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俗名“黑头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为喜温性害虫,各虫态生长发育适温为28~30℃,在33~40℃高温下生活也基本正常,以幼虫危害植物叶片、花蕾及果实。该虫在我区终年均可发生,无越冬现象,每年发生8~9代,以6~9月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3.
研究温湿度因素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影响结果表明,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与各虫态发育率呈直线关系,卵,幼虫期,蛹(♀)蛹(♂)发育点温度分别为12.66,11.40,11.70,13.08℃,发育上限温度为40.53,36.99,36.10,38.47℃,湿度是影响幼虫取食的重要因子,斜纹夜蛾蛹质量(♀),蛹质量(♂),成虫产卵量受温湿度因子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不同品种棉花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建2种转Bt基因棉(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植株上斜纹夜蛾试验种群生命表和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棉的试验种群趋势指数(I)第2代与第1代相比呈上升趋势,而其亲本棉Ⅰ值却有所下降,说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斜纹夜蛾试验种群增长不但没有影响,可能还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在不同品种棉花上自然种群趋势指数都大于1,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未能控制住斜纹夜蛾自然种群增长;同时发现影响斜纹夜蛾自然种群的关键虫期是1~2龄期,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子,发现影响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是失踪、雨水冲刷,其次是被捕食,再次是病菌感染和蛹期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5——2006年连续二年对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了逐日系统监测。通过对斜纹夜蛾成虫诱集数据、气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1-3月均未诱集到斜纹夜蛾成虫,8-10月3个月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其诱集量占全年的80.86%;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种群基数、旬累计平均气温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探明了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规律,并提出了2种简单、实用的种群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食性杂 ,有假死性 ,抗药性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该虫在寿县大豆、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上暴发 ,一年发生 4~ 5代 ,为害盛期在 7~ 9月。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调查研究 ,分析了重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仙游县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杂食性、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随着仙游县农业结构的调整,蔬菜、花生、甘薯、玉米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给斜纹夜蛾提供了充足食料和丰富营养。尤其是2001年以来,由于冬季气温偏暖,早春初夏气温偏高,雨水偏少,气候条件有利于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导致一般作物减产10%~20%,重的减产达40%~50%,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我们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调查试验,明确了斜纹夜蛾的生活习性、寄主植物种类、适宜气候条件等,基本掌握了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并提出了搭配种植诱集作物、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应用灯光诱蛾技术、人工采灭虫卵及合理使用农药等无害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菜蛾在深圳地区一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5-8月是该虫为害蔬菜严重时期。影响该虫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降雨量,旬平均温度稳定在20℃以上,该虫发生为害明显上升,而发生轻重及延续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4-8月份旬降雨量在100mm以上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6.
18.
通过近2年的调查观察,斜纹夜蛾在永安市一年发生6代,4月下旬始见,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害最重。发生重的原因主要有:寄主面积扩大,气候条件适宜及常年使用广谱性杀虫剂。综合防治的总体思路是加强测报,应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