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Cu2 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噻虫嗪的水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u2 (包括Cu(OH) 、Cu(OH)-3等)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其催化作用基本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Cu(OH)2对噻虫嗪的水解无催化作用。根据GC-MS对水解产物的鉴定,发现噻虫嗪的主要水解产物为3-(2-氯-噻唑-5-亚甲基)-5-甲基-4-氧代-(1,3,5)恶二嗪,从而推测了Cu2 对其水解的催化机理,这对于了解噻虫嗪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Cu2+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噻虫嗪的水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u2+(包括Cu(OH)+、Cu(OH)-3等)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其催化作用基本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Cu(OH)2对噻虫嗪的水解无催化作用。根据GC-MS对水解产物的鉴定,发现噻虫嗪的主要水解产物为3-(2-氯-噻唑-5-亚甲基)-5-甲基-4-氧代-(1,3,5)恶二嗪,从而推测了Cu2+对其水解的催化机理,这对于了解噻虫嗪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噻虫嗪在Fe2+/S2O2-8/S2O2-3体系下降解情况,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Fe2+、S2O2-8和S2O2-3浓度对噻虫嗪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心复合实验,研究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Fe2+/S2O2-8/S2O2-3体系下Fe2+、S2O2-8和S2O2-3三种离子的最佳配比,建立了噻虫嗪化学氧化降解模型,并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Fe2+浓度为0.69 mmol·L-1,S2O2-3为0.69 mmol·L-1,S2O2-8为3.29mmol·L-1。最后在三种离子最佳配比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不同底物浓度及其活性氧物种淬灭剂对噻虫嗪的降解情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噻虫嗪在pH=9.0时降解率较好,噻虫嗪的降解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活性氧物种淬灭剂会降低噻虫嗪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4.
Fe2+/S2O2-8/S2O2-3体系下噻虫嗪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噻虫嗪在Fe2+/S2O2-8/S2O2-3体系下降解情况,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Fe2 、S2O2-8和S2O2-3浓度对噻虫嗪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心复合实验,研究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Fe2 /S2O2-8/S2O2-3体系下Fe2 、S2O2-8和S2O2-3三种离子的最佳配比,建立了噻虫嗪化学氧化降解模型,并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Fe2 浓度为0.69 mmol·L-1,S2O2-3为0.69 mmol·L-1,S2O2-8为3.29 mmol·L-1。最后在三种离子最佳配比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不同底物浓度及其活性氧物种淬灭剂对噻虫嗪的降解情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噻虫嗪在pH=9.0时降解率较好,噻虫嗪的降解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活性氧物种淬灭剂会降低噻虫嗪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新烟碱农药噻虫嗪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密闭碱吸收测定法,研究了噻虫嗪在不同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噻虫嗪和氮肥共同作用下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以及噻虫嗪经过不同光照时间后降解产物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噻虫嗪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噻虫嗪抑制作用不明显,其光解的不同时间产物对土壤呼吸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噻虫嗪本身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在土壤肥力较好时表现不明显。用3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噻虫嗪属于低毒或无实际危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6.
在临洮县康家集乡进行了5种药剂对党参根腐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党参根腐病均有防效,其中18%噻灵·咯·精甲+30%噻虫嗪对党参根腐病防效最好,70%甲基硫菌灵对党参根腐病防治较好,生物农药5%香芹酚水剂对党参根腐病防效低,增产不明显。从防效、发病率及增产率可知,18%噻灵·咯·精甲+30%噻虫嗪、70%甲基硫菌灵为防治党参根腐病高效药剂,5%香芹酚水剂不是党参根腐病防治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7.
龚安华  孙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44+16652-16644,1665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方法。[方法]以C18为色谱柱,以磷酸溶液(pH2.5)∶乙腈=70∶30(V∶V)为流动相,在263 nm波长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噻虫嗪含量。[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133.8X-0.358 4,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回收率在99.89%~10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在0.05~0.25 mg/ml范围内该方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线性相关性较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峰形好、精密度高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噻虫嗪含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等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控制作用,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1-4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其受药后停止取食所需时间。【结果】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1-2龄)的毒力高低依次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相对毒力差为1.55-1.83倍;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4龄)的毒力,氯虫·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氟虫双酰胺的2.04-2.32倍;3种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相差不明显。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相差很大,1龄与4龄幼虫相差3.20-13.62倍。用3种药剂的LC50浓度处理不同龄期幼虫,对抑制稻纵卷叶螟取食的起效时间为1-4 h,对二化螟为4-16 h,随幼虫龄期增加,起效时间延长。【结论】3种供试药剂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时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效果较好;防治低龄幼虫可优先选用氟虫双酰胺,防治高龄幼虫可优先选择氯虫·噻虫嗪混剂。  相似文献   

9.
以硅胶模拟土壤颗粒,研究了噻虫嗪在硅胶表面的光解作用。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剂种类、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以及噻虫嗪在硅胶上的负载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通过对照NO-3存在与否2种情况下噻虫嗪的光解情况,考察了NO3-对噻虫嗪光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氙灯照射下,噻虫嗪的半衰期与硝酸钾的负载量有关,随着硝酸钾含量的增加,噻虫嗪的半衰期有明显降低,速率常数相应增大,硝酸盐对噻虫嗪的光解有促进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噻虫嗪的半衰期也相应缩短。  相似文献   

10.
荞麦是世界上一种重要杂粮作物,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是荞麦上的主要害虫。本文研究了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拌种荞麦种子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及药剂对荞麦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噻虫嗪拌种在荞麦花期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为35.59%~62.50%,拌种可降低荞麦种子的发芽率,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中5.0 g/kg剂量拌种处理可显著提高荞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噻虫嗪拌种对荞麦生长发育有影响,出苗2周后荞麦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比对照都有增加,剂量越大影响越大。噻虫嗪5.0 g/kg拌种处理显著提高了荞麦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荞麦出苗前2周,7.5 g/kg噻虫嗪拌种显著降低了荞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5.0 g/kg处理在前3周显著提高了SOD的活性,2.5 g/kg在测定时间内对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噻虫嗪拌种后荞麦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噻虫嗪拌种量的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第5周时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噻虫嗪可以作为拌种剂有效防治荞麦花蓟马,并且改良荞麦生长状态及提高荞麦体内防御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经拌种处理后,该药剂在菜心出苗后的第3d和第5d,对跳甲成虫有明显的毒杀和拒食作用,其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73%(w/w)和13.8%,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09%和3.26%;但高浓度的噻虫嗪(10%和12.5%)对菜心种子出苗有影响,减少了种子的出苗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拌种处理后,2.5%、5%和7.5%的噻虫嗪明显减少了黄曲条跳甲对幼苗的为害,出苗后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5.16%~46.60%、86.10%~77.15%和89.46%~80.4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噻虫嗪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药性及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褐飞虱温室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毒死蜱的抗药性,以及对新型防控药剂氟啶虫胺腈和三氯苯嘧啶的敏感性;研究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和磷酸三苯酯(TPP)对噻虫嗪的增效作用;测定了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s酶活性。【结果】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表现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到277.92倍,对氟啶虫胺腈和三氟苯嘧啶仍处于敏感水平,对三氟苯嘧啶无交互抗性。PBO对噻虫嗪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倍数为1.99倍。温室抗性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s活性达到4.70×10-3 IU/mg,为室内敏感品系的2.13倍。【结论】细胞色素P450s活性的增强可能是褐飞虱对噻虫嗪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氟啶虫胺腈和三氟苯嘧啶轮换使用可有效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镀有Fe—TiO2光催化薄膜的自洁净玻璃,并利用DTA—TG,XRD,SEM等手段研究了Fe—TiO2光催化薄膜的结构与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镀膜层数的玻璃的透光率。通过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水溶液,研究了不同铁含量以及不同镀膜层数对自洁净玻璃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薄膜主要由粒径为几十纳米的Fe3O4和TiO2颗粒构成;铁离子掺杂可以提高自洁净玻璃的光催化活性,在同样镀膜层数(2层)的情况下,[Fe]/[TiO2](摩尔比)=0.005时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当用同样浓度的铁离子掺杂时,镀膜层数为9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高值化加工利用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酶解是提高海洋蛋白功能性的有效方式,但酶种类不同,其作用位点不同,可能对酶解产物的活性有一定影响。为了探究了沙蚕不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采用6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沙蚕,测定了不同酶解时间下的水解度、分子量分布、3种自由基(DPPH、O-2·、·OH)的清除率等反映抗氧化水平的指标。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小分子肽得率最高,为70.47%;胃蛋白酶次之,为68.12%。酶解液浓度为5 mg·mL-1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4 h时,DPPH清除率效果较好,分别为90.87%和90.52%。胃蛋白酶酶解3 h时,O-2·清除率效果最佳,为89.78%;木瓜蛋白酶酶解3 h时,O-2·清除率效果次之,为57.99%。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和胃蛋白酶酶解2 h时,·OH清除率效果较好,分别为85.07%和83.37%。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提高酶解液水解度和小肽生成作用明显,胃蛋白酶的酶解产物对3种自由基清除率较好,更适用于制备沙蚕抗氧化肽。  相似文献   

15.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对象,研究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人工林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坡耕地<Ⅱ1<Ⅱ2<Ⅱ3,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说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会造成土壤养分降低,但这种情况可能随着栽种年限的增加有所缓解;同时,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随栽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4000~8000倍液进行移栽后喷雾和采用阿克泰WG2000~4000倍液进行移栽前苗期灌根处理,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具有较高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的若虫也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施用阿克泰WG对番茄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菜田土壤有效铁及相关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对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会提高土壤中有效铁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铁含量增加。不施有机肥组(即B组)3个N水平处理BN2、BN1、BN0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为141.2mg·kg-1、67.3mg.kg-1和32.1mg·kg-1,三者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有机肥组(即A组)3个N水平处理AN2、AN1、AN0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为79.7mg·kg-1、48.5mg·kg-1和27.6mg·kg-1,三者之间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但配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效铁含量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氮肥能够降低土壤pH值,而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酸化程度增强。而长期施用有机肥则对土壤的酸碱性具有缓冲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施有机肥极显著地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在配施有机肥情况下,氮肥用量的增加并不会明显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与土壤全碳含量及pH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pH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而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