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生植物中麻黄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沙生植物中麻黄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中麻黄是一种耐严寒、耐高温、耐干旱的防风固沙植物,又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开发中麻黄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药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常见麻黄种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属裸子植物麻黄科麻黄属,约有40余种,分布于亚洲、美洲、欧洲东南部及非洲北部,我国有12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地。麻黄草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发汗等作用,也是工业上提取麻黄素的主要原料,同时还具有饲用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被人们称之为“大漠之宝”、“黄金植物”。  相似文献   

3.
肖丰 《新农业》2013,(21):48-49
草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草状小灌木,主要以草质茎入药,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发现其多种药用价值,其中用它提取的"麻黄碱麻黄素"每吨价格在百万元以上,经济价值十分可观,麻黄现已被国家列为专营药材。野生草麻黄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地主要靠采挖野生草麻黄供应市场,但由于国内外需求量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4.
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从地质资源类型及分布着手进行美学分 析。最后探讨了麻黄梁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认为麻黄梁具有自然之美、豪迈之美、科学之美以 及和谐之美。从精神层次、科学层次以及艺术层次之中发现其美学的价值。发现麻黄梁可以拥 有地貌学以及地学科普天然讲堂之一的称号,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的旅游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麻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学、毒副作用及人工种植等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并提醒消费者和生产者在重视麻黄的药用价值的同时。注重使用安全性,建议生产者有序地开发和利用麻黄资源。  相似文献   

6.
用迪卡AB(迪)、S220(S)和罗曼AB(罗)公鸡分别与淮南麻黄(麻)母鸡杂交,以淮南麻黄鸡纯种作对照,组成4个组合,依次为迪麻、S麻、罗麻、麻黄。测定各组合产蛋性能,饲料转化比和蛋品质。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中以罗麻组最好,其500日龄产蛋量为201.19个,总蛋重为10.988kg,分别比麻黄组高97.42%和111.31%,料蛋比为2.65:1,比麻黄组省料58.11%。因此,罗曼AB公鸡可作为淮南麻黄鸡杂种优势利用的父本。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相似文献   

8.
<正>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农民张云巧妙利用羊只清除麻黄杂草创奇效。此项技术在全旗广泛推广,获得了显著的效益。 近几年,张云先后在自家承包的田地中种植了60亩麻黄。往年他在清除麻黄杂草时要雇用大量劳力,仅工资一项亩支出达100~150元,且人在清除杂草时  相似文献   

9.
麻黄别名草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以全草入药.地上茎入药为麻黄,地下茎入药称为麻黄根.茎有发汗、平喘、利尿的作用,是提取麻黄素的原料.根有止汗的作用.麻黄大多分布于华北、西北各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方法采集和保存的中麻黄样品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中麻黄的最佳采集和保存方法。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新鲜样品采集后立即冷冻保存或置于液氮和硅胶后冷冻保存,均能提取出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鲜样阴干几天后冷冻保存会导致基因组DNA降解;阴干后在室温下保存则降解更严重。采集的中麻黄鲜样采取不同方法带回实验室均不影响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但应在低温环境中保存才能有效防止基因组DNA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草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别名,麻黄;隶属于麻黄目(Ephedrales),麻黄科(Ephed-raceae).麻黄属(Ephedra).麻黄,是驰名中外一种传统药材,在我国分布的有20种,它的提取物麻黄素(碱)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西北地区是我国的麻黄分布中心,是麻黄种类分布最多、产量最大的地区,是最适宜种植区,草麻黄是宁夏地区人工种植最适宜的品种之一.2000年,我们在已拔除的老果园迹地上移栽试种草麻黄25.3亩,现已第三年,效果好,效益较高,很值得推广,是一种改造老果园、调整种植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激素处理对麻黄种子发芽及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麻黄。[方法]用赤霉素和生根粉分别处理麻黄种子,采用对比法研究激素对麻黄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结果]用赤霉素、生根粉溶液浸泡种子1 d后分别有27、21枚麻黄种子发芽,砂藏后激素处理的种子5 d内发芽结束。激素处理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发芽率,集中了出苗时间,且赤霉素比生根粉更能促进种子发芽。激素处理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出苗率。生根粉处理的麻黄种子出苗率、幼苗的根长与对照差异均显著。[结论]激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和成苗率,增加了麻黄幼苗期的根长。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龙顶山药用植物资源基本现状,进行了样地调查,标本采集、药材及种质收集。调查结果表明,龙顶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计34科79种,被国家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收录的有15种,其中,草麻黄、紫草、白鲜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该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资源没能有效保护和利用,建议对龙顶山进行生态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14.
从麻黄离体培养的器官再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细胞悬浮培养、麻黄雌配子体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建立、麻黄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发育解剖学、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碱含量的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麻黄组织培养和麻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认为应在扩大麻黄繁殖系数研究的同时,注重对从试管苗到大田移栽的中间环节研究,进而实现麻黄工厂化育苗,达到解决大规模人工栽培种源匮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麻黄的优良基因导入、表达及高产与高含碱量新种质的选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6种野生濒危植物———野大豆、黄芪、甘草、草麻黄、单叶蔓荆、白刺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经济价值,提出了保护野生植物的措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技术对5种麻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随机引物.18条引物共扩增出10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89条,占总扩增带的8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9条多态性带.对这10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麻黄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膜果麻黄与其他4种药用麻黄的差异较大;木贼麻黄和斑子麻黄相对独立;草麻黄与中麻黄遗传距离较近,具有较为相似的遗传关系,这与传统的植物分类学结果一致,说明RAPD标记适用于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4~2007年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草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麻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进行草麻黄无公害种植是可行的,系列试验的结果形成了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干旱多沙区麻黄喷灌灌溉制度和根系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宁夏干旱多沙区麻黄种植基地的麻黄生育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多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麻黄产量、麻黄含量与各因素的数学定量关系,确定出麻黄需水规律,并确定出产量、含碱量较高且利于作物生长的灌溉制度;同时根据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麻黄根系的分布,分层开挖筛分,测定作物根系含量,确定了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地下水埋深时作物根系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麻黄生境及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麻黄资源生境调查和栽培学因子及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水量较大的河西东部,天然中麻黄分布群落较多;随着降雨量递降,中麻黄种群数量和面积递减,生长势也渐弱。中麻黄在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在重度盐碱地上稀见分布。中麻黄人工种植中,当土壤含盐量在0.2 % 时,对麻黄幼苗的影响小;当土壤含盐量达0.82 % 时,出苗率为41 %,盐害死亡率达48.8 %;当土壤含盐量达0.76 % 时对当年生麻黄苗产生影响。中麻黄虽是强旱生耐瘠薄的植物,但通过合理施肥,适量灌溉等栽培技术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只需耕作农田年灌水量的1/2~1/6以及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为主的适量施肥,就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上中麻黄的产量,提高麻黄碱含量。  相似文献   

20.
将宁夏干旱多沙区麻黄种植基地的麻黄生育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多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麻黄产量、麻黄含量与各因素的数学定量关系,确定出麻黄需水规律,并确定出产量、含碱量较高且利于作物生长的灌溉制度;同时根据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麻黄根系的分布,分层开挖筛分,测定作物根系含量,确定了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地下水埋深时作物根系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