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基于河北省259户菜农的调研数据,构建Probit模型对菜农参加蔬菜专业合作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主要经营活动、专门投资情况、销售困难程度、文化程度、种菜面积和资金情况是影响菜农参加合作社意向的关键因素,年龄、收入比例和技术情况也具有一定影响,而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家庭所处位置、农业劳动力比例、市场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政府相关部门与蔬菜专业合作社应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加强技术培训及创新金融保险等措施,提高菜农参加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文贞  葛文光 《农业展望》2013,9(3):32-34,38
在对河北省4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内部运行不规范、社员与合作社凝聚力不强、市场搏击能力弱、资金不足、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利益分配比较混乱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机制和财务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黄冈地区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收集的数据应用态度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影响蔬菜专业农民合作社的重要因素,其结论可以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业科学》2010,(2):135-135
河北省以蔬菜生产专业乡(村)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目前,全省954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28.6万农户入社,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衔接,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推进了该省蔬菜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蔬菜产业营销渠道现状的分析,发现河北省蔬菜营销过程中存在产品竞争力不足、营销环节冗长、配送体系不完善、渠道缺乏综合利用等问题,进而影响到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提升。针对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设计了不同的营销渠道优化组合策略,以加强蔬菜营销渠道的综合利用,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元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59-2760,2773
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10个行政村200名村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政策支持、外出打工经历和农产品特征等因素对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渠道较为单一,且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期望越来越多样化.由此提出了加强宣传、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专业合作社功能等建议,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创立机制入手,将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分为内生型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外生型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而对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进行总结。结合成都市郫县、温江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国内外合作社发展先进经验,提出了若干有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创新经营模式,为当前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选取及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及不同发展模式的共性与区别,该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沂南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4家(每种模式各选取1家)典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条件、服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4家合作社在经营效益、社会及生态效果方面的不同.结果显示:适宜的发展模式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不同发展模式合作社经营特色的不同带来经营绩效的差异,外部组织的支持提升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据此,该文提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应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发展模式的经营特色调整发展侧重点,积极培养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带头人领办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忠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0年建社至今,短短10年时间,带动当地8000多名种植户走上了致富路,并把自己的品牌蔬菜卖到东三省、京津、内蒙古等地。这个合作社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和带动力,自然离不开合作社的当家人——李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技推广》2004,(2):21-21,28
为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部决定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北京市顺义区新特新葡萄产销合作社等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名单如下:北京市顺义区新特新葡萄产销合作社;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奶牛合作社;天津市宁河县天祥水产协会;河北省遵化市广野农产品合作社;河北省清苑县农林高优专业社;山西省定襄县绿色食品协会;山西省吉县桥南农民苹果营销专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神农草业合作社;辽宁省北宁市大棚蔬菜技术协会;辽宁省盖州市九龙葡萄产业联合总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逐步展开,乡村多元共治模式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成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载体。以河北省唐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样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力资源、农民参与、政府指导、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困境。同时,提出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需要强化人才培育,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强法治建设,大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政策法规;加强重视程度,形成乡村治理更为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强自身建设,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2.
隋妹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70-15672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方面近三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潍坊市发展最为典型,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宋娜  康焦焦  李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58-5559,5571
蔬菜产业是河北省农业主导产业,居河北省种植业首位。近年来,河北省蔬菜产业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等各种发展问题,基于集成创新原理来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模式探讨,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婷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4):205-208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分析软件UCINET,研究河南省案例合作社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有效理清影响合作社发展的相关社会关系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深层次剖析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合作社的凝聚方式以及促使合作社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进一步探究网络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性态,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与发展离不开乡村精英及围绕其所衍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为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模式及特征探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17-7719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以及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模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修杰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7):1071-1074
【目的】深入了解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产品流通中采用的模式,为广东省乃至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比较分析、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剖析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主要有社员/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商/批发市场、社员/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社员/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口、社员/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超市或酒店等流通模式;主要存在市场信息获取不及时、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和流通环节的“经纪人”倾向导致利益冲突等问题。【建议】建立专门的市场信息流通渠道、建立必要的仓储设施、提高冷链运输、加强品牌建设、采用合理的销售结算方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自办超市等,以充分发挥广东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山东省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总体发展较快、产业分布广泛、领办主体多、服务内容丰富等特点,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合作社的综合实力较弱、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品牌意识淡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盈余分配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促进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旷爱萍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63-1365
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指出广西贵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扩大合作社规模;多方融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培植品牌农业等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