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3月下旬~5月上旬在塔农大鸡场对野生石鸡舍饲的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观察,并对石鸡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舍饲石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沙浴、梳羽、占区、登高、群集等习性.在生理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石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石鸡,且差异显著(0.01<P<0.05).其它生理指标雌雄个体差异不大(P>0.05).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笼养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竹鸡的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以便为人工饲养竹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舍饲竹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然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梳羽、集群等习性。环境因素对竹鸡生活习性的影响较大。在体尺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竹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竹鸡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生理指标雌雄个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圈养金钱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指标是反映动物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和掌握圈养金钱豹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了56头次金钱豹的40项血液生理生化值,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血清磷(P)成体金钱豹雌雄间雌性LYMPH、ALB、P高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雌性MO GR、BUN低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金钱豹雌雄性之间,雌性CK、AST高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雌性P/O低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成体金钱豹雄性与亚成体雄性之间亚成体RBC、LYMPH、Ca、P/O、ALP、P高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WBC、PMN、GLB、ALT、TP、AST低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成体金钱豹雌性与亚成体雌性之间,亚成体ALB、VLDL、Ca、A/G、ALP、P/O、P高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TP、GLB、AST低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说明了建立金钱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贵州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对幼龄、青年、老龄3个年龄段53头贵州小型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贵州小型猪生理指标差异显著(P0.05)。青年猪和幼龄猪比较,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比率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与青年猪比较,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差异显著(P0.05)。老龄猪与幼龄猪比较,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年龄段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少数指标有差异。幼龄血红蛋白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青年猪血小板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比率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同龄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段血液生理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4月龄广东西藏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特性,试验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对38头广东西藏小型猪(♂20、♀18)血液中24项生理指标和18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月龄广东西藏小型猪雌性与雄性的生理指标比较,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压积差异极显著(P0.01),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显著(P0.05);雌性与雄性的生化指标比较,肌酐和磷等指标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性别对西藏小型猪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影响,对其他大多数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3种雉科鸟类血液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勺鸡、雉鸡和石鸡血液生理参数的正常值及其特点,为人工饲养繁殖以及健康状况监测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方法,对人工饲养的3种雉科鸟类(勺鸡、雉鸡和石鸡)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比容8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雉鸡的血小板明显高于勺鸡和石鸡(P<0.05);其它7项血液生理指标3种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测定了舍饲陕北白绒山羊多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陕北白绒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陕北白绒山羊疾病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数据。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公母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测定值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变化,公羔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母羔(P<0.05),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蛋白、尿素和无机磷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母羔(P<0.01);育成羊母羊血液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胆固醇和钙含量显著高于育成公羊(P<0.05),育成母羊无机磷极显著低于育成公羊(P<0.01);成年母羊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成年公羊,而白蛋白、肌酸激酶和无机磷显著低于成年公羊(P<0.05)。研究结果提示,舍饲陕北白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测定值的变化范围主要因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引起的,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相同营养条件下,信鸽的年龄、性别、羽色与其血液学指标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笼养方式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羽色信鸽为研究对象,经翅下静脉采血,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时,1~3岁信鸽的单核细胞数目及其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0.5~1.0岁的信鸽(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数目及其百分比显著低于0.5~1.0岁的信鸽(P0.0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雄性信鸽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极显著高于雌性信鸽(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雄性信鸽大于雌性信鸽(P0.05),雄性信鸽的红细胞数高于雌性信鸽,但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系和血小板系各项指标在雄性信鸽与雌性信鸽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雨点鸽与灰色鸽各项血液学指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信鸽的血液学生理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血液学综合指标显示1~3岁、雄性的信鸽,更加有利于飞翔比赛。  相似文献   

9.
实验用猕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等仪器测定和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24只健康猕猴清醒状态下血液一般生理生化指标、CD3 、CD4 、CD8 、CD20 细胞阳性率。结果雌性猕猴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雄性猕猴(P<0.01),心电图QRS波、T波差异极显著(P<0.01),Q-T段差异显著(P<0.05)。血液常规指标中雄性猕猴白细胞计数极显著低于雌性猕猴(P<0.01)。猕猴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差异极显著(P<0.01)、总胆固醇、γ-谷氨酰转移酶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显著低于雄性猕猴(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肌酐显著高于雄性猕猴(P<0.05)。CD3 、CD4 、CD8 、CD20 细胞阳性率无显著差别。文章为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的医学实验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同时证明一些指标受性别影响,在试验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西藏山羊背最长肌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将同一时间出生的50只、平均初生重23 kg的雄性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组和舍饲组饲养1年,每组25只。每组随机挑选5只西藏山羊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分析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重(21.84 kg)极显著高于放牧组(14.71 kg);舍饲组山羊的肌间脂肪含量高于放牧组(P<0.01),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放牧组西藏山羊肌肉的pH和剪切力低于舍饲组(P<0.05),熟肉率和失水率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中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十六碳烯酸甘油三酯(C16:1 n9)、油酸(C18:110c)和油酸(C18:112c)低于舍饲组(P<0.05),支链豆蔻酸(C14:0 iso)、十四碳烯酸(C14:1)和共轭亚油酸(9c,13t CLA)含量高于舍饲组(P<0.05)。综上所述,2种不同的饲养系统不会引起动物屠宰后肌肉内的氧化反应差异,放牧条件下西藏山羊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增加,从而提高羊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禁食时间对比格(Beagle)犬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雌性之间差异。方法:将24条Beagle犬(雌雄各半)分别禁食12h、15h及19h,运用常规方法和设备测定相应血液学指标。结果:(1)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Cl-、Na+含量在禁食15h及19h显著低于禁食12h(P<0.05或P<0.01);GLU呈现下降趋势,禁食19h显著低于禁食12h(P<0.05),雌性表现一致。(2)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RBC、HB、HCT及PLT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RBC、HB及HCT等指标逐渐增高,禁食19h时与禁食12h相比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PLT逐渐下降,禁食15h及19h时与禁食12h相比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雌性表现一致。(3)不同禁食时间对雌雄Beagle犬血凝相关指标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于比格犬而言,无论雌雄,禁食时间的长短能够引起血液和血液生化某些指标的波动。禁食12h后,延长禁食时间主要影响血液Na+、Cl-、GLU等生化指标及RBC、HB、HCT及PLT血液生理指标,其中Na+、Cl-、GLU及PLT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而RBC、HB及HCT等指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舍饲状态下雷州山羊的饲养管理方法及生长发育、生物学特点,试验选择15头雷州山羊,测定了体温、呼吸、脉搏、体重、体尺及脏器重量。结果表明:初生雷州山羊体温为(39.86±0.23)℃,呼吸数为(39.12±2.36)次/min,脉搏数为(82.67±1.97)次/min;周岁龄雷州山羊的体温为(38.91±0.35)℃,呼吸数为(32.12±2.17)次/min,脉搏数为(75.67±2.47)次/min,不同性别间雷州山羊体温、呼吸数、脉搏数无显著差异(P0.05)。舍饲状态下,初生雌性雷州山羊体重为(1.88±0.24)kg,雄性雷州山羊体重为(1.96±0.20)kg。初生至2月龄增重相对缓慢,其中雌性山羊日增重为62.4 g,雄性山羊日增重为68.9 g;3~8月龄处于快速生长期,雌性山羊日增重为87.3 g,雄性日增重为98.6 g,至8月龄雄性山羊体重达(23.07±0.99)kg,雌性山羊体重达(21.22±1.35)kg;9月龄后,雌性山羊和雄性山羊的体重增长速度减缓。周岁时不同性别间雷州山羊间心脏、脾脏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脑、肝脏、肺脏、双侧肾脏脏器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为西畴乌骨鸡和文山土鸡的种质保护及认定、人工养殖、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提供数据资料。选择成年健康笼养西畴乌骨鸡、笼养文山土鸡各20只(均为公、母各半),测定15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雄性文山土鸡与西畴乌骨鸡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数(WBC)、单核细胞数(Mon)、中性粒细胞数(Gran)]、尿酸(U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雌性(P<0.01),雌性文山土鸡与西畴乌骨鸡血液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西畴乌骨鸡WBC极显著高于文山土鸡(P<0.01),雌性西畴乌骨鸡血液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文山土鸡雌性(P<0.05)。研究表明,根据西畴乌骨鸡与文山土鸡在同品种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品种间存在的数据差异,应进一步建立基因水平上的差异分析,加强对西畴乌骨鸡与文山土鸡优良性状的筛选及畜禽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对舍饲和放牧条件下,滩羊母羊和羔羊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舍饲条件下滩羊母羊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羔羊的初生重、二毛期体重、平均日增重及肩部毛股弯曲数则有明显地提高,经t检验舍饲与放牧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羔羊成活率、肩部毛股长度和花穗评分等指标二者之间无明显区别,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在提高滩羊生产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其品种特征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捕捉成年野生东北松鼠30只,采集心脏血液,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23项血液指标和18项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雌性松鼠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Y)、血小板数目(PL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血糖(GLU)浓度以及血钙(Ca)含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低于雄性(P<0.05);并建立了松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松鼠的生理状态、繁殖特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性别肉鸡的心肌易颤性、血清酶活性和电解质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雄性肉鸡的电刺激诱颤阈和输钾诱颤阈均显著低于雌性肉鸡(P<0.05),二者均表明雄性肉鸡的心肌易颤性高于雌性肉鸡;(2)冷加压试验:冷加压5 min内心率和PT波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变化幅度雄性肉鸡均明显大于雌性肉鸡,提示雄性肉鸡的心肌易颤性高于雌性肉鸡;(3)雄性肉鸡LDH活性和CK活性极显著高于雌性肉鸡(P<0.01),而AS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K 、Na 、Cl-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放牧条件下各主要季节及舍饲条件下牦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总酸(TVFA)以青草期为最高,各期之间均呈高度显著差异(P<0.01),排列顺序为:青草期>舍饲期>枯黄期>枯草期;丙酸仍以青草期高于其它三组(P<0.01),舍饲期丙酸与桔黄期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枯草期(P<0.01);乙酸/丙酸比例,虽然青草期显著高于舍饲期(P<0.01),但发酵类型变化不大。冬季采食量不足是造成 TVFA 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月山养鹿场围栏放牧的10只梅花鹿公鹿的7项血清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祁连白唇鹿、祁连马鹿、祁连梅花鹿的某些生理指标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日月山梅花鹿公鹿血清总蛋白极显著低于祁近白唇鹿、祁连马鹿及祁连梅花鹿(P<0.01);日月山梅花鹿公鹿血清无机磷极显著低于祁连白唇鹿(P<0.01),其它血清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月龄对舍饲滩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的4月龄、6月龄和9月龄滩羊各12只进行舍饲圈养,于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尾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皮下脂肪的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尾部和皮下脂肪中α-亚麻酸(C18∶3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亚油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而皮下脂肪中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9月龄(P<0.05)。6月龄舍饲滩羊股二头肌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P<0.05),9月龄尾部脂肪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股二头肌中n-6PUF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皮下脂肪中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9、12月龄(P<0.05)。研究表明,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9月龄舍饲滩羊肉质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西藏高原环境下,舍饲与半舍饲模式对娟姗牛乳品质、瘤胃发酵以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2头健康高原娟姗牛,随机分成2组,6头放牧并补饲精料为放牧+补饲的半舍饲组,另6头饲喂全混合日粮(TMR)为舍饲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41 d。结果表明:1)舍饲组采食量高于半舍饲组,舍饲组乳糖、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5)。2)舍饲组瘤胃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5)。3)半舍饲组瘤胃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中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瘤胃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5),舍饲组瘤胃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有高于半舍饲组的趋势(P>0.05)。4)2组间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半舍饲组血清细胞白介素-6、免疫球蛋白M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综上可知,在西藏高原环境下采用TMR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