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 ,而且普及东南亚地区 ,并拓展到了日本 ,欧洲 ,南北美洲、澳洲和非洲等地。成为闻名世界的茶类 ,年销售产值达 10亿人民币。乌龙茶之名出于北宋时期 ,因当时北苑所产的茶被列为贡茶 ,其制法是加工成龙团凤饼而得名 ,到元朝因朝廷设置御茶园于武夷 ,所制的贡茶也是龙团凤饼 ,由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所以到清代武夷茶逐渐取代北苑茶而名扬天下。同时武夷茶经过元、明两代 30 0多年的改进 ,创造了乌龙茶独特的采制工艺 ,改团茶为散茶 ,改蒸青为炒青 ,既简化了繁杂的制茶工艺 ,又保持了茶叶的真味 ,成为品质优…  相似文献   

2.
北苑茶历史上产于建安郡北苑(今建瓯县内)。北苑茶始于唐季,为宋、元两朝的贡茶,当时是福建也是全国茶叶的魁首,曾有“名冠天下”之称。到了明朝以后,北苑茶渐渐地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诸多启发。 1、北苑茶制造精工,糜费极度.南宋时期发展到了极顶。北苑茶是饼茶(或团茶),宋时其品种花色日新月异,越制越精,一品胜一品,《宣和北苑贡茶录》有载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制其佳者,号日京铤。…。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至道初,  相似文献   

3.
巩志 《茶业通报》2003,25(1):46-46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武夷茶歌》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神。道教,乃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道教传入福建时间很早。据《后汉书·徐登传》载:泉州道士徐登,精医善巫,贵尚清俭。曾以茶济世,据传曾在莲花山摩崖石刻“莲花茶襟”,提出保护这一片的茶园。吴晋时,…  相似文献   

4.
“天池(艹名)毫”是苏州的地方历史名茶,近年才被挖掘,开始恢复试制研究。“天池茶”首先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张谦德《茶经》中,“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五杂组》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陈椽教授为查证其产地,特于一九八○年赴苏州讲学时专程去天池山作了考  相似文献   

5.
陈思  王丽 《茶业通报》2022,44(1):45-48
武夷山茶类的发展与饮茶法的更迭影响品饮审美观照。宋时,武夷山盛行斗茶、分茶,美的特质是雄与幻,又展现出哲思之美。明清时期,创新制法下的武夷茶以及功夫茶泡法,使得其品饮呈现雅致、自然之美。如今,以岩茶、正山小种为代表的武夷茶产生更多的审美形态。武夷茶是中国饮茶审美一个重要载体,是研究中国茶文化、茶道不可忽略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的故乡,婺源是中国最早产茶的地方之一。2005年是婺源茶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7月1日,该县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从这天开始,该县要求全县茶叶企业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1市场竞争促品牌统一婺源有着不凡的茶叶史。婺源茶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唐朝,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  相似文献   

7.
茶以地为名,六安之产谓六安莱,又称六安贡茶、六安州茶。明代陈霆《两山墨淡》(1539年)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债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明·万历12年六安州志称艺文为《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人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沦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说卢全七碗茶两腋清风之佳兴来自六安茶,道陆羽茶经遗漏了可与君漠小凤团比美的六安茶,幽默浪漫,妙趣横生。明代许次纤《茶疏》(1597年)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  相似文献   

8.
福建崇安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武夷山丰产基点,于武夷公社黄柏管理区高峯大队培养的1.23亩丰产試驗茶园,春茶已获丰收,平均亩产鮮叶3830.9斤;制成烏龙茶平均亩产992.8斤。鮮叶品質均符合烏龙茶的要求;成茶品質除5月8日以后采制的以外,均为一級下和二級上等。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知道:“云南山茶甲天下”,其实就种类、花色、花型、花期以及地理分布而言,云南的杜鹃远胜于山茶。在山茶新谢、玉兰将凋时节,五彩缤纷的各种杜鹃便步履轻盈地接踵而至;骤然间,整个素称植物  相似文献   

10.
周理飞 《茶业通报》2002,24(1):20-21
1前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高产优质高效茶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是建设现代化茶园的主要途径。建瓯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区,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青山秀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瓯茶业有过辉煌的历史,名冠天下的“北苑御茶”和“龙凤团茶”、“研膏茶”均产于此地,前人独特精湛的制茶工艺已载入中国茶业史册,并被历代茶人所颂扬、应用和创新。如今在这片绿树成海、茶叶飘香的土地上,已建成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茶业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又掀开新世纪的一页,在这辞旧…  相似文献   

11.
“天阙茶”初考孙晓燕(南京市雨花台区林业指导站210012)“天阙茶”曾为南京茶史上有记载的茶之一。但是由于几度沧桑,这一名茶早已绝迹,制作工艺亦已失传。本文根据所搜集的零散史料,对“天阙茶”作一初略考证。一、“天阙茶”的起源南京古时牛首山、紫金山、...  相似文献   

12.
霍山县诸佛庵乡是大别山区颇有名气产茶乡,早以生产粗枝大叶黄大茶为主,产品远销山、陕;五、六十年代改产“霍红”,七十年以后改产“舒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八十年代中后期,又恢复历史名茶“小岘春”,创制“菊花茶”,“狮山云针”,茶质优良,载誉江淮。  相似文献   

13.
正武当道茶,又因其主产地有一座武当太和山,也称太和茶。道人饮此茶,心旷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中国素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四大特色名茶著称于世,而武当道茶与寺院禅茶并称我国两大宗教名茶,禅茶中有茶机,道茶中有  相似文献   

14.
武夷肉桂茶树品种开发利用姚月明,陈永霖(福建省南平地区茶叶研究所)一、前言武夷肉桂选育于福建崇安武夷菜茶的有性群体,清朝就列为千百种武夷名丛之一,解放前中央茶科所曾收此名丛育苗移至企山名丛观察团。由于肉桂是一种香气易成,滋味难求的品种,且与传统武夷岩...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茶叶学会印发的《乌龙茶史话》、《中国茶叶》、《茶叶》1979年第四期发表“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乌龙茶是红茶的始祖”。题目不同,内容不差;循读大作(以下简称乌史话),尚有不明之处,提出商榷。研究茶史:一要按照历史面目,忌用现在条件臆测当时的情况;二要实事求是地按照量质变化规律和茶类技术特点;三研究茶史不是消遣和欣赏,而是总结历史经验,剔糟粕取其精华,为现在发展生产服务。“当时的武夷岩茶就是乌龙茶”,“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乌史话》作者把地名、茶名、茶类和俗称以及简名等同混称。名茶除茶树品种内在因素外,自然地理条  相似文献   

16.
夏求喜是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天星村的普通农民,经多年努力,他在偏僻的山沟里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研制出来的“银币”茶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参加“湖南省第三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会”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之独特风格和优异品质,早已驰名中外。它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前人曾以“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苍香之胜”来形容武夷岩茶所处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品质特征。武夷肉桂更是武夷名丛中之“新贵”,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它一鸣惊人,它特殊之香气,为人们所喜爱而广为传颂,到武夷皆能以喝到肉桂茶为快事,虽价格高昂,亦要千方百计寻求,特别国外来客,虽限量配售,亦是以能买到为最高荣誉,已渐成为武夷岩茶极品之冠。1982年3月在崇召开全国青茶、花茶优质产品评比会上,为到会的十九个省市代表所赞赏,武夷肉桂之名更传遍全国各地。武夷肉桂虽是近年才出名,却有其悠久之历史,早在清代的蒋衡茶歌中已对其独特品  相似文献   

18.
北宋团茶和饼茶走向衰落的另一原因 ,就是上面所说的御用化发展结果 ,在生产技术上 ,走上了一条追新求异、斗精竞侈的脱离社会实际的发展之路。这里补说一句 ,北宋饼茶的中衰 ,不包括也不影响贡焙和易马需要的边茶的生产 ,不仅不影响 ,宋代贡茶甚至走上了钻牛角尖发展的死胡同。如北苑太平兴国初年设焙时 ,还只贡龙凤团茶一种 ,到至道初 ,除龙凤茶外 ,增加了石乳、的乳、白乳三种。仁宗时 ,造小龙团以进 ,小团出 ,龙凤遂为次 ;神宗时 ,又造密云龙 ,其品又高于小团。徽宗赵佶 ,崇尚白茶 ,于是白茶又为第一 ;继而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钅夸、更新…  相似文献   

19.
青城雪芽     
一、青城名茶的历史青城山海拔二千多米。共有三十六峰。“纵横八百里,高七十二里。”古称:“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峰峦重叠,云雾时隐,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有一条清澈甘甜的味江河水潺潺而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里种植茶树。据公元780年《茶经》记载:“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青城县有散茶。茶”。明代杨的沙坪茶歌中有“相如凡将名最的,谱之重见毛文锡……”的诗句。唐代陆羽还亲自品尝了青城茶。把青城茶与九陇茶并列前茅。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朝鲜诗人朴景山非常羡慕中国八闽之地“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胜地,曾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闽北武夷山寻幽探胜,居住在元曲精舍一。那是一处禅师讲学的著名所在,朴景山在那里结识了闽南诗人苏大山。两位诗人都喜爱兰花,“嗜兰成癖”,故一见如故,结为好友,常在一起观赏兰花,相互唱酬。福建是盛产兰花的地方,福建的兰花世称建兰建兰的品种很多,而在花卉盛开的武夷山下,有一种兰科特别品种叫做“风兰”,又称“平时露根兰”,深受朴景山和苏大山两位诗人的喜爱。他们二人常在一起把酒论兰,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菊为隐逸者,莲为花之君子。群芳中,奖蓉花娇羞,梅花孤傲,茶花富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