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江峡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江峡谷不同部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峡谷喀斯特森林不同部位土壤密度呈底部中部顶部的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质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量、全钾量以及水解氮量、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呈底部中部顶部的,全磷量在峡谷中部的森林土壤最低。峡谷底部至顶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2)峡谷顶部喀斯特森林土壤密度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呈喀斯特森林土壤高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水解氮量和速效钾量高于非喀斯特森林,有机质量、阳离子量和有效磷量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喀斯特森林高于非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2.
<正>南川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东南部山王坪镇境内,是我国首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公园总面积708公顷,森林覆盖率93.5%。公园位于大娄山主峰金佛山东缘二级台地之上,海拔1200米~1570米,属典型的切割高原型中山台地地貌,石林、石芽、溶洞、落水洞、峡谷、干沟等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由落叶与常绿阔叶林、灌木林等组成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态服务功能强大,茁壮成长的柳杉林、水杉林是石漠化人工治理  相似文献   

3.
广西自然保护区许审委员会于4月8日在南宁召开环江水论自然保护区评审会,专家们经过认真评审,一致同意将木论自然保护区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议尽快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论自然保护区是1991年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属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相连。保护区总面积89.69km‘,是世界上同纬度喀斯特地区幸存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喀斯特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4.7%,植被覆盖率达95.4%。几年来,环江县政府和…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山地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分区与适生模式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植被、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坡耕地特点将贵州喀斯特山地划分为3区10亚区16小区,并阐述了各区的相关特点;建立在树种和树种组基础上的适生模式筛选结果,将贵州喀斯特山地的退耕还林模式归为23类,可指导同区或相似区域的退耕还林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5.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稀有性,表现为南北过渡、东西过渡、喀斯特地貌向常态地貌过渡、高原地貌向盆地地貌过渡,不同植被类型叠加在红层地貌上,形成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红层绿洲"。  相似文献   

6.
黎平 《森林与人类》2014,(5):165-166
<正>贵州像一块放在云贵高原上的山水画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貌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贵州境内山脉纵横,绵延起伏,重峦叠翠,全省森林面积8.4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8%。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贵州空气清新,能见度高,俨然是一个偌大的天然公园。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  相似文献   

7.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是东云贵高原的主体,也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份,喀斯特山地众多、高原面破碎是该省的地貌特点。在这种地貌环境中,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后,形成山顶台地为草甸、湿地,陡坡、沟谷两侧为次生林的生态格局。在这种台甸—谷林的生态系统中,山顶台地上沼泽湿地的水源滞留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湿地在自然水循环中,水流进入江河湖泊前的滞留,可使降水进入江河的时间滞后,形成巨大的渗  相似文献   

8.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的野生经济植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为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该区内有维管柬植物143科501属1203种,其中有经济植物1268种,隶属于184科568属;按用途分材用植物、油料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工艺植物、绿化植物、纤维植物、香料植物、果实加工植物、蜜源植物、染料植物、薪炭植物、栲胶植物等13类。本文中,例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分析了该区经济植物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桂西北喀斯特山区4种森林植被类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养分特征,与国内喀斯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该区域天然林管护、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4种森林植被类型表土SOC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51.31 g/kg)常绿落叶阔叶林(145.33 g/kg)针阔叶混交林(90.61g/kg)灌草丛(86.92 g/kg);其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表层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灌草丛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SOC含量与速效N、速效K和全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氮素积累与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关系密切。表土SOC含量明显高于该研究区域内耕地(19.36g/kg)、退耕还草(15.31 g/kg)和退耕还林地(18.89 g/kg)以及受干扰林地(46.14 g/kg)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高于贵州开阳和贵州关岭等地区森林植被类型,与云南曲靖不同森林群落土壤SOC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林虑山     
<正>河南红旗渠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峡谷地貌、地质工程景观为主,水体景观与生态人文交相辉映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属典型的多级台阶切割式地貌。公园内的太行大峡谷山高谷深,地貌景观奇特。冬季,大峡谷岩石裸露,峡谷悬崖峭壁上的雾凇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1.
老鹰岩,深藏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边缘地带。在1公里多长的沟谷中,两岸峰峦的高差均在100米至300米。峡谷幽深,崖壁陡峭。林木繁茂,河水潺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使这里的崖壁之上呈现出三四处大大小小、深邃莫测的天然洞穴。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途径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出发,论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与目标,提出了发展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贵州喀斯特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理论的角度上,对喀斯特生态区进行换位思考,审视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生态区现状与未来和自然资源条件,把喀斯特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切入点,提出了喀斯生态区产业生态化,并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阐述其主要导产业的选择和喀斯特生态区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技术支撑与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杨秀玲 《中国林业》2012,(13):35-35
玛可河林区是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高山峡谷地貌,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全国林业区划中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型林区,具有水源涵养、调节气候、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地区。林区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在海拔3200~4200米之间的高山峡谷中,这是森林生长的极限地带。林区总面积101,602公顷,森林蓄积量47,84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9.02%。林区共有森林植物67科466种,被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有红花绿绒蒿、角盘兰、大花勺兰等珍稀植物。林区内繁衍的白唇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种类达12种,占全省所拥有种类的近一半;猕猴、小熊猫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32种,占全省的61%。另外,玛可河内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  相似文献   

15.
正金华地处"浙江之心","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的地貌特征,以及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金华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金华市资规(林业)系统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启动浙中生态廊道林业试点建设,以打造金华江干流彩色林带为重点,同步开展金义都市区国家森林城市群、自然保护地、森林提质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为金华大地系上了一条绵延300余公里的"彩色飘带",实现"四季有风景、处处有别意",也为全省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重要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古语译音,意为"热的圣泉"。发育在火山熔岩地貌上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地质、森林景观——既有火山喷发遗留的熔岩地貌、奇峰峡谷、湖泊温泉,又有北国大森林特有的冰雪森林、河流湿地,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组合,造就阿尔山成为全国鲜见的生态多样性旅游胜地。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西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环境是中国三大脆弱环境之一,分布面积占中国国土近1/8,主要在贵州、广西、云南3省(区)以及川东、川南、湘西南、鄂西等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喀斯特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但石漠化也最严重,宝贵的喀斯特森林已逐渐丧失,喀斯特环境面临陷入恶性循环的窘境。文章作者是中国著名喀斯特专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他表达了对喀斯特森林的忧思,讲述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实践带给人们的希冀。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生态恢复与生态立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到喀斯特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在贵州生态立省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贵州生态立省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同时又是贵州生态立省的保障条件。文中最后对“喀斯特省”贵州生态立省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几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C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植物生长一般会受到N、P的限制;凋落物和土壤N、P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含量有很大差异;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N含量和凋落物N、P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植物个体差异、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概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湿",贵州的一个重要概念说到贵州,中国人几乎都知道一个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个谚语说出了贵州两大特点,一个是气候,一个是地貌。贵州的地貌,山地占全省主要空间,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是贵州主要的山系。贵州作为云贵高原的第二阶梯,虽然山海拔并不高,但是由于多达61.9%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的发育造成沟壑纵横,缺乏高原台地。这种地貌给贵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不便。交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