要病毒种类为SPFMV和SPCFV。  相似文献   

11.
<正>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病毒病的种类和病毒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红  陈丹 《玉米科学》2010,18(6):126-131
世界上已报道的玉米病毒病有40余种,我国发生并已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鼠耳病。概述了我国发生的5种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概况、分布、危害以及病毒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危害我国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植物病毒: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均通过花生种子传播。种子带毒是这两种病毒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随着人们引种、调种,病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为了了解各地花生种子带毒情况,为病害检疫和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Y病毒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病毒是控制马铃薯病毒危害的有效方法 ,本文全面评述了运用基于抗血清为基础的免疫化学方法和基于核酸分子组成差异的核酸分子标记方法检测PVY的现代植物病毒病原检测技术 ,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994~1996年作者对鲁西地区夏玉米病毒病的流行危害以及综合防治途径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当地夏玉米病毒病的病原种类构成,其优势种类为玉米粗缩病毒,占调查样本的81.5%,其次为玉米矮花叶病毒占18.5%;前者在田间由灰飞虱传播,其初侵染源为在冬小麦体内越冬的病毒和越冬的带毒灰飞虱成、若虫。玉米矮花叶病的传播介体是蚜虫,其初侵染源主要是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危害损失与感病早晚关系密切,产量损失一般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危害花生的主要病毒之一。过去的40年中有关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病原学、病害流行学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花生上TSWV的发现和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农艺防治、化学防治及抗病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近年来,TSWV在我国多种作物上不断被发现,给花生生产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本文也介绍了2021年在大连地区花生上观察到的TSWV为害症状,并结合我国目前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危害现状提出了应对潜在威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病毒病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防控马铃薯病毒病尤为重要。用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PVY+PVA、PVY+PVX、PVY+PVS以及PVY+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共9种病毒或病毒(类病毒)组合于苗期接种黑龙江省10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调查这些品种的株高、产量、大薯率和植株症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侵染中PVY和PSTVd和单一侵染中PVY对马铃薯品种高度影响最大。10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对含有PVY侵染的5个处理(PVY、PVY+PVX、PVY+PVA、PVY+PVS、PVY+PSTVd)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症状。PVY+PVX和PVY+PSTVd复合侵染对10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大薯率影响较大。调查了生产中常见病毒病和类病毒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上造成的症状和危害,有助于在生产中对病害的识别和防控,降低病害的危害,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甘薯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年种植面积 80万hm2 。由于甘薯病毒病的侵染 ,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每年造成近 2 0亿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 ,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 ,而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了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 ,确保其增产效果 ,广大农业工作者 ,农民群众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1 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甘薯经过组织培养脱毒后 ,与未脱毒甘薯相比 ,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1 脱毒薯萌芽性好 ,出苗早 ,产苗量多 ,质量高。试验表明 ,脱毒徐薯 18比对照出苗期提早 1~ 3d ,产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病毒病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甘蔗黄叶病(Sugarcane yellow leaf disease)和甘蔗杆状病毒病(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disease)的病原病毒、田间症状、分布及危害、传播途径及大陆各蔗区的检测技术做一综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提高对甘蔗病毒病的重视,保护我国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豆病毒病发生很普遍,已知有50多种病毒,其中20种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大豆。在这些病毒中,大豆花叶病毒(SMV)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拟将国内外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一)分布与危害 早在1900年美国就发现了大豆花叶病,1921年Gardner和Kendrick做了记述,现已知道大豆花叶病毒(SMV)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