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等林业学校的一名基础课教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基础课教师也应学些专业知识,特别是林业专业知识。 记得刚毕业分到林校任教时,有一次我到教务科,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盆水仙,“这蒜苗咋长得这么好!”我冲口而出。教务科的几位老师一阵大笑,告诉我这不是蒜苗,而是水仙。这件事过  相似文献   

2.
王伟 《中国林业教育》1995,(5):34-35,31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广西林校王伟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我担任过林业883班(扶贫班)的班主任,该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老师们的帮助下,经过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由一个入学时各...  相似文献   

3.
马建章院士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记者:马先生,您1956年来到东北林学院,从学生到老师,一直到现在的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从没有离开过这里,您是不是对学院特别有感情?马建章:这个事情也不完全是感情问题。我生长在东北林区,从小喜爱生物。那时候,林区栖息着各...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是农历狗年,在我们绚丽多姿的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中含有"狗"字,读来妙趣横生。当代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在私塾念书时,附近庙里的和尚到学校告状,说学生钻过围墙偷了庙里的桃子。学生们谁都不肯承认,老师很生气,出了句"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的上联,让学生们对,说能对出下联事情就算了,若对不出下联,要挨个儿打手板。郭沫若思索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见郭沫若年小志气大,连连夸奖,向和尚道歉后,真的不再追究孩子们偷桃的事了。  相似文献   

5.
文如其人,在认识王绍增老师之前,我是先通过王老师的文章景仰、崇敬王老师的。2012年我从工作岗位上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袁晓梅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并在袁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了中国传统园林香景作为研究方向。这个课题对于毫无史学研究基础的我来说是个艰难的挑战,于是我开始阅读古代园林图文资料,重新学习园林史,也收集了与园林史研究相关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记者:冯校长,您1958年考入四川林校,从学生到老师,直到现在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您是不是对学校有特别的感情?冯校长:1958年,我初中毕业时。想像四川林校是一个美丽的公园,这种向往使我和同班的几位同学报考了四川林校。从此我就同四川林校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保送上大学(东北林学院)的五年时间外。我在这所学校已经学习、工作、生活了35年。我是在母校的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四川林校由50年代的1万多平方米建筑发展到今天的8万多平方米校舍.从只有几百名学牛的规模发展到今天的3500名学生的规模,是经过历届师生员工的辛勤努…  相似文献   

7.
谯门沐恩记     
正我在谯义三老师门下从学,时仅一年,因受惠颇多,记忆最为深刻。其实,这一年之缘,还来自于"错点鸳鸯"。81级高中还是两年制,高一结束时,我选了理科。但到高二开学时,我的名字却出现在文科班。我问原班主任邱老师,他说,四班的选科资料被学校弄掉了,谯老师要了你。  相似文献   

8.
月明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喜欢上月明是我十七岁的事。那年,为了在学习上找出路,我转入县城的一所学校读高一。见到月明是在一个下午自习课排座位的时候。当老师安排我和月明坐在一块儿时,我高兴得几乎有些晕了。因为同学们和老师都说月明是学习的尖子生,将来一定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9.
<正>父亲多次说过,三哥在初中时很饿,想拿学校的红薯吃,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当时父亲是学校的总务老师,管着红薯。小学时,自己用了同学的钢笔忘记还,拿回家后不想还了。妈妈严厉道"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硬要我当面还钢笔给同学。所谓积德即为求福做好事。包括积累的善行、积累善行、德行高尚的人。清《袁氏家谱》有"处约积德,力孝慎行。"  相似文献   

10.
“到过伯尔尼,你就会爱上瑞士。”——这是一句世界语,由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颂了几百年了,至今,也铭刻在我的心里了。我到过伯尔尼,我爱上了瑞士。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三年五月的一天午后,我们从昆明西郊的美人山到三清阁,意外地见到了陈毅同志,他的音容笑貌,回忆起来,历历在目。“你们是来过团日的吧?”陈毅同志看到我们这么多男女青年,高兴地问。“陈副总理,您好!我们是昆明林业学校的,来进行森林植被调查。”杨国光老师迎上去握住了那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介绍说。  相似文献   

12.
我的班主任     
炎夏的一个中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随意抓起床头的电话,话筒里传来了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我是廖伟华老师。”得知初中班主任廖老师从二百余里的家乡就要来到我家,我兴奋不已地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难以抑制的感情潮水,又再一次波浪起伏,掀起了我欢乐而清苦的中学时代的片片回忆。那是1972年2月,我在平江县思村的一所中学念书,当时的班主任已调走,廖老师也是从别的学校调来走马上任的。当时作为一班之长的我,同学们自然是推荐我去迎接。老师一见我,就跑过来主动和我握手,一路上问长问短,有说有笑。望着这位…  相似文献   

13.
“到过伯尔尼,你就会爱上瑞士”——这是一句世界语,由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颂了几百年了,至今,也铭刻在我的心里了。我到过伯尔尼,我爱上了瑞士。  相似文献   

14.
缘份     
缘份曹兴旺我与《中国林业》杂志极有缘份。早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我的班主任佟老师的案头上总有一本《中国林业》,在那时,我就知道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大道理。每当春暖花开时,佟老师都带领我们到河边栽树。老师告诉我们,改善环境,维护生...  相似文献   

15.
    
儿时有梦,儿时的梦很单纯也很率真,盼着过大年,穿新衣,放鞭炮,吃糖果;少年时有梦,想着长大当解放军战士,当警察叔叔抓坏人;年少时有梦,梦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好梦难成真,旷课、逃学,父母的苦口婆心、良苦用心,我真的不懂。爸爸和姐姐一次又一次的被老师留下谈心,我知道我无法圆父母望子成龙的梦。初二,还没有学过化学,梦就过早的结束了。父母的失望无奈与棍棒相加,也没有让我回心转意。或许我有梦,我想工作。弃学、迷茫,我无所谓,我自由了。但低学历使我不断地待业、变换工作,做临时工、烤面包、在酒店做门童,工作了才知父母的不易。…  相似文献   

16.
初识奚志农     
赵侠 《陕西林业》2005,(5):47-47
8月25日,中央电视台到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拍摄森林之歌大型电视专题片,我负责接待,有幸认识了大名鼎鼎的奚志农老师.我曾经看过一些杂志和电视访谈节目介绍奚志农,知道他是我国著名摄影师,也是我国知名的环保人士,有环保斗士之称,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My Girl     
课间,老师把麻小麦带到我前面,指着旁边的空位说:"你暂时坐这里吧,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我。"麻小麦点头,老师转身向讲台走去。麻小麦从书包掏出纸巾把沾满灰尘的桌椅细心擦了一遍,刚坐下,上课铃便响了。我也回到位置,在过去整整一个学期里,最后一排是我的天下,老师们说我是不良少年,其实我只不过偶尔抽抽烟打打架而已。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     
我读小学期间,有一位和我同村的老师,他家和我家相距1公里多。他虽然是乡上请的民办教师,却是一个多才多艺且教授学业特别用心、对学生特别好的人。他家很清贫,但却经常为我们班的贫困生买作业本。老师的母亲和孩子常年生病,只要稍有空,他就要回家干农活。他经常踏着学校的钟声满头大汗地赶来给我们上课,有时裤脚边上还带着泥巴。  相似文献   

19.
正我与植物科学绘画结缘于10多年前。2007年7月就读的中专园林专业需要离校实习,庆幸被我的制图老师介绍到广西植物研究所分类室实习,在时任室主任刘演老师的介绍下对实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极感兴趣于植物世界千变万化的形态。当时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科学绘画师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急需一个对植物科学绘画感兴趣的人,绘制《广西植物志》插图。那时的实习任务是学习画植物、学习植物分类学知识及出野外采集标本。我虽然只是初学者,绘画水平不高,对植物学的认识也是略知皮毛,但不  相似文献   

20.
怀念绿色     
怀念绿色王不天我从小就喜欢听那首歌儿:“春季到平绿满窗……”我也有过“绿满窗”的回子,我怀念绿色,怀念从我窗前失去的那片绿色。我家窗前有两棵树,一棵是石榴树,一棵是梧桐树。石榴树资格老,20几年前我家刚搬来的时候就有她,叶色墨绿,花色火红,给我破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