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水稻生产和消费现状、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大量图表和统计资料详细介绍了50年来日本水稻栽培面积,产量,主栽品种,生产成本,大米消费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了日本水稻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并对今后我国水稻的育种方向以及国际国内稻米市场开拓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水稻栽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农场经营规模小。农业工人年龄结构老化,兼农工人数目增加,稻米的供需不平衡而导致改种其它作物,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以及农业化学制品的大量应用是否适宜而引起的顾虑。在这些问题普遍化的时代里,我们如果要使日本水稻栽培获得稳步的发展,就应该通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来克服这些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我们必须扩大经营规模,激励年轻农业工人从事种植业和改进基础结构。除了这些结构性的变革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技术性的变革. 然而,在未来的年代里,技术性的变…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概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水稻株型是水稻形态特征的概称。水稻要高产更高产,株型是决定丰额产量的关键。水稻株型既决定于品种,也决定于栽培。同样的品种,栽培方法不同,株型也完全不同,以致产量相差悬殊。株型栽培,就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使株型朝着事先设计好的,有利高产形成的目标方向转化,达到增产增收的一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对株型栽培研究较早又较系统的,首推日本的松岛省三,他从高产稳产角度提出了“理想株型”概念,认为只要能培育出近乎“理想株型”的水稻,在任何地方,任何土壤,都可获得丰额的产量D’。(-)超高产栽…  相似文献   

4.
1引言根据2001年7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农业休耕地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耕地面积连续减少,每年有4~5万公顷的农业用地被废耕或休耕。其主要原因是地方上有半数以上的农用耕地被放弃耕种。放弃的耕地以丘陵地区居多。在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经建立了水稻耕作的机械化体系,节省了大量的劳力。短短数年连机械化程度较落后的蔬菜种植业也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农作物耕种的季节性很强,一件农业机械不可能做到全年使用。特别是专用机械在较短的农忙期以外一般长期搁置。如何有效利用农业机械,降低使用成本,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中期 ,日本的Tsunoda就提出高产水稻株型应该是茎秆矮壮挺立 ,叶片短且直立。松岛省三认为多穗、矮秆、短穗是高产株型。在我国自杨守仁提出水稻高产理想株型以来 ,许多水稻专家也相继提出各自的高产理想株型模式 ,如袁隆平提出高产水稻功能叶为“长、直、窄、凹、厚”的株型模式 ,黄耀祥提出“半矮秆丛生快”超高产株型模式 ,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株型。近年来 ,随着超级稻集成技术的形成与示范推广 ,对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对协优9308高产栽培株型模式的研究 ,对于超高产栽培和育种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大苗秧高产栽培技术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杜文建所长等人针对稻—麦(油)两熟制地区,水稻栽培长期存在低温烂秧,立枯病、青枯病死苗,早播不能早插等矛盾,在日本“旱育小苗稀植栽培技术”原理的启发下.研究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大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山东省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农垦57、日本晴、喜峰等,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其生活力、抗逆性随之降低,有的不抗白叶枯病、有的产量较低,因此,迫切需要更换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鲁粳9416的育成及推广,将对山东水稻品种的更新、产量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选育经过鲁粳9416,是以黄金晴为母本,中丹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具有优质、抗病的遗传背景。黄金晴,具有日本睛和喜峰的血缘,日本晴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米质优。中丹2号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其亲本之一P…  相似文献   

8.
水稻的直播与免耕直播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49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直播、免耕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稻栽培的技术特点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模式:即冬水田水稻免耕直播、油菜等冬作物田水稻免耕直播、双季稻快速清茬免耕直播的技术特点。免耕直播稻与翻耕移栽稻具有同样的产量潜力.省工节本增效的效益显著。是我国水稻低成本高效益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水稻分蘖的基本特性及研究现状,指出通过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以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可行途径,还对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稻作栽培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过去的50年 ,中国稻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令人振奋 ;展望新世纪 ,我国的水稻栽培工作者 ,将面对许多新的课题 ,任重道远。一、高产更高产栽培仍然是水稻生产发展的主体21世纪 ,人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 ,203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峰值期 ,如果种植面积稳定 ,我国水稻平均单产要达到8~8.5t/hm2,即比目前的产量增加30%~40 % ,才能满足基本需求。因此 ,无论在技术推广上还是科学研究上 ,都应该把高产更高产放在水稻生产的主体位置上 ,不能动摇。在积极推广现有适用栽培技术的同时 ,要深入开展以下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水稻生产现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其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但水稻生产在日本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政府对水稻生产采取严格的保护与支持政策.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本水稻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日本稻米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改革国内水稻支持政策,取消了价格管制,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水稻生产.本文讨论了日本水稻生产的现况及其支持政策,并就我国的水稻生产支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RCWAE)是广西自主创新的一种水稻节能减排新方法。本文通过对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阐述,分析其增产机理与技术效应,并指出该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业界同仁有所启迪,从而促进该项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分蘖期出现的第一类葫芦叶与幼穗分化期出现的第二类葫芦叶,可作为判断水稻大田叶龄和水稻生育进程的诊断指标,能判断杂交制种父母本幼穗分化8期进行花期预测和调节,并能作为水稻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提高稻米品质,进行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提高稻米品质,进行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节水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耐旱品种选育、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覆盖旱作技术以及稻田土壤耕作技术等主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并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及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耗水量最多的农作物,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同时又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干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最主要障碍之一。从干旱对水稻生理的影响、水稻节水栽培机理、水稻抗旱育种和节水抗旱栽培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水稻抗旱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可以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株高、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可节水21.6%,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可以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株高、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可节水21.6%,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20.
化学调控技术在水稻栽培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作物栽培生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水稻化学调控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水稻生育时期为序进行梳理,介绍了不同发育阶段水稻植株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特征,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水稻形态结构、生理活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化学调控在推广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旨在为水稻化学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