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柑地下害虫——柑桔地粉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显著的药剂,进行柑桔地粉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和20%好年冬乳油原液可以有效控制柑桔地粉蚧。通过试验观察,也初步确定了柑桔地粉蚧的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中旬和6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的碱基含量、碱基转换率与颠换率、相似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在3个基因片段上的RFLP指纹图谱均一致,未表现出多态性,且序列相似性均在98%~100%;序列碱基中的GC含量以16SrDNA最大,序列碱基的转换率/颠换率以16SrDNA最小;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与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之间的序列相似性最大、核苷酸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进化中归属亚洲种。  相似文献   

3.
<正> 柑桔根粉蚧是一种为害柑桔根部(根系)的地下害虫,在我国仅在局部地区的部分桔园发生,1983年黄邦侃等报道过柑桔根粉蚧。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地区部分桔园该虫较为严重,对此,我们在调查了衢县柑桔根粉蚧的分布区域和为害情况后,于2001年进行了柑桔根粉蚧的药剂防治试验,为防治柑桔根粉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柑桔粉蚧类害虫主要有柑桔粉蚧和桔小粉蚧两种,主要以成虫、幼虫群集在柑桔叶背、枝干裂缝及果蒂上为害,造成落叶落果,尤以落果更为突出,对柑桔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除了本身的为害外,还能诱发烟煤病,影响柑桔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果实着色不良,商品价值降低。近年来,我们在对该类害虫的防治研究中,发现黄胸小瓢虫  相似文献   

5.
福建新记录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的分子检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核糖体28S rDNA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PCR方法,快速鉴定福建新纪录入侵性害虫——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 and Granara de Willink)。【方法】通过1对扩增粉蚧28S rDNA的通用引物(S3660/A335)扩增以木瓜秀粉蚧为靶标,以野外采集的另外10种粉蚧为对照的11种粉蚧的基因片段序列。根据所得基因序列结果并参照GeneBank数据库中已知粉蚧的2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出木瓜秀粉蚧28S rDNA的种特异性引物(28S-ParF/28S-MarR),对该种特异性引物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该种特异性引物对木瓜秀粉蚧的28S rDNA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得到产物大小为446 bp的扩增片段,对其他10种粉蚧均无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木瓜秀粉蚧雌成虫具有稳定的扩增效果,对不同虫态、不同寄主来源以及不同地区来源的木瓜秀粉蚧均有稳定的扩增效果。【结论】对福建发现的木瓜秀粉蚧进行分子鉴定并建立了木瓜秀粉蚧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可用于识别和防控木瓜秀粉蚧,有助于遏制木瓜秀粉蚧的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6.
利用叶绿体DNA非编码区序列acc D-psa I和17对SSR引物对原产于福建省的49个梨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获得49份福建地方品种的acc D-psa I序列,并检测到4个多态性位点,包含5个叶绿体单倍型(Hap1~Hap5),其中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139,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60。TCS网络图显示Hap5是最古老的单倍型,其仅在两个样品中检测到。17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A)为5~23个,平均值为12.41;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5802和0.7549;17个SSR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值为0.5830~2.7683,平均值为1.86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Nei和Li的遗传距离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将49份样品聚为9个组,其中大部分聚类结果与单倍型类型表现的亲缘关系较为一致。叶绿体单倍型和SSR多态性位点信息证实福建地方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经实地调查发现,北京市平谷区桃园桑白蚧、康氏粉蚧和扁平盔蜡蚧3种介壳虫发生危害较为严重。通过调查统计和防治试验,基本掌握了这3种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提出加强苗木检疫的同时,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在介壳虫的孵化期喷40%杀扑磷乳油1 000倍液或4%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防治,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柑桔在生长过程中要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据报道,我国有柑桔病害325种,虫害865种。据我们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上海地区柑桔病虫害主要有"五病十三虫":柑桔树脂病、疮痂病、炭疽病、棒孢霉斑病、脂点黄斑病、柑桔红蜘蛛、锈壁虱、花蕾蛆、蚜虫、红蜡蚧、褐圆蚧、糠片蚧、柑桔粉虱、卷叶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石家庄市金叶女贞蚧虫的发生危害状况,明确山西品粉蚧是危害金叶女贞的蚧虫优势种,概述山西品粉蚧的发生危害规律,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蚧壳虫是柑桔等果树的重要害虫,它种类多,发生普遍,世代多,孵化期长,危害重,传统上多用有机农药防治,使用有机农药,对环境、天敌等必然造成不良影响。45%灭蚧粉剂是天然植物配制而成的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尤其适合采果前期的蚧壳虫防治。为验证其防效,笔者在洲上乡铜江村委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45%灭蚧粉剂(浙江龙泉市林产化工总厂产)140倍、120倍、100倍3个浓度,对照药剂40%速扑杀(瑞士—汽巴嘉基有限公司产)1200倍,及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个小区2株树,共40株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苹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盆栽山定子砧1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用不同浓度(50、100和200 mg/kg)褪黑素分别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3次,间隔期7 d)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后,测定了控水(干旱胁迫)下各处理叶片水势、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控水时间)增加,叶片水势下降,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复水后则基本恢复。喷施褪黑素能缓解叶片水势的下降,能降低叶片MDA含量,能进一步提高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且100和200 mg/kg处理的效果好于50 mg/kg处理,但100和200 mg/kg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叶面喷施褪黑素可以缓解干旱对苹果幼苗的影响,提高苹果幼苗的抗旱性。综合抗旱效果和经济因素,推荐褪黑素使用浓度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12.
甜樱桃设施栽培具有使果实提早成熟、防止霜冻与裂果、调节果实供应期等优点,设施内的环境调控对甜樱桃设施栽培的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设施条件下甜樱桃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总结了树体在萌芽期、花期及果实发育期对温度、湿度、光照、CO-----_2等环境因子的需求及调控技术措施,以期为甜樱桃设施栽培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实验室保存的蛹虫草菌株("BY2")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与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经过初筛、复筛及稳定性试验,研究了诱变菌株的菌落特征及子实体产量,以期获得蛹虫草高产菌种。结果表明:经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出3株高产突变株,其子实体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率分别为32.27%、36.00%和33.87%。通过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工厂化生产测试,BY2-1122菌株是传代稳定性较好的菌株,其子实体产量明显高于现行生产菌株,增幅达17.3%。研究表明,利用^60Co-γ射线与ARTP复合诱变选育蛹虫草,可以获得高产子实体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10年生"贵妃"杧植株为材料,设置赤霉素(GA_3)0、0.5、1.0、2.0和3.0 g/L等处理,分别于盛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喷洒,比较不同处理对采后杧果果实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果皮色度a~*值均具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抑制a~*值增大的效果越显著;GA_3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皮叶绿素的降解,降低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合成;高浓度GA_3对叶绿素酶、查尔酮异构酶活性增加、5-氨基乙酰脱氢酶活性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说明采前GA_3处理可以抑制采后"贵妃"杧果皮色泽转变,浓度越高对果皮转色的抑制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4个苹果品种富士、国光、金冠、红星的外观品种及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其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糖酸含量、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国光的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酸度较高;红星的总多酚含量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甜度高;富士和金冠的酚类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苹果砧木根系对碱胁迫的响应,先对两种耐碱性不同的苹果砧木(高耐碱的富平楸子Malus prunifolia,中等耐碱的平邑甜茶M.hupehensis)幼苗根系结构和脱落酸(ABA)含量在碱胁迫下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再取碱胁迫不同时间的根尖进行转录组分析及ABA相关基因CIPK1和AHK1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碱胁迫15 d,两种砧木幼苗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平邑甜茶的根系生长受到的抑制更明显。两种砧木幼苗根尖脱落酸(ABA)含量均在碱胁迫48 h有显著增加,但平邑甜茶的增幅较小。富平楸子幼苗根尖CIPK1和AHK1表达量在碱胁迫24 h和48 h均明显上调;平邑甜茶幼苗根尖的AHK1表达量在碱胁迫6和48 h略有上调,CIPK1表达量在碱胁迫48 h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7.
对红茄梨2年生实生苗实施拉枝、主干2次倒贴皮、植株喷300倍PBO液3个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根和叶中的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使根、叶中的生长素、脱落酸含量均显著下降,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均显著上升;倒贴皮使根、叶中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均明显下降;喷300倍PBO液使根、叶中生长素、赤霉素含量均明显下降,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均明显上升。根中的各种植物激素含量都低于叶中的含量。根、叶中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之和与脱落酸的比值大小均为拉枝>对照>倒贴皮>喷300倍PBO液,由此可知拉枝会促进叶与根的生长,倒贴皮和喷300倍PBO腋都会限制根与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葡萄园中卷叶相关病毒3(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3,GLRaV-3)和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发生普遍的情况,在单一PCR检测的基础上,分别从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对双重PCR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GLRaV-3和GRSPaV的双重PCR技术。建立的双重PCR反应体系最适退火温度为56.1℃,20μL PCR反应体系中10μmol/L浓度的混合引物最适用量为0.1μL;该方法能够检测出GLRaV-3和GRSPaV的cDNA最低浓度分别为0.99pg/μL和99.43ng/μL,且特异性良好。应用该双重PCR方法检测了来自贵州凯里和遵义地区"南玉""温克""摩尔多瓦"葡萄品种疑似病株样品,GLRaV-3检出率为100%,部分样品检出GRSPaV。通过核苷酸序列克隆测序和对比发现,贵州检测出的GLRaV-3与美国分离株(AJ748523)相似度最高,为99.82%;贵州检测出的GRSPaV与巴西分离株(KT008370)相似度最高,为99.08%。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贵州惠水栽培的3个柠檬品种(尤力克柠檬、四季柠檬、阿特摩柠檬)和2个地方特色宽皮柑桔品种(牛肉红朱桔和朱红桔)成熟果实(取果肉)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鼠李糖、木糖醇、半乳糖苷、吡喃葡萄糖苷、麦芽糖和核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棕榈酸、酒石酸、硬脂酸、2-酮戊二酸、甘油酸和D-葡萄糖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和宽皮柑桔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宽皮柑桔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柠檬,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宽皮柑桔。果肉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这3种主要可溶性糖在宽皮柑桔中的平均含量(以干重计)为467.35、234.34和170.16 mg/g,均明显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2.18和1.68倍。柠檬酸是柑桔果肉中最主要的有机酸,柠檬果肉中柠檬酸平均含量为399.78 mg/g,是宽皮柑桔的12.18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桔品种的种质特征,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荷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荷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试验共分离出95个峰,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6.61%)、1,4-二甲氧基苯(9.06%)、肉桂醛(6.60%)、肉桂醇(10.20%)、茉莉酮(4.75%)等挥发性的醇类、脂类、醛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通过试验可知,GC-MS能很好地鉴定出荷花挥发油的化合物组成,为荷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