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沿江麦区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小麦抽穗始期、齐穗扬花期两个防治时间和5种药剂6个处理。田间调查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抽穗始期及齐穗扬花期只要正确施药,病情指数均大幅下降,齐穗扬花期施药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抽穗始期。80%多菌灵80克/亩效果最好,40%戊唑。多菌灵67克/亩和80%多菌灵40克/亩+25%咪鲜胺50毫升/亩防效也较好,36%多酮防效最差,不能作为防治赤霉病单一药剂使用。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所有药剂防治一次不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建议在小麦齐穗扬花开始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确保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小麦赤霉病不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欧博(德国巴斯夫)450mL/hm2+80%多菌灵1200g/hm2,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戊唑醇、咪鲜胺、三唑酮、多菌灵,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2015年,防治感病品种扬麦15,效果更明显.注意应在小麦齐穗期至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药,后期视天气情况,遇连阴雨施第二次药.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新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本文研究18.3%BAS 512 16F悬浮剂对该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小麦初花期施药,18.3%BAS512 16F悬浮剂750~1 125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95.2%以上,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并提升小麦品质,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用药次数和时期、不同施药器械及水量、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着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于扬花10%、扬花100%时各喷药1次,防效理想;采用电动喷雾器、机动弥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采用手动喷雾器显著提高;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在6种杀菌剂中最佳,其适宜药量为750~900 m L/hm~2,在小麦病情稳定期,2016年和2017年的防效为76.9%~87.0%,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杰 《河南农业》2016,(30):47-49
在试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豫农98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防治试验,研究了40%多.福.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偏高,阴雨寡照天气,第1次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第2次在扬花始盛期施药防治效果较佳。小麦赤霉病施药防治要"看天、看苗、看地",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期的降雨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轻;降雨量多,则发病重。小麦赤霉病发病轻发年份,在扬花初期及扬花末期喷药1~2次,对小麦赤霉病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小麦赤霉病发病重发年份,应在小麦齐穗末期、扬花初期及扬花末期各喷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赤霉病发生除与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相关外,同时又受到菌源量、耕作制度、品种、复种指数和施肥水平以及浇灌条件影响。利用气象因子可以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预测预报。小麦赤霉病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药剂主要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羟菌唑、氰烯菌酯、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时期以初花期、盛花期和盛花后2天3次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WP1 500g/hm2、80%多菌灵WP1 200g/hm2、80%多菌灵WP600g+15%三唑酮WP1 125g/hm2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戊唑醇、咪鲜胺、三唑酮。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d后再施第2次药,并做好戊.福、多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感病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天气等条件适合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比较研究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WP)不同用药次数及不同施药器械对小麦赤霉病感病品种病害防效、小麦产量及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增加2%~30%,喷施3次药剂处理小麦,DO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采用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于小麦未扬花期喷施药液1次较采用手动喷雾器可显著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但对小麦DON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生产上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应用80%戊唑醇WP防治,宜采用电动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防效理想,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30%吡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30%吡唑·戊唑醇SC(粒粒增)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将3种杀菌剂30%吡唑·戊唑醇(粒粒增)悬浮剂、25%氰烯菌酯SC(劲护)、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钻米尔)于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25%氰烯菌酯SC(劲护)1500m L/hm~2防治2次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80.6%;用30%吡唑·戊唑醇SC(粒粒增)525m L/hm~2防治2次较好,平均防效为77.1%;30%吡唑·戊唑醇SC(粒粒增)375m L/hm~2防治2次平均防效64.6%;用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钻米尔)450m L/hm~2防治2次防效最差,平均防效59.4%。因此,30%吡唑·戊唑醇SC(粒粒增)可以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苏北沿海地区小麦秆腐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大丰地区部分小麦品种出现的秆腐赤霉病进行调查分析,并于2009—2010年4月下旬至5月初通过试验,初步确定其适宜的防治时间为抽穗至扬花期,防治至少2次,并在防治药剂上进行了初步筛选,该技术对苏北沿海地区小麦秆腐赤霉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喷雾施药法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或偏重至重发病田块,667 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 mL、30%唑醚·戊唑醇40 mL、50%多菌灵100 g于始花期喷施1次,不足以控制赤霉病;而在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损失或达较满意防效。在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年份或偏重发病田块,667 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 m L,30%唑醚·戊唑醇25、40 mL,在初病期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及其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单用或混用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单用及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混用均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较好.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1200mL/hm2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75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g/hm2,在小麦始见花期第1次施药,间隔7d再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达90%以上,增产率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5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效果,筛选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药械。[方法]选用杀菌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别采用烟雾机、单旋翼电动无人机、弥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和喷枪5种施药器械进行2次防治,调查发病指数并计算防效。[结果]采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时效果较好,正常用药量防治时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自走式喷雾器目前可推荐用于大面积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烟雾机防治效率高,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喷雾施药法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或偏重至重发病田块,667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mL、30%唑醚·戊唑醇40mL、50%多菌灵100g于始花期喷施1次,不足以控制赤霉病;而在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损失或达较满意防效。在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年份或偏重发病田块,667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mL,30%唑醚·戊唑醇25、40mL,在初病期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更多较好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为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提供技术支撑。驿城区植保植检站于2021年在小麦抽穗杨花期,选择4种混配杀菌剂,不同剂量进行防控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增产效果及对小麦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有控制。在抽穗扬花期施药两次,从防效与增产来看,以40%丙硫菌唑戊唑醇450mL/hm2~600mL/hm2、43%氟嘧·戊唑醇450mL/hm2~600mL/hm2、25%己唑醇180mL/hm2防治效果最好,兼治锈病和白粉病,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在20%以上。这8种药剂处理对赤霉病防治均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在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大面积推广、轮流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7 d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 mL/hm~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8.
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流行性病害,尤其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为寻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笔者进行了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施药,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理想,且对小麦安全。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以每667m^2用90g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年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采用3因素2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喷药时期、剂量、药液量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期以小麦扬花期或扬花盛期最佳,喷药剂量为0.75~0.90kg/hm2有效含量,喷药液量为900~1050kg/hm2最适。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后期是病虫发生为害盛期,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有阴雨天,应抓紧在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防治,一般每667m2用80%多菌灵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50~70克兑水60千克喷雾,也可兑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