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水利水电工程是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破坏与影响比较复杂的行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的陆生生态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建设环境监理重点工作。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目标与原则,陆生植被与植物保护环境监理要点,陆生动物及其生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类比分析法、图形叠置法对330kV兰州-西宁-格尔木青海段输变电线路两侧的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植被及农业经济损失,以及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偿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庆合川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合川市进行了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9种,结合有关文献,共记载该地区动物105种,隶属于21目44科72属。其中,两栖类9种(2目5科7属),爬行类14种(2目5科13属),鸟类67种(13目26科40属),兽类15种(4目7科12属)。这4类动物分别占该类动物全国种类数的4.59%,4.38%,5.65%和3.33%。对该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生境状况、利用状况和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察汗淖尔湿地位于河北尚义县,与内蒙接壤,湿地为大量的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湿地内包含陆生脊椎动物172种,包括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和各种浮游类动物等,其中还包括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临安、安吉低山丘陵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记录了安吉、临安陆生脊椎动物204种,隶属27目66科,其中两栖类9种,爬行类16种,鸟类135种,兽类44种,49种为该区新纪录。鸟兽区系组成分析表明华北区与华南区相混杂的过渡性特点。对森林演替引起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脊椎动物的经济效益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杨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82-3083
对白莲崖水库的陆栖脊椎动物分布进行了调查,对白莲崖水库淹没线以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和分布作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对江西繁殖鸟类食性进行了整理。江西共有繁殖鸟类255种,其中,陆生鸟类219种,水鸟3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9种。纯食动物的鸟类最多(47.06%),且大多数陆生鸟类(80.82%)和水生鸟类(86.11%)均纯食或主食动物性食物。繁殖季节应侧重陆生鸟类的保护,并对珍稀的鸡形目和猛禽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拟建的四方井水库为例,从水库蓄水与淹没、大坝阻隔及上下游河道径流变化等方面,分析水库建设和运行对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产生的影响;针对主要生态影响,结合工程布置、区域特点和景观要求,提出可行的对重点保护动植物、古树名木、鱼类资源、生态流量的保护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生态环境影响,使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级评定方法将永康市陆生脊椎动物分为优势种32种,常见种137种,稀有种76种和罕见种11种4个等级。资源类型有毛皮动物23种,药用动物106种,食用动物90种,农林有益动物140种,有害动物23种,观赏动物198种,羽用动物32种。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种类的驯养和饲养的方法,分析了资源下降的原因,探讨了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型城市生态环境中野生脊椎动物的生存现状,通过走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资料查阅等对玉溪市红塔区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以及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塔区境内有陆生野生动物53种,其中两栖类占全国3.60%,占云南省8.90%;爬行类占云南国3.39%,占云南省8.55%;鸟类占全国1.59%,占云南省2.49%;哺乳类占全国1.68%,占全省3.3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6种。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输变电工程建设及其营运对变电站场和线路工程区及周边局部区域的水土资源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输变电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水土保持的影响,工程活动可能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风险等进行综述分析,并通过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广东沿海某500 kV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案例,总结了防控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等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鹏  王燕飞  于鲁冀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95-5197,5200
高速公路为线性工程,部分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通过水源保护区.为了保护饮用水安全,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水源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建设中应根据水源地的类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穿越水源地桥梁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公路投入营运后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期间,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经计量认证的监测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测。结合工作实际,本文总结了在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利于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的更好开展,为项目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大盈江四级水电站修建为例,从土地利用、植被、植物多样性、陆生脊椎动物、水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水电站修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今后水电开发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展开研究,从现阶段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工程建设的强化措施,希望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道310线豫皖交界至豫鲁交界段改造工程,探讨了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进一步分析、探索、完善公路改扩建的环境保护问题,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风电场工程建设周期较短,但对原地貌扰动强度很大,且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水土流失呈现点线面侵蚀并存、水蚀与风蚀共存的特点。文章以河南省洛阳樊村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对豫西丘陵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分区、措施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结合,有效地防治了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工程及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延安市南泥湾镇治沟造地工程施工导致的碳排放量为3.76 t·hm-2,表现为碳源效应。其中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的是土地平整工程,碳排放量为2 335.50 t,农田防护工程碳排放最小,不产生碳排放。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使碳储量增加95.34 t·hm-2,表现为碳汇效应。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使碳储量增加了1 119.72 t·hm-2,水田的碳储量增加量最多,为716.54 t·hm-2;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减少导致碳储量减少了1 024.38 t·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储量减少量最多,为807.50 t·hm-2。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储量抵消了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碳储量为91.58 t·hm-2。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表现为碳汇效应,有利于区域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