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交联剂主要分为有机交联剂、金属交联剂两大类别。传统交联剂体系多为单一体系,某一种交联物质单独与聚丙烯酰胺溶液发生反应形成凝胶,其凝胶特性优越性单一,适用限制条件多,不宜应用于矿场试验。本文从一个新的思路出发筛选出高效交联产品——高强度酚醛树脂交联剂,室内试验效果很好,并克服了传统交联剂低温、高矿化度环境下成胶强度低、甚至不成胶、凝胶不稳定易脱水等缺陷。高强度酚醛树脂交联剂是在两种交联剂用量不同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类似于金属交联剂性质的物质M和酚醛树脂类交联剂性质的物质N,两者分别与聚丙烯酰胺发生交联反应,两者的协同作用使之形成高质量凝胶,弥补了单一体系的缺陷,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稳定的肉苁蓉资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以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的肉质茎为研究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建立一种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肉苁蓉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PVP 2 000 mg/L+2,4-D 2.0 mg/L+KT 0.5 mg/L+GA3 1.0 mg/L+蔗糖30 g+琼脂7.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2 h/d、温度(25±1)℃;其中,淡黄色的肉苁蓉愈伤组织为高产细胞株系。②肉苁蓉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为:B5+ GA3 2.0 mg/L+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8 h/d、培养温度(25±1)℃、摇床转速110 r/min。③细胞接种浓度为4.0 gDW/L时,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为12.350 gDW/L,该体系为最佳培养体系。该研究建立了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和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体在不同硬度条件下Cu2+对孔雀鱼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以孔雀鱼为试验动物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硬度为5.88,11.76,23.52 mmol/L时,孔雀鱼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1,3.35,4.83 mg/L;48 h时LC50分别为1.58,1.74,2.17 mg/L;96 h时LC50分别为0.66,0.88,1.13 mg/L。可见随着水硬度增加,Cu2+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4.
林樊家油田属于疏松砂岩出砂油藏,油水井均需要防砂后投产,目前应用的防砂工艺主要是复合防砂及一次性充填防砂工艺,均需要进行地层预充填加强地层骨架防止地层出砂。其中地层充填所采用的携砂液为羟丙基瓜胶携砂液,该携砂液存在剪切降解、残留高、返排率低的缺点,容易造成储层伤害,为降低瓜胶携砂液对储层造成的伤害,研究并应用了HB型新型携砂液。  相似文献   

5.
试井是目前油田开发过程中最为常规的油藏动态监测技术之一,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时间长,对常规砂岩油藏开发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技术体系.考虑井储等影响,研究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确定低渗油藏压力恢复试井合理测试周期.主要包括:①低渗储层探测半径与测试时间关系;②低渗储层渗透率与测试周期关系;③低渗储层井筒存储系数与测试周期关系.在试井解释理论和方法体系框架下,结合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从渗流机理的角度,分析评价目前低渗透油藏试井及解释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开展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研究,提升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及解释的可靠性,为低渗透油藏试井的推广使用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撑,对目前投产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来固定化木霉A10产纤维素酶.试验发现交联剂的最佳交联浓度为5%.通过L9 (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方案来固定化木霉A10号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并且固定化效率最高为69.12%,最佳条件为固定化pH值为8、物料比为1:0.03、处理时间为12h.固定化后,酶对热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方法对番荔枝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分别为不同浓度(100mg/L、200mg/L、300mg/L)吲哚乙酸溶液、不同浓度(100mg/L、200mg/L、300mg/L)吲哚丁酸溶液和不同浓度(100mg/L、200mg/L、300mg/L)吲丁.萘.芸.多酚溶液浸泡种子24 h,用蒸馏水作为处理对照。结果表明经300mg/L吲哚乙酸溶液浸泡24 h处理过的番荔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8.33 %和 73.33 %,均高于其他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8.
用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来固定化木霉A10产纤维素酶。试验发现交联剂的最佳交联浓度为5%。通过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方案来固定化木霉A10号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并且固定化效率最高为69.12%,最佳条件为固定化pH值为8、物料比为1∶0.03、处理时间为12 h。固定化后,酶对热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固定化酶的最适pH比原酶要低,往酸性方向移,且在弱酸性范围内受pH的影响较小;表观米氏常数减小。半衰期为35 d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玛瑙红樱桃植原体病害问题,以玛瑙红樱桃休眠芽为外植体,优化了玛瑙红茎尖快繁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ISSR检测,同时采用茎尖培养法、热处理结合茎尖二次培养法对玛瑙红樱桃植原体进行脱除。结果如下:茎尖萌发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2 mg/L+TDZ 0.3 mg/L,萌发率为80.67 %;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GA3 1.5 mg/L,平均增殖系数为5.07;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5 mg/L+NAA 0.3 mg/L,生根率为79.17 %;ISSR检测未发生变异,表明该快繁体系稳定;最佳茎尖培养脱除方法为:取休眠芽茎尖0.3~0.6 mm进行培养,脱除率为66.67 %,成活率为52.22 %,最佳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方法为:组培苗经38 ℃处理21天后剥取0.3~0.6 mm茎尖培养,脱除率为86.67 %,成活率为42.22 %。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较为严重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为探究几种物质对水环境中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本文根据化学式NO2-+Fe2++2H+→NO ↑+Fe3+H2O得到降解亚硝酸盐所需的Fe2+浓度,依据该浓度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Fe2+溶液进行降解亚硝酸盐的探究,并同时针对所有梯度进行底益净除臭型、亚硝克星、硫酸镁溶液和Fe2+:Mg2+=1∶1这4种溶液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达到一定浓度的情况下,Fe2+(3.64g/L)对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较强,从1mg/L下降到0.278mg/L,降解过程缓和,在硬度较高的水中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但不影响降解能力;底益净除臭型(0.0546g/L)、亚硝克星(0.272g/L)降解亚硝酸能力较强,分别从1mg/L下降到0.447mg/L和0.461mg/L,降解迅速;而Mg2+对亚硝酸盐仅有微弱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雌二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合成了以雌二醇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雌二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689 mg/g,而非模板聚合物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491 mg/g。二者相比,雌二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表现出很高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2.
旱柳Q106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柳(Salixmatsudana)Q106春季萌生嫩枝为外植体,建立了“以芽繁芽”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丛生芽培养基为MS+BA0.4mg/L+NAA0.2mg/L。继代培养基为MS+BA0.4mg/L+NAA0.2mg/L和BA0.4mg/L+NAA0.4mg/L;MS+BA0.4mg/L+NAA0.2mg/L和BA0.4mg/L+IBA0.2mg/L交替使用。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GA30.2mg/L+NAA0.5mg/L。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的采油技术,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特性和其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地层中的原油进行降解,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提高了地层原油的流动能力,地层的原油的压力也得到的一定的提高,通过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等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油率的作用机理,并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性.文章的研究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紫叶李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以紫叶李春季萌生苗嫩枝为外植体,在腋芽诱导的基础上,建立“以芽尖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体系。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与MS+6BA1.0mg/L+NAA0.1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3mg/L;壮苗培养基为MS+6BA0.4mg/L+IBA0.1mg/L+GA30.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蔗糖20g/L。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的采油技术,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特性和其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地层中的原油进行降解,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提高了地层原油的流动能力,地层的原油的压力也得到的一定的提高,通过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等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油率的作用机理,并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性。文章的研究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凝胶材料由于具备与人体软组织相似的特性而极具医用价值。以丝素蛋白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诱导法可将丝素蛋白的凝胶时间由数天缩短到数小时;用碳化二亚胺(EDC)作活化交联剂制备的丝素/胶原复合水凝胶其储存模量可达10k Pa;通过酶催化作用交联形成的丝素蛋白水凝胶植入动物体内后,兼具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与可生物降解性。本文首先阐述丝素蛋白水凝胶的凝胶机理,然后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多种丝素蛋白水凝胶的制备与改性方法及其基础原理,分析了丝素蛋白水凝胶作为新型生物材料在未来的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的巨大潜力,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需要攻克的基础理论问题与产品临床应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高羊茅2个品种(新秀和夜明珠2号)的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频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该试验以成熟的种子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2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5.0mg/L+6-BA0.1 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新秀为MS+6-BA 2.0ms/L,夜明珠2号为MS+6-BA 1.0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  相似文献   

18.
以蒙古冰草根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蒙古冰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冰草根尖最适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0mg/L+6-BA 0.5mg/L+蔗糖20.0g/L+琼脂7.0g/L,诱导率为73.33%;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KT 3.0mg/L+NAA 1.0mg/L+蔗糖20.0g/L+琼脂7.0g/L,分化率为70.0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mg/L+蔗糖20.0g/L+琼脂7.0g/L,生根率为86.68%。首次建立了以蒙古冰草根尖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再生过程仅70~80d,为蒙古冰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干 《山东饲料》2013,(14):304
平方王油田滨8-3块受油藏非均质影响,随着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速度加快。针对滨8-3块中低渗的地层特点引进了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聚合物微球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点,根据油藏和工艺要求,室内研究优化调整了微球体系的"四个度":粒度、膨胀度、强度和使用不同的浓度,开展PI决策选井和调驱段塞优化,实施多段塞调驱先导试验,提高区块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平方王油田滨8-3块受油藏非均质影响,随着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速度加快.计对滨8-3块中低渗的地层特点引进了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聚合物微球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点,根据油藏和工艺要求,室内研究优化调整了微球体系的”四个度”:粒度、膨胀度、强度和使用不同的浓度,开展PI决策选井和调驱段塞优化,实施多段塞调驱先导试验,提高区块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