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卵环境湿度大,母蛾被蛾尿沾湿,则“两广二号”反交种的不受精卵率增高;母蛾干燥,产卵环境干燥,则不受精卵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产卵环境湿度大,母蛾被蛾尿沾湿,则“两广二号”反交种的不受精卵率增高;母蛾干燥,产卵环境干燥,则不受精卵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催产素对家蚕产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中国系统种夏芳为材料,用医用催产素对雌蛹、母蛾进行喷雾法和雌蛹瞬时浸渍法处理。调查了母蛾产卵速度、产卵数、产出卵率及不受精卵率,探讨了催产素对母蛾产卵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催产素处理雌蛹或母蛾对产出卵率有降低的趋势,对不受精卵率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产卵速度。  相似文献   

4.
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蚕种产质量的影响,蛹期遭遇28℃以上高温,会使不产卵母蛾、少产卵母蛾增多,不受精卵增加,良卵率降低,不受精卵率和生种百分率增高,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利用三个春季制种期对不同成熟度菁松雌蛾交配产卵情况及受精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A、B、C所代表的三类不同成熟度的雌蛾,尽管所交配用的皓月雄蛾成熟新鲜度相近,交配时间相同,交配环境条件一致,但蚕卵产出率及不受精卵率相差较大。只有发育成熟的母蛾交配产卵,才能增加单蛾的产卵量,降低不受精卵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桑蚕日系7532和中系932的雄蛾不同处理与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雌蛾产卵量随着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不受精卵率则是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三交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7532×932三交和四交的产卵量分别比鲜一交减少14.53%和25.55%,不受精卵率分别比鲜一交增加302.17%和470.65%;932×7532三交和四交的产卵量分别比鲜一交减少12.81%。和22.11%,不受精卵率分别比鲜一交增加244.83%。和417.93%。  相似文献   

7.
怎样控制蓖麻蚕蛾的交配而使母体产卵集中并获得出蚁齐一?这是繁育蓖麻蚕原种的重要问题之一。有人(小泉清明等,1941)以蓖麻蚕蛾交配时间的久暂来研究母蛾产卵和受精的关系;交配9小时拆对,母体当晚所产的卵数占总产卵率40%,内中受精卵达98%,第二晚产卵率24%;交配15小时者,当晚的产卵率44%,(受精卵83%)。另有人(王高顺  相似文献   

8.
产卵1O小时后停产的母蛾,经2℃低温刺激5分钟,能继续产卵.其再产卵量,日系品种比对照增加30.4O—52.18%;中系品种增加174.55—319.7% .再产卵中的不受精卵率与对照差不多.  相似文献   

9.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10.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4):37-38
通过对雌蛾翅采取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后,调查对交尾、产卵、体内残留卵及孵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蛾双翅正常区交尾、产卵、孵化情况最佳,体内残留卵量最少,交尾率、受精卵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0%、87.5%和86.9%,单蛾平均产卵数为256粒,产卵净度达80.0%。采用剪掉1/4双翅、1/4前翅、1/4后翅雌蛾和卷缩翅雌蛾进行制种,交尾率分别为66%、59%、56%和40%,单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43粒、140粒、134粒和141粒,受精卵率分别为49.7%、45.0%、46.2%和55.3%;同雌蛾双翅正常区相比交尾率、产卵量下降,体内残留卵量多、受精卵率低。  相似文献   

11.
冷藏雌雄蛾对雌蛾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雌雄蛾冷藏不同时间的处理,调查雌蛾产卵情况,结果表明雄蛾冷藏3d内、雌蛾冷藏1d对蚕种和制种无显著影响,雌蛾冷藏2d不受精卵率、遗腹卵率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体喷雌二醇和睾丸酮于雌、雄蚕蛾,观察外源性性激素对家蚕产卵速度、交配速度以及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蚕蛾产卵速度,投蛾3小时内的产卵量以雄激素处理雌蛾最显著,较对照组增加4.2倍(P<0.05),雌激素处理雌蛾则增加3.6倍(P<0.05);而雌、雄激素处理雄蛾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8倍和2.0倍(P>0.05)。结果还表明性激素处理使交配成对率显著提高,雌激素处理雌蛾,15分钟成对率达100%,雄激素处理雄蛾10分钟后基本都已成对,显著高于对照组;余二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调查还表明性激素处理蚕蛾,所产卵的孵化率及蚁蚕的生命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性激素不影响蚕卵质量,并且具有降低不受精卵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3新:中国系统,中中杂交固定种,四眠,是含多化血统的二化多丝量强健性品种.越年卵灰绿色,卵壳黄白色,春制种每蛾产卵500粒左右,不受精卵粒2.7%,死卵率0.5%,良卵率96.8%.秋制种每蛾产卵480粒左右,不受精卵率3.1%,死卵率0.8%,良卵率96.1%,有少量生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蚕种供应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对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进行后期低温抑制保护,结果表明: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在21℃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6 d,或者在16℃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4 d,母蛾产卵量均不减少,不良卵率也没有明显上升;在16℃的温度下抑制保护6 d,或者在7℃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略有下降,不良卵率略有上升;在7℃的温度下抑制保护4~6 d,母蛾产卵量略有下降,不良卵率明显上升。日系原种(湘晖·7532)在21℃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6 d,或者在16℃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均略有下降,不良卵率上升不明显;在16℃的温度下抑制保护4~6 d,或者在7℃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均下降明显;在7℃的温度下抑制保护4~6 d,母蛾产卵量明显下降,不良卵率明显上升。因此,生产上应尽量不用低温抑制两广二号日系原蚕种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行几对原种产卵速度的调查,初步认为各原种的盛产卵时间可从投蛾后5小时(即当日下午2~3点)开始计算,产卵数可达80%以上。产卵有两个高峰,从投蛾到投蛾后第8小时为第一个产卵高峰,第二个产卵高峰在投蛾后第18~26小时。各供试原种在前28小时内不同阶段产出卵中不受精卵率高低无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2):9-11
通过桑蚕日系(7·湘)和中系(9·芙)的雌蛹后期不同冷藏时间与发蛾率、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雌蛹冷藏天数的增加,有发蛾率逐渐降低、产卵量逐渐减少、不受精卵率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日系蛹冷藏2天以内,中系冷藏3天以内不明显;日系冷藏3~6天,中系冷藏4~6天,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就家蚕的产卵方法,采用全明或全暗。全明往往延迟母蛾盛产卵的时期,个体产卵时间开差较大,象沄汗、华十品系在晚上七时以后才能到达盛产时期,且产卵量少。全暗虽然可以加速母蛾产卵,产卵量多,但巡蛾工作不便,造成叠卵缺角,影响产附。我场去春有生产夏种任务,要求22时杀蛾,且不要挖补,采取全面平摊先暗后明的产卵方法,达到提早母蛾盛产卵时期,缩短个体产卵开差时间,增加卵量,提早杀蛾,减低挖补率。  相似文献   

18.
防僵粉消毒蛹体对蚕种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国系统种夏芳原蚕蛹为材料,在化蛹后第6、7、8、9天分别用防僵粉(含有效氯2.5%)对蛹体进行消毒,调查其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结果表明:用防僵粉消毒蛹体对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均有较大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母蛾成熟度对桂蚕N2原种繁育的影响,寻求提高桂蚕N2三级原种繁育系数的方法,探讨母蛾成熟度对桂蚕N2原种生产的影响而设计本试验.结果显示:母蛾成熟度不同对桂蚕N2原原种杂交后的单蛾产卵率和单蛾良卵率影响不显著.其中,桂蚕N2原原种在母蛾成熟时长2 h左右产附最佳.提高母蛾成熟度能显著提前桂蚕N2产良卵和良卵峰值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展干热空气处理蚕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技术工作,解决卵龄控制在12 h以内的技术处理要求,调查了广东省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母蛾的产卵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 28 ℃的条件下,两广二号杂交原种母蛾产卵多集中在前5h内,5h后产卵量明显下降,其中7·湘×芙·9在投蛾后的1h就达到产卵高峰,在5h内的产卵量占母蛾总产卵量的92.94%,在9h内达96.47%;芙·9×7·湘则在投蛾后的2~4h为产卵高峰,在5h内的产卵量占母蛾总产卵量的85.21%,在9h内达92.78%;两广二号杂交原种母蛾的产卵规律符合干热空气处理蚕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卵龄控制在12 h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