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育天数为负向优势。杂种F1的全生育天数、穗长、顶3叶叶面积、穗数、粒数、粒重、单穗重及产量与对应恢复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随着恢复系产量的提高,杂种F1亦随之提高。当恢复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超父优势不强;但籼粳交后代的恢复系,其F1的产量超父优势明显。恢复系产量结构类型的差异对杂种F1产量优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研究了K、A质杂种F1代性状表现的差异及K质杂种的单倍体频率。结果表明:K质杂种的穗粒数、株高、有效小穗数,单株产量,穗长,穗数和千粒重的平均优势均低于A质杂种,前四者呈现显著;其杂种F1代亦易于产生单倍体,证明K型胞质具有不良的效应,但基因型间表现的差异十分显著,通过优良亲本的选配,可培育出单倍体频率低或不产生单倍体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3.
籼型杂交水稻F1优势与高产恢复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育天数为负向优势。杂种F1的全生育天数,穗长,顶3叶叶面积,穗数,粒数,粒重,单穗重及产量与对应恢复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随着恢复系产量的提高,杂种F1亦随之提高。当恢复系产量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4.
首次提出小麦显性可增性多小穗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型与正常小穗基因型杂交,F1为显性多小穗,可大幅度增加穗部诸性状变异性,扩大光合产物积累的库容器官,提高总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认为杂种小麦利用可增性显性多小穗基因进行增小穗育种,是大幅度提高其产量的优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六十四个具有 T·timopheevi 细胞质杂交组合杂种 F_1的优势指数、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相对优势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杂种 F_1性状,完全显性和部分显性的表现程度。以简单相关与回归,明确杂种 F_1亲子间关系,从而看出高产组合的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和主穗结实粒数三个主要因素间的互补关系,为进一步选配高产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9个春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的旗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了酶谱与F1代的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等产量性状及其优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1的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与其同工酶酶谱相关性较强,酶谱呈杂种酶谱或互补酶谱的其产量性状表现好,杂种优势强。酶谱呈无差别型或缺失型的产量性状差,且呈负优势;另外,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还与酶活性面积及其优势率呈下相关。其中,穗粒数、穗粒重及  相似文献   

7.
新疆麦长管蚜数量消长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长管蚜是新疆80年代以来小麦上蚜虫的优势种。多年调查表明,麦长管蚜发生轻重主要受三个因子即冬春麦种植比例、不同熟期冬麦品种面积和小麦生育期间天气的制约。冬、春麦种植比例为1:3或3:1,冬麦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大,春季无强寒潮天气,南疆5月和北疆6月气温在20—24℃的天数在20天以上,则麦长管蚜发生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8.
用高秆稳性籼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应F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料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超过籼籼组合,而每穗料数为负优势。  相似文献   

9.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试验还对参试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主效应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XN000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0004  相似文献   

11.
五类籼粳配组的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早籼/早粳、早籼/中粳、早籼/晚粳、中籼/中粳和中籼/晚粳五类配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体进行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作单季稻种植时,早籼/早粳杂种F1表现为抽穗过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不强;早籼/晚粳和中籼/晚粳杂种F1,抽穗过迟,营养生长过旺,部分组合难于安全齐穗;而中籼/中粳和早籼/中粳的杂种F1,抽穗期较为适宜,营养生长较好,且主穗总粒数的正各优势明显较高,中籼/中粳配组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亚种间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不含有加性效应(d)外,其余性状均表现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且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值均大于加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对所考察折9个性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千粒重、结实率、抽穗期、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3.
1976年确定了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选育研究的方向。利用 T 质系统,在不育系中引入 Tom Thumb 的 Rht,基因,选育高产、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采用冬春杂交的配组方式,配制株高80cm 左右,每穗平均粒数45—50粒,千拉重40克以上,每亩穗数30万左右,抗主要病害的半矮秆杂种小麦.八年来已育成一批株高60cm 左右,具有一定抗性,籽粒饱满的显性矮秆不育系,以及恢复力稳定在80%,产量性状较好的恢复系。近两年来对半矮秆杂种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的研究表明,除了亩穗数以外,基本上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五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部分显性矮秆小麦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半矮秆杂种小麦存在明显的产量优势,其中具有正向超亲效应的组合占76%,超亲优势平均为11.8%;以本地推广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超标组合为100%,超标优势平均24.86%;以新育成品种陕213为对照,超标组合为48%,平均超标优势8.75%;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超亲优势大小次序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数优势较强是半矮秆杂种小麦的一个特点。对8个农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冬麦的引进和种植区的北移,促进了宁夏引黄灌区纯春麦区的耕作改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冬麦的生长,优良的冬麦品种在这里表现高产、优产。冬麦不但可比春麦增产20%-30%,而且可提早成熟20天左右。从而实现了宁夏“一年两熟细粮”制或“一年多熟”制。新的种植制度能充分利用宁夏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本项研究已取得亩产“超吨粮”或“冬麦亩产500kg,蔬菜收入1000元”的结果。新的耕作制可比传统耕作制的单位面积纯收入增加42%-80%,该项研究还通过冬、春麦的正、反交途径,培育出了一大批优异的冬麦品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小麦种质资源,探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17份冬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穗数8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相关分析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说明在一定基础上增加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可以实现冬小麦高产;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筛选出3份高产材料(新冬33号、金冬麦040、金冬麦052),这3份材料可作为理想的高产亲本加以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6.159%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17份冬小麦资源,揭示了不同冬小麦资源的表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糯高粱杂1代酿酒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糯高粱杂种1代籽粒粗蛋白、单宁、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均为负值。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对照优势为正值。粗蛋白、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负向优势。单宁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向部分显性,表明利用糯高粱F1显性效应有一定困难,育种时应注意高值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继首次获得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种后,又进行了小簇麦/小偃麦//小黑麦异源多倍体间杂交,首次获得了小麦─堰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杂种F1形态兼有四属亲本类型的特征,为中间型,生活力旺盛,株穗数、株高、穗长、主穗小穗数的平均值均高于亲本的平均值,显示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根据F1植株颜色、芒形、颖形、颖肩、颖嘴及颖脊刚毛、茎基鞘毛、颈毛的有无等主要性状与亲本比较分析,确证我们用三种异源双二倍体或部分双二倍体之间杂交,已获得了真正的四届杂种。杂种F1能少量结实。  相似文献   

19.
弱冬性彩色冬麦在博尔塔拉州作春麦试种,顺利地通过春化阶段,完成抽穗、结实.提高了繁殖系数,加快繁育速度,为博州地区提供了可利用的彩色小麦新品种.彩色小麦富含微量元素硒,有着广阔的食品加工前景和市场.  相似文献   

20.
利用6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及其24个杂种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小麦种子黑胚率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①71%的F1代具有正向优势,为正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29%的F1代具有负向优势,为负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亲子代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3336),但未达显著水平;②F1代种子黑胚率的遗传变异是以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比例较小。作者结合本试验结果对供试亲本进行了具体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