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眼”     
盆景艺术中没有“水眼”这一术语,这是我“杜撰”的。在制作水旱式盆景时,我喜欢采用极浅的长方盆,盆深仅一至二厘米。选择如此浅的盆是为了使水石部分能充分反映山石盆景的特色,收到水随山转、山依水秀的艺术效果。而用水泥隔开堆土以种植物的另一部分,我主张以不打洞为好。因为这么浅的盆,底上打洞后,洞  相似文献   

2.
电话铃响了,是好友碧源兄打来的。他说刚制好一盆盆景,要我过去看看。来到碧源家院内,一盆长约180厘米,宽90厘米,高60厘米盆景放在石桌上,格外醒目。碧源说:“这是以我国重点风景区三清山为蓝本制作的。”蜿蜒曲折的江河两岸,群峰拔地而起,姿态万千,竞相争秀。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学实习中,发现学生把大石头敲碎后组合成小盆景,浪费了大量石材,十分可惜。于是我鼓励学生不用大石料,而是从地上拾起小碎石来制作微型山石盆景。我作了示范表演,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要做大型盆景能不能也用碎石头呢?我赏试做了一盆80厘米的碎斧劈石盆景,后来又扩大成120厘米大型山水盆景,请同仁们评判,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为了进一步征求意见,我将这  相似文献   

4.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说起这盆盆景的创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有成竹意在先。因素怀梦想,所以常有骑石式盆  相似文献   

5.
高耸入云,一峰独秀,天涯路断而”难于上青天”……这是一盆立式七里香盆景,其树头直径约有25厘米,树高约110厘米,主干斑驳苍老,雄奇傲立,几可谓福建的七里香盆景之王。该盆景底部根盘伸展有力,布满盆面,左侧的根蔓紧紧裹住二块山石且溶为一体,使得该植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盆景》2014,(7):63-63
这盆题名为《浓荫蔽日》的小叶黄杨盆景,是广州盆景协会会长陈昌的藏品。作品是60年前选苗扦插的,40年间历经多次修剪造型,定型上盆距今也已20余载。作品整个造型为大树型,树高82厘米,树干直径12厘米。创作初期采用蟠扎细剪的苏派盆景方式造型,后期充分发挥岭南盆景“蓄枝截干”的优势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的一个冬天,还是五针松盆景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某市人民银行从我单位购买了二盆造型优美的浅盆五针松盆景,干径6~8厘米,株高约80~100厘米,已在盆中造型养护多年,每盆以优惠价2000元成交,用于装饰该银行刚落成的高级豪华空调会议室。  相似文献   

8.
盆景图宜有适当图注,以便帮助了解和欣赏。图注内容可包括景名、规格、盆式、山石或树木名称、造型形式等,写成下面的简明格式,能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山水盆景:“景名”——规格+盆式+某山石盆景(形式)树桩盆景:“景名”——盆式+规格+某树种盆景(形式)盆景的规格通常分为微型(10厘米以下)、小型(10~40厘米)、中型(40~80厘米)、大型(80~150厘米)和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对山水盆景,按盆长划分;对树桩盆景,按树桩大小高矮划分,横斜、  相似文献   

9.
罗汉松被称为树桩盆景材料中的十八学士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右上照图这盆罗汉松盆景现存于唐山市大钊公园,距今已有120年以上的历史。桩景高1.40米,根径15厘米,盆长74厘米、宽45厘米、高26厘米,在省内堪称树桩盆景之王。自50年代购入至今没有换(翻)过盆,突破正常换(翻)盆的年限近十倍,仍然保持着比较旺盛的长势,每年还可以大量开花结果,令人感到惊奇。总结几十年的养护管  相似文献   

10.
小鸟天堂     
这是一盆大悬崖榔榆盆景,飘长115厘米,树龄约60年。  相似文献   

11.
这盆题名为《问天》的榕树盆景在家里分工归我管。这次在参加广东茂名市老干部盆景协会2008年迎春盆景展览时获得金奖。我拿着获奖证书,感慨良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我这盆盆景花15年时间也不止了。  相似文献   

12.
拂云朝阳     
看似远处高山上的密林,抑或是曲折的山道上浓荫叠翠,祥云绕,创作者魏积泉先生为这盆盆景取了《拂云朝阳》的景名。这是一盆大型多于式朴树盆景,树高90厘米。该树树头粗狂,起步成多干形式展开。多干树材的造型难度比较大,要防止重叠,相冲等不  相似文献   

13.
义乌有一盆人见人爱的大型雀梅盆景,曾使众多来访者称赞不已,它的作者就是义乌市盆协副会长盛光荣。这盆树桩的原材采于1987年,根坯为连根型。树体高130厘米,主干直径22厘米,上盆经过两年的地栽后,根系发达,枝条健壮,但树势比较零乱。作者经过构思后,随桩施艺。经几个春秋的精心修剪和养护后,于1992年3月,用一个长120厘米、宽60厘米、高25厘米的红色大理石盆作底盆,开始了上盆养护。  相似文献   

14.
我这株倒挂金钟已养七八年了,换到现在这只花盆中也5年有余了,其间没再换过盆及盆土,只是花期每隔十天半月往盆土表面撒施一次复合肥,用量为3~5克。现在其基部直径已近3厘米,随着浇水的冲刷,根部也裸露出来,有点盆景的味道了。到11月中旬,本地已出现霜冻,它依然花繁叶茂。  相似文献   

15.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一个双休日,我又到小花园里摆弄那些盆景,因为天气阴凉,于是准备换盆。这是3盆已成型的六月雪树桩盆景,都种在土盆中,需要换上精制的盆景盆,以便于摆设,提高观赏价值。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3盆造型别致的六月雪盆景上盆定植完成。于是,我把它们放置在阳台上,自我欣赏起来。第二天,天气转晴炎热。第三天仍是晴天。我发现前天上盆的盆景中,有一盆叶片有些萎蔫。我认为是缺水所致,于是马上对其浇了一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看到一双手,那是一双农民的手,粗糙、笨拙,长满了老茧,但就是这双手,为中国盆景界创作出了一盆盆出色的名作,从“刘松年笔意”到“如云飞渡”,再到“初夏”、“岿然”……都以独具的创意使中国盆景增添了一盆盆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双手的主人,就是我国盆景名家、杭州花圃工程师潘仲连先生。  相似文献   

18.
您见过像图1这样的榕树盆景吗?多股根合栽在一起代替主干,且扭曲为龙形,一副龙欲腾飞的模样。制作这样一盆90厘米高的盆景,我仅用了4年时间。它既不是山采野桩,也不是扦插苗,而是我用榕树的气生根培养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我莳养的这盆赤楠(桂林一带俗称“千年矮”),许多人初见时,总认为是一盆合栽式或丛林式的盆景(见左照)。其实并不是,只是因为它在生长过程中受特殊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它的正常形态。这盆赤楠,从盆面到上部枝叶及最高点是48厘米,左右最大展宽是45厘米,它的变形部位在其中腰部分。由于根的上面受到重压,树茎被挤压而贴地面向周围水平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 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