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多糖具有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2.
杨树菇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柳菇、柳松茸、柱状环锈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自然界于春秋两季多发生在杨树、柳树、榕树、小叶榕等枯干、伐桩及林间地上。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成分及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水法提取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其粗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3.92%,还原糖质量分数为1.11%;纯化后,多糖质量分数为84.12%,纯度提高了约21倍,还原糖质量分数为1.59%。初步判断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中含有葡萄糖、甘露糖、果糖。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啤酒酵母、白色念球菌有微弱抑制作用;对绿色木霉、黑根霉、黑曲霉、杨树烂皮病菌、杨树叶枯病菌均无抑制作用;对细菌抑制能力强于真菌。  相似文献   

4.
杨树菇发展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类珍品杨树菇,因自然发生在杨树上而得名,又名柱状田头菇、柳菇、茶菇、柳环菌、朴菇、柳松菇等.它为中温性菌类,自然发生季节在5月~6月和9月~10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其人工栽培面积,随着人们对杨树菇营养、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其产销形势呈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以意杨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进行杨树菇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通过杨树菇不同品种引种的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以意杨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栽培的杨树菇品种及其相应的培养料配方,同时探讨不同培养料对杨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色茶薪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杰 《福建农业》2006,(4):16-17
白色茶薪菇中文名柱状环锈伞,别名茶树菇、柱状田头菇、柳环菇,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该菇与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松苹为相似种。夏秋同自生于杨树、柳树、榆树、格树、油莱等阔叶树的枯干、树洞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比法,对哈巴河县野生杨树菇不同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温度25℃、湿度80%的条件下,市售PDA和MYPA培养基适宜野生杨树菇菌种分离和菌丝扩大繁殖。该结果可为今后栽培生产杨树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藏灵菇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藏灵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藏灵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85℃,料液比1∶60,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藏灵菇多糖的提取率为20.96%.其中浸提温度对藏灵菇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极显著(P<0.01),料液比对藏灵菇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的物质具有糖类特征峰,且该杂多糖样品中含有吡喃糖苷键.  相似文献   

9.
大球盖菇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单糖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中提取多糖,并对其分子质量及组成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大球盖菇多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球盖菇多糖分子质量分布及提取过程中多糖分子质量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对其组成糖进行研究。【结果】大球盖菇多糖水溶性多糖类物质的分子质量分布于22 kD附近;大球盖菇多糖同时存在α和β糖苷键,以吡喃糖为主,由5种单糖构成,其中有D-果糖、D-葡萄糖和D-木糖。【结论】以稀盐溶液为流动相的检测手段更能真实地反映大球盖菇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大球盖菇多糖是由5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
茶薪菇又名柳松茸、柳环菌、杨树菇.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菇色怡人,香气浓郁,脆嫩滑润,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11.
杨树菇 Agrocybe aegrita ( Brig) Sing ,又名柱状田头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菌科、田蘑属。是温带至亚热带地区 ,春至秋季发生的一种木腐生食用菌。我国杨树菇资源丰富 ,自然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江西、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区。杨树菇味道鲜美 ,盖肥柄脆 ,气味香浓 ,口感极佳 ,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另外 ,杨树菇也是一种药用菌 ,在福建的闽西北地区 ,村民有用其干子实体治疗胃冷、肾炎水肿的习惯 ,疗效极佳。目前国内代料栽培主要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玉米芯等作主料。棉子壳供应越来越紧张 ,成本较高 ,而利用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秀珍菇菌丝体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60 W。在此条件下,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为25.52%。[结论]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合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侯金鑫  于淑池  杜瑶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95-11896
超声波辅助提取滑菇多糖,在超声时间为16min、浸提温度为75℃、超声功率700W、料液比为1:30的条件下测得滑菇多糖的得率为9.17%。探讨滑菇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的能力,采用红细胞自氧化溶血、H2O2所致红细胞氧化溶血比色测定。试验得出,滑菇多糖能够明显地在体外抑制人红血细胞自氧化和H2O2所致红细胞氧化溶血作用,对红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柱状田头菇胞内外多糖的提取和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柱状田头菇发酵产物为原料,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胞内、胞外多糖,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所得多糖提取率较低,有待改进。DNS法适用于柱状田头菇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杨树菇 ,又名柱状田头菇 [Agrocybecylin dracea (DC exFr )R Maire],隶属伞菌目 ,黄秀伞科 ,田蘑属。其味道鲜美 ,盖肥柄脆 ,气味香浓 ,具有很高营养价值 ,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病虫害的发生逐渐增多 ,部分菇场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达 30— 5 0 % ,严重影响杨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危害杨树菇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病害1 1 软腐病 病原是异形葡枝霉 (Cladobtryum sp)。始发生在菌柄基部呈深褐色水渍状斑点 ,后病部逐渐扩大变软、萎蔫、腐烂 ,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杨树菇液体菌种的碳氮营养需求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最佳碳氮源,以及最佳碳氮比组合,为进一步大规模开展杨树菇深层培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杨树菇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碳源以可溶性淀粉较好;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牛肉膏为较佳氮源;较好的碳氮比组合是可溶性淀粉2%和牛肉膏0.5%。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预处理对褐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褐菇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预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褐菇多糖提取量均有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时间是影响褐菇多糖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褐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预处理时间15 min,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3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配方栽培杨树菇试验,以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杂木屑、菌草粉、棉籽壳混合配方为杨树菇最佳栽培配方,不仅产量高,而且菌丝长势快,污染低;棉籽壳、杂木屑混合棉籽壳、杂木屑混合菌草粉为其次,菌丝长势中等,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菌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 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 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 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大杯蕈菇柄多糖的得率,缩短提取时间,将大杯蕈菇柄通过加工制成粗粉(20目)、超微粉(300目),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大杯蕈菇柄粗粉和超微粉中的粗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其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大杯蕈菇柄多糖溶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杯蕈菇柄超微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提取次数2次,多糖得率8.93%;粗粉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90℃、料液比1∶40、提取次数1次,多糖得率5.86%。超微粉提取多糖和粗粉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了1/2,多糖得率提高了3.07个百分点,多糖纯度提高了12.14个百分点,体现了省时、高效的优势。超微粉碎技术能显著提高大杯蕈菇柄多糖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