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土壤水分下限对番茄光合速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下限对番茄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果实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苗期45%、初花期55%、结果期75%田间持水量范围内,可以提高果实品质,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事活动对茶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轩 《贵州茶叶》2007,35(4):10-12
农事活动如土地利用、耕作、套作、采茶与修剪、施肥、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品种改良等是茶园生产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影响茶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农事活动对茶园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提高茶园生产力作用,启示人们采取合理的农事活动方式,合理管理有害生物,减少农事活动对茶园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岳璐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17-6921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多样性对景观吸引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通过对植物多样性对景观美感、生态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植物种类、形态和颜色对景观吸引力具有显著贡献,可以提升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植物多样性的融合还能够增强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水循环等生态系统服务,进一步提升景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此外,植物多样性对情感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用户参与和互动的促进也是不可忽视的。综合分析植物多样性对景观吸引力的关系,本研究强调植物多样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农业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城市污染物排放增加, 农业化学品污染加重, 农村畜禽粪尿污染成灾以及乡镇企业污染发展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有机质生产, 降低了农业产品品质, 减弱了土壤生态过程,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减弱了气候调节与减灾功能, 减少了动物传粉与有害生物控制效应七项生态服务功能. 遏止环境污染是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农业地貌中的植物多样性对生态旅游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在提升农业地貌美学价值、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丰富的植物种群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旅游体验,还通过授粉、害虫控制和土壤健康等生态服务支持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此外,植物多样性通过提供多种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研究提出未来应重点关注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长期效益、经济分析、社会影响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并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了相关建议。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可持续农业和生态旅游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指导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措施的合理制定,以《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试行)》为依据,研究了云南省2008—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当量、碳汇以及碳足迹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未来农业发展减排固碳的主要措施。基于2008—2020年云南省农田生产投入、作物种类及产量等相关数据,运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当量与碳吸收量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农田生态系统少量的CH4、N2O等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直接碳排放量、氧化亚氮碳排放当量以及甲烷碳排放当量成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最为主要的3个因素。另一方面,2008—2017年云南省温室气体碳排放当量逐年增加,随后呈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当量碳排放强度呈波动式变化,其中秸秆焚烧、化肥降解以及柴油燃烧为主要的直接碳排放源,N2O、CH4为主要的当量碳排放源;碳吸收强度呈波动式变化,作物中的玉米和甘蔗碳吸收量远大于其他农作物,是主要的固碳源,蔬菜和瓜类具有一定的增汇潜力,农作物有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的趋势;碳足迹呈先...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模仿,其生物多样性达到多少时才能满足需要。回顾了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起源,通过分析指出对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多少才足够的问题取决于农业目标,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在本质上有着偶然性。在研究当前的生物多样性时应该考虑其频度和强度,这样才能确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出发,阐述了两者的现状并从经济、哲学、生态学的不同角度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其结论是农业的发展必须遵从生态学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农业系统的稳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已经不是局限在化学物理污染上了;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增长点,为消除传统的化学物理污染的同时,也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更深刻,难以控制的影响因子:转基因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梨树县的玉米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利用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状17项指标,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全元施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比一炮轰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农业公园兼有农业的内涵与园林的特征,在进行农业公园景观规划时,应根据其特殊性综合考虑。以重庆市黔江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规划为例,探讨了按照“人地共生”模式,遵循乡土化、人性化、实惠化、美观化与高效化理念为出发点的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产物,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多种类型的观光农业园在中国悄然兴起,并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发展潜力。从济南市九鼎山生态农庄这一实际案例出发,针对九鼎山生态农庄的现状,提出规划理念和思路,将历史、生态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总体布局和结构规划之中。重点研究了九鼎山生态农庄的主要景区设计,并对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做出思索,为今后开发建设观光农业园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不断推广,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包括转基因作物潜在的侵袭力,基因漂移,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等。这些议题具有跨学科性和高度的复杂性,要正确评价它们,就必须设定一个合适的标准作为参照。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最合适的参照,这些新品种被广为认可,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实例当中。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通过传统育种方式所得到的新品种对环境的影响非常相似。通过比较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恰当评价,会使植物转基因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覆盖种植作为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措施之一,在农业生产上日渐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是南方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中的两种主要覆盖方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红壤旱地土壤温度、水分的变化,以及对土壤碳氮比的影响待,以期探讨不同覆盖方式下的生态环境效应,从而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覆盖种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re the outcome of combined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over tim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cope of perceiving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as distinct patterns of farming systems and landscape elements in homogeneous biophysical and administrative endowments. The focus is on the farming systems component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by applying a typology to the sample farms of the Farm Accountancy Data Network and scaling up the results to the landscape level for the territory of the EU. The farming system approach emphasises that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evolve from the praxis of the farmers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cale, intensity and specialis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rom farming system design point of view, the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integrate the landscape in the design process. From a policy point of view, the approach offers handles to implement policies that desig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by targeting the farming system pattern.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因子,在收集2000—2006年鲁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现状,并利用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人为能量投入对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中农膜的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4.6 kg/hm2增长到2006年的20.5 kg/hm2;化肥投入相对稳定(1200~1300 kg/hm2),但总量仍增加;农药的投入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11.03 kg/hm2);排灌机械、农用车辆的投入呈增长趋势,而单位面积劳动力的投入不断下降,2006年与2000年相比约减少0.65人/hm2。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NPP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历年均以东部(枣庄、济宁)高,平均NPP分别为616 g C/(m2?a)和588 g C/(m2?a),西部(菏泽)低,仅有448 g C/(m2?a);年际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该地区农田NPP主要受人为能量投入的影响而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不大。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和农田灌溉比例在逐步回归模型中可以解释本区农田NPP方差的74.6%。因此,化肥、农膜、有效灌溉比等人为能量投入是影响该地区农田NPP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质量及污染防治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局。由于长期受工业污染的影响以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抗生素等不当生产方式,中国耕地污染呈日益加剧的趋势,耕地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利用江苏、湖南、黑龙江和吉林4 省的实地调研资料,对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尽管4 省采取了一系列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举措,但仍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加强、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有待继承发展、科技与政策支撑不足以及各相关主体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技术研发以及加大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肥力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和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以4个不同肥力水平的旱坡地土壤为处理因素;将其从低到高分别命名为F1、F2、F3、F4。研究不同肥力水平下油菜在4个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呼吸速率、根系呼吸速率、总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的关系;明确各肥力水平下不同生育期油菜农田土壤呼吸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微生物呼吸速率、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温度极显著相关。土壤呼吸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油菜生育期内;土壤水分、温度、土壤呼吸速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苗期(蕾苔期)<开花期(角果期)。F4的土壤水分、温度和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其他3个肥力水平;其中土壤呼吸速率达显著水平;F4的碳排放总量最高;与F1、F2、F3相比;F4分别显著高出71.83%、43.35%、25.98%;F4的产量较F1、F2、F3分别显著高出147.35%、59.50%、19.98%。在碳排放效率方面;F3较其他3个肥力水平显著高出5.13%~57.70%;且F3的碳排放总量与F4相比显著降低了25.98%。综上;F4拥有较高的产量水平;但其碳排放总量较高;F3同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相对较低的碳排放总量;但其产量也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正确识别油菜农田碳排放行为以及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水分、温度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库建成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减少8852.90×104 ̄9708.35×104元。特殊生态环境有助于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将对三峡水库水体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建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流失模型是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研究的核心,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库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及拦截缓冲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搭建具有中原特色的农业供给側结构性改革之路,以河南省芝麻、苹果、香菇特色产业发展为例,总结河南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