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11-2022年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文献趋势,排名前20位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学科。结果表明:2011-2022年中国研究论文数量共973篇;文献产出量逐年增加,2018年文献数量最高,2018年以后发表文献数量逐年减少;河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位于前三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侯小改教授,主要核心期刊是《现代农业科技》《中国花卉园艺》《现代园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和《中国林业产业》;主要学科是作物学、农业经济学、食品、观赏园艺与园林和植物保护,建议加强这些领域的研究的同时,在其他领域开展创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梳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群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200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针对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文献的年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论文数量和质量来看,近年来以生物炭为主题对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急剧增长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文献排名TOP 10的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作者分析显示科研团队之间存在深入的学术交流。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研究主题热点集中在不同材质、温度等条件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和古菌的影响。该领域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炭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内在机理研究,提高生物炭和土壤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关注度。  相似文献   

3.
选用已进行4 a温室夏季种植甜玉米、菜豆及其秸秆还田试验的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于2009年继续进行相同的处理,研究了温室夏季填闲作物及秸杆还田对黄瓜连作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能减小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夏季填闲及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在秋冬茬表现较明显,能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种植菜豆处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填闲作物及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倡低碳、高效和生态农业的需求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生态农业措施得以大力推广.现对国内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养分释放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物、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强调了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改善土壤生物性状,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缓冲性,在农业生态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连作5 a 的温室黄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的方法,设置大豆秸秆不还田(CK)、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1)、
接种根瘤菌大豆去根瘤后秸秆还田(T2)、非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3)4 个处理,在不同田间持水量条件下,探究其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50%水控条件下培养50~140 d ,T1 处理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CK,细菌
数量则在培养前期(< 50 d)维持较高的水平;75%水控条件下培养110、140 d 时还田处理的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CK。总之,
25%、50%水控条件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土壤细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还田处理优于非还田处理,接种处理优于非接种处理,
75%水控条件有利于培养后期(> 110 d)维持较高的放线菌数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文献国际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国家和机构状况,分析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以及热点主题内容,分析了国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挑战。结果表明:国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土壤科学、环境科学,而且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农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的文献数量达到文献总量75.04%,表明这几个学科领域是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前沿热点;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生物量、有机质、土壤碳等方面,总结了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土壤微生物学领域采取的措施、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后,第一个月内分解速度快,分解率达到51.9%,后期分解作用平缓,全年分解率62.7%;同时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化进程,有机质含量增加2.8%,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1.54%、14.9%、46.9%。玉米秸秆还田达到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秸秆还田是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详细阐述了近20年来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所占比重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秸秆还田后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改变土壤动物的丰度等影响,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下一步深入开展农作物秸秆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了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连作障碍及秸秆还田在连作障碍应用研究中的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主要包括连作障碍、蔬菜连作障碍及秸秆还田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连作障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土壤性状和防治防控技术,土壤改良是未来发展方向。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仍作为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方向之一。该结论也为减缓蔬菜连作障碍研究选题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世界葡萄研究文献趋势、排名前20位国家、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学科和研究热点等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世界葡萄研究论文数量共5 360篇;文献产出量逐年增加,2012年文献数量最高;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中国葡萄文献数量居世界前5位,美国文献数量最多,为952篇;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国波尔多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农业服务中心葡萄文献数量较多,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位居第6位和第13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中国,主要核心期刊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Vitis》、《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International Des Sciences De La Vigne Et Du Vin》;主要学科是食品科学技术、园艺、植物科学、应用化学和农业综合学;花青苷、基因表达、白藜芦醇、香气物质和酚类物质(不包括花青苷)是其研究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既可避免秸秆资源堆放浪费,也可防止其大量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秸秆还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旨在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葡萄病毒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整理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WOS)收录的葡萄病毒研究相关文献,结合两个数据库的分析检索结果对作者、机构、来源出版物和国家等发文数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WOS共检索到来自57个国家545家机构的1505位作者发表于114个出版物的718篇相关文献;在CNKI共检索到374篇相关文献。国内外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董雅凤和Fuchs Marc;机构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出版物分别是《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和Phytopathology。【结论】近几年国内外对葡萄病毒的研究关注度正处于上升状态,投入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各大农林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出版刊物较多,研究国家分布范围较广,遍布五大洲,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病毒的检测鉴定、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无病毒苗木繁育,病毒病治疗手段以及病毒致病机制四个方面,无病毒苗木繁育、病毒病治疗手段及病毒致病机制研究正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番茄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对番茄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秸秆废弃物的就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国内番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还田,用作肥料、基质,用作生产食用菌、沼气、饲料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路径及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和探讨番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指出在番茄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等问题;同时,建议因地因时地探索和研究番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多样、有效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定量等氮还田的方法,研究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和堆肥还田对番茄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在还田60 d内对番茄植株生长有化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60 d后减弱,还田110 d后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升果实品质,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番茄秸秆堆肥还田处理能够持续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及C/N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在生产中番茄秸秆堆肥可直接作为肥料施用,且肥效优于鸡粪,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则需要至少60 d的腐解才能减弱对番茄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玉米和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秸秆添加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呼吸作用,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土壤的呼吸强度越高,CO2的累积释放量越大。在秸秆添加培养处理的0~180d,秸秆对于土壤中较大的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无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秸秆处理后土壤中团聚体开始由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但秸秆添加量过高(>7.5%)会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添加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从大团聚体中向微团聚体中转移。秸秆添加能够有效增加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培养的0~270d,水稻秸秆添加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但培养270d后,玉米秸秆作用效果强于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绿豆皮粉、黄豆皮粉、红薯皮粉、高筋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发酵法研制膳食纤维杂粮面包,通过口感和外观考察了配方和烘培时间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杂粮面包品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改良剂添加量>杂粮皮粉用量>烘焙时间>酵母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杂粮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高筋粉50%、杂粮皮粉2.3%(绿豆皮粉:黄豆皮粉:红薯皮粉=3:2:5)、白糖13.1%、酵母0.4%、改良剂0.2%、奶粉0.3%、水21%、鸡蛋6.6%、盐0.5%和黄油5.2%,烘培20min得到的杂粮面包的风味品质最佳,形态丰满完整,色泽均匀,组织有弹性,具有发酵烘烤后特有的面包香味,松软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