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在世界养猪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猪传染病问题,以蓝耳病毒为主要免疫抑制性病原体,由几种病毒和多种细菌侵害猪机体,临床上以高热、发病突然、急性传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主征的“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最严重,使高热病的防控,成为养猪场的工作重心。这些年我们密切关注“高热病”的发展,由于该病的复杂性,多病灶、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单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多个地区的中大规模猪场,应用中药“泰轻松”为主要用药治疗高热病综合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高热病"以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传染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传播速度快,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当前养猪业生产现状,对该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预防措施、暴发时的控制措施以及临床防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控猪"高热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乐 《猪业科学》2016,(8):137-138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猪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了农村畜牧业中的重要一环。但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病害,如“猪高热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不仅增加了生猪的死亡率,严重降低猪的品质及产量,也影响养猪业的长远发展。“猪高热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较广的传播区域、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的治愈率等特点,会导致猪病扩散和仔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文内就对“猪高热病”的常见症状加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防治对策,希望能对生猪的养殖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许多省市地区大面积暴发猪“高热病”,现已基本证实这些“高热病”多数是由蓝耳病引起的,并且是由基因缺失及变异的蓝耳病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蓝耳病。该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危害大,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家已将高致病性蓝耳病列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范围,并出台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我们在预防控制该病时,要提高疫病防范意识,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齐抓共管,并要下大力气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更有效地控制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夏季开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南方首发并流行,到目前几乎传遍各地。其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防治十分困难,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当前的猪高热病防控过程中,有很多误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兽医导刊》2007,(5):65-65
5月10日上午,广西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猪“高热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孙瑜通报当前广西区猪“高热病”疫情形势,全面部署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孙瑜指出,广西是生猪饲养大省(区),一旦暴发猪“高热病”,后果不堪设想。广西生猪饲养管理水平低,大部分中小规模养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基本上未进行过猪蓝耳病的免疫。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日寸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币斗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带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去年,猪“高热病”疫情曾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批示,农业部及时开展了各项防控工作和细致缜密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使疫情有所缓解,并于今年确定该疫情主要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为防止疫情扩散,确保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农业部及时发出了要做好猪病防控工作的重要通知【农医发[2007]10号】。现将全文在本刊登载。 注:通知中的附件1和附件2已在本期《技术宝典》栏目刊出。  相似文献   

9.
5月10日上午,广西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猪“高热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孙瑜通报当前广西区猪“高热病”疫情形势,全面部署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猪业》2007,(5):58-59
近日,农业部会同有关单位的专家对猪“高热病”进行了进一步研讨。专家认为,我国在猪“高热病”的研究及诊断试剂、疫苗研制等防控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养猪业一直没有摆脱动物疫病的困扰,特别是近2年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严重的损失。虽然我国已经确定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株是猪“无名高热”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是,许多地方的疫情表明,猪“无名高热病”的致病原因复杂,除了涉及多种病原外,卫生管理不当是猪“无名高热病”发生的温床和疫情难防难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2.
《北方牧业》2007,(7):3-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加快发展,猪病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以“猪高热病”为首的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而猪瘟是“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猪瘟的发生,笔者从2006年起。参与所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跟踪监测,并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通过对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的监测及总结,发现猪瘟免疫保护率低下,为此,笔者查找原因,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生猪“高热病”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的特点为发病急,发生面广,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在7~9月份持续高温、高湿时发病较多,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会发生,尤以育肥猪、重胎母猪发病率较高,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生猪“高热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防控措施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与总结,发现该病多呈病毒细菌混合性感染、实行科学规范饲养的场户极少波及、主要发生于疫病防治较差的饲养场户。  相似文献   

15.
《江西饲料》2008,(3):47-48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也叫高热综合征。每年进入高温、高湿的夏季,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以致出现高热病。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近些年,此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病因复杂,临床上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采取以生物安全为基础,保健为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病”是近几年来猪群流行发生的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猪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红或耳、腹等部位皮肤发紫为主要症状的“高热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临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该病的发生,给我市养殖户及规模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得不少养殖户失去了对养殖业的信心。通过对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分析,对猪的“高热病”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该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前称“猪无名高热”)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反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传播,可以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防控动物疫病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发生的以蓝耳病变异毒株(即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感染为主的“生猪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威胁。如何做好“生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根据工作实践,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