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莼菜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莼菜 (TyphalatifoliaL .)又名水葵 ,睡莲科莼属。原产我国东南部 ,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蔬菜 ,以卷叶及卷叶柄为食 ,在卷叶及卷叶柄外包裹着透明胶质 ,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钙、铁、磷等及 18种氨基酸 ,包括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常食莼菜 ,有清热、养血、抗癌等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高档名贵蔬菜———莼菜需求量日益增多。目前在我国 ,莼菜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湖北省利川市有零星栽培。为了加快莼菜的开发利用 ,笔者对红叶类型和绿叶类型的莼菜进行了水缸和水泥池两种方式的栽培试验 ,并对其植物学性状、生…  相似文献   

2.
2013年,湖北省利川市高山莼菜田长腿水叶甲普遍发生,严重时造成整个田块植株枯萎死亡,给高山莼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长腿水叶甲以幼虫在土层下为害莼菜须根和嫩茎,造成须根腐烂、植株矮小,严重时使整株叶片枯萎死亡,该虫为害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何文远 《中国蔬菜》2007,(B08):120-121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是湖北省利川市的特色水生蔬菜,因其品质优良,被誉为“中国一绝”。利川市地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支交汇部,为八百清江源头,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素有“莼菜之乡”、“水杉之乡”、“坝漆之乡”、“黄连之乡”、“山药之乡”等多种美誉。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的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川莼菜为湖北省首批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迄今仍是国内唯一的莼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介绍了利川莼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等现状,分析与讨论其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保护地域范围限定的太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企业太少、原产地域地球化学指纹识别技术尚未建立、产品的文化色彩不十分显著、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利川莼菜"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Gmel.),又名蒪菜、水葵等,是我国的珍稀蔬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我国莼菜栽培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省,浙江省气候温暖,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是栽培水生蔬菜的良好地区之一[1]。西湖莼菜是杭州市著名的水生蔬菜,有着较长的栽培历史。据清·乾隆《杭州府志》记载,在南宋时期西湖莼菜已是当时的名菜。目前,西湖莼菜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杭州市的西湖莼菜主要在市郊周浦乡及萧山等地生产,除少量鲜销外,大部分加工后外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通常情况下,西湖莼菜栽植一次可采收8~10 a,采收期持续时间长,一般4~9月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7,(11):50-52
广西朝天椒栽培历史悠久,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优质的朝天椒,其中广西天等县指天椒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除鲜食以外,朝天椒产业链延长,朝天椒加工品发展迅速,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地,经济效益显著;加之易种好管、生长周期短、投资少、能贮运,深受农民及种植户欢迎。为提高广西朝天椒栽培品质及产量,促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笔者介绍了朝天椒生长习性及标准化栽培的播期选择、育苗、定植、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为朝天椒的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南安南林场建场40余年,名优水果有龙眼、荔枝、杨梅,其中龙眼栽培面积达200公顷。2000年桂圆干获“绿喜”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3年龙眼生产被南安市政府列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04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第4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06年通过各项标准生产指标验收,  相似文献   

8.
太湖莼菜     
正太湖莼菜是苏州著名特产之一,产于中国太湖沿岸的浅水湖滩和沼泽区。太湖莼菜又有水菜、水葵等别名,每年清明至霜降可采摘嫩梢供食用。太湖莼菜本是野生,至明万历年间开始人工培植。明万历之后,太湖莼菜被列为"贡品"。2002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太湖莼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湖莼菜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梢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每年夏秋,水面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  相似文献   

9.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莼菜的分布范围及其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利川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莼菜的避风港。本文从利川莼菜发展现状,包括主要栽培品种、发展历程、产业现状等方面介绍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析了利川莼菜产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粗放、品种资源减少、品种退化严重、产业初步发展、科技含量低、未形成自身独特的莼菜文化等,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希望利川莼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1985年4月~1987年7月,我们开展了莼菜的无土栽培研究,就栽培基质、营养液种类、浓度、水深等进行了对比试验,进一步摸清了莼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经生产试验,取得了年亩产卷叶(梭子)200公斤的产量,与有土人工栽培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较太湖莼菜历史平均产量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武陵山区莼菜栽培的田间调查,结合已有文献,分析了莼菜减产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莼菜减产原因是莼菜田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组成简单,抗干扰能力差。莼菜遗传多样性低下,抵御病虫害风险能力弱;莼菜粘液毛外无角质层保护,其细胞膜易受水体中离子损伤解体;莼菜为小作物,尚未形成高产栽培模式。建议在今后莼菜生产中关注其田间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全球莼菜种质资源圃和育苗繁殖基地,研究育苗复壮技术;保持莼菜田间合理群体数量,确立适当水肥管理措施;建立莼菜与旱作周期性轮作或者休耕制度;最终建立合理的莼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川市莼菜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远  李晖  倪垭  牟绪华 《蔬菜》2014,(12):54-55
人工莼菜栽培效益显著,主要从莼菜特性、菜田选择、整地、品种选择、栽种及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莼菜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灵宝苹果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灵宝苹果综合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下发的《地理标志产品灵宝苹果》国家标准的制订任务,河南省灵宝市成立了《地理标志产品灵宝苹果》国家标准编写组,负责标准起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地理标志产品-丁岙杨梅>于2009年1月1日颁布实施.通过规定丁岙杨梅果实质量指标,规划丁岙杨梅地理保护范围以及种植气候与土壤环境要求,提出苗木质量、标准化栽培以及果实采收等生产技术,以推进丁岙杨梅"优质、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青梅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杭是福建省三大果梅产区之一,青梅是上杭县的传统主栽果树,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果大、肉厚、核小、含酸量高的优良品质享誉国内外。上杭县委、县政府多次把青梅列为上杭县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2001年开始建立青梅综合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栽培。基地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2006年全县青梅面积2000公顷。总产6368吨。产值3821万元,成为单一品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通风透光,苹果品质好,便于标准化作业,易于标准化生产等优点,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沂水县从2007年实施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发展到800hm~2。  相似文献   

17.
嘉鱼县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嘉鱼县蔬菜标准化生产目前还存在标准化管理尚不健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稳定、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制不够严格和规范、经费投入不足等五大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地方标准的完善与修订、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严格实施蔬菜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投入制度,来破解难题,以保住和提升湖北省蔬菜生产大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川莼菜的商品价值被发现,并人工栽培试验成功,经近30年发展,已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但是,自2013年以来,利川莼菜出现大面积减产,年产量下降近1/3,严重打击了莼菜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该产业的规模发展。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发现,虫害是利川莼菜减产的主要原因,病害及局部的水体污染等微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则加剧了莼菜减产。同时,对利川莼菜减产原因提出了3点不同看法,最后提出了生物防治、科学施肥、发展莼鱼共生模式、改善生态等治理措施,有效提高莼菜产量和品质,为当地莼菜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柿树集约栽培,结果早,产量高,管理简便,经济效益好。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柿园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推广柿树标准化集约栽培,我们根据标准化示范园管理的实践,现提出柿树标准化示范园周年管理工作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莲又称西门莲,原产于闽西北内陆山区——建宁县。建宁白莲粒大圆满,洁白清香,经煮易烂,久煮不散,入口即散,汤色清,韵郁馥香,因而驰名中外。近年来,建莲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全县栽培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3500hm2,年总产量2250~2625t,产品主要销往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建莲标准化栽培技术于2001年通过省级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提高15%。因此,实施“建莲综合标准化”栽培,生产出高产优质绿色产品,对扩大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