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几种图象分割算法在棉铃虫图象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介绍了6种图象分割算法在棉铃虫图象分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平均值分割算法和迭代阈值分割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割结果,其中迭代法分割结果较符合实际需要。而P-参数法虽最终能获得较好的分割结果,但需要人为干预阈值的选择过程;Johannsen方法能够正确分割出棉铃虫区域,但无法反映棉铃虫的斑纹特征;而Kapur法和Yager方法则将棉铃虫区域的很多内容分割为背景区域,难以反映出棉铃虫实际特征,本研究为进行昆虫图象的特征提取、特征测量及种类自动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数字图象处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当时在纽约和伦敦之间用海底电缆传送世界上重大新闻的数字图象。1964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用计算机处理了“徘徊者7号”发回的月球照片。在此后的20多年中图象处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一直为活跃的学科,并且在遥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业生产、军事、公安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林业上数字图象处理已使林业遥感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用地球资源卫星送回的图象进行地类自动分析和森林资源的监测等。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图  相似文献   

3.
南方林区TM遥感图象组合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南方林区TM遥感图象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TM4、5、3的组合彩色图象及其数据较适用于南方森林植物类型之判读及计算机自动分类,TM472彩色产有利于幼林、疏林地、荒山等的判读;TM427彩色合成图对杉木林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4.
图像分割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象分割是图象理解和物体识别的第一步处理。文章对传统的分割方法进行了探讨及分析比较,并介绍了近年提出的一些较为新颖的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零水印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充分利用零水印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象水印算法。该算法在不改变原图象数据的同时,利用图象自身特点嵌入水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丁水印的鲁棒性与不可见性之间的矛盾,实验证明具有较强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预测球果产量,需要将球果和树枝分离,本文尝试将RGB表示的彩色图象转换为HSV表示的彩色图象,以增强图象对比度,再利用图象分割和数学形态学技术对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用于球果自动标记的图象.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麦N带的带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麦N带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分析,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可以消除在显微摄影、照像、测量等过程中造成的误差,还可以消除不同研究者之间人工判断的差异,能够更客观、准确、迅速地得到染色体带型模式图,这些都是人工方法所不及的。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还将在植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染色体的分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SPOT全色波段数据在杭州市郊转塘地区进行土壤解译制图试验。原图象经计算机和光学处理,用目视综合解译法进行解译。两个不同海拔区的解译正确率分别为 100%和 80%,制图详度比土壤普查图有所提高,但仅为精确的航判图的60.1%和 62.9%。试验结果表明,SPOT图象的地面分辨率是高的,几何精度也是好的,可进行1:25000的土壤制图;目视综合解译法同样也适用于SPOT图象的土壤解译;本区用于土壤解译的合适时相为夏季或初秋。然而,因SPOT图象缺少红外信息和存在价格昂贵问题,广泛应用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遥感技术,按照不同洪涝类型,通过洪涝期与非洪涝期多时相TM图象的目视解译,以及云覆盖下的洪涝信息处理,研究了安徽省1991年不同洪涝类型的积水淹没范围,并就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苹果图象的低层处理及尺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苹果品质检测中的图象低层处理方法,并根据苹果的外形特征进行尺寸检测。利用白色背景下,图象的B分量灰度直方图进行图象与背景的分离,结合苹果表面光滑易反射的特点,用链符法搜索并细化轮廓,采用最小外接矩形法求横径、纵径;测量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关系数为0.955。  相似文献   

11.
杨录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76-19377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垂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采用非迭代的预报校正法的差分法,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试验实测数据与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土壤水分运动的预测和模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在3种土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性,同时考察了土水比对BPA吸附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初步探讨了BPA在土壤表面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土壤对BPA的吸附率随着土壤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土水比为1∶10时达到平衡。土壤对BPA的吸附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2个过程,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土壤对BPA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FTIR图谱显示,氢键作用参与了土壤对BPA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对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链不同地形部位的紫色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研究发现,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链中土壤性质随地形呈规律性变化特征,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及掩埋沉积作用的强度有关。该区坡顶、坡中土壤由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作用强烈,加之农耕改造作用,理化性质恶化,因此不适于农用;而坡脚掩埋沉积作用占主导作用,农用后仍可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适于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数据库(UNSODA 2.0)的基础上,考虑土壤质地不分类和分类2种情况,分别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土壤传递函数模型,比较了在土壤质地不分类和分类情况下预测土壤水力学参数(水分特征曲线和饱和导水率)的效果,并与建立在相同数据库上的基于神经网络的Rosetta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不分类的情况下,输入参数越多,基于SVR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土壤质地分类情况下,基于SVM分类建模的预测结果普遍好于不分类情况.无论土壤质地是否分类,样本和输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基于SVR的模型预测的效果都优于Rosetta模型.  相似文献   

15.
秸杆还还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室内培育试验以及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杆直接还田、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等有机物质对改良淮北低产土壤-砂姜黑土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增施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能,提高土壤的缓冲性,提供多种有效养分,培肥土壤,并最后表现为增加作物产量.其机理不仅在于所提供的腐殖质能降低砂姜黑土中含量过高的蒙脱石矿物的剪切应力,抑制其胀缩性,而且还在于它们能提供形成有机无机复合团聚体所必需的活性有机胶体,以及其有机酸能溶解土中原有的CaCO3成为活性的Ca2+离子,后者是形成复合团聚体的桥梁,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性能等等.  相似文献   

16.
FDS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两步标定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机溶液、砂土和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质量比4.5:4.5:1.0)中对基于频域(FD)原理的FDS系列水分传感器进行了测试,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其阻抗特性、一致性和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传感器的标定工作分2步进行,首先利用有机溶液建立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V与介电常数ε的关系,然后通过Topp公式间接得出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在砂土和基质中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标定法标定后,FDS系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砂土和基质含水率与烘干法得到的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5,其输出电压与ML2型传感器输出电压的相关系数>0.99,表明该标定方法能够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豫中植烟田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中烤烟种植区土壤颗粒空间变异性特征的分析表明:>0.1 mm和0.01~0.05 mm粒级的都符合高斯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155700和763500 m;0.05~0.1 mm粒级的符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为370500 m;0.001~0.01mm粒级的符合球形模型,空间自相关距离为10600 m。豫中植烟区土壤表层0.01~0.05 mm和0.001~0.01 mm粒级的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土壤表层<0.001 mm粒级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土壤颗粒0.001~0.01 mm粒级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和西南部一带,0.05~0.1 mm粒级的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0.1 mm粒级的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18.
以西北24种石灰性土壤作对象,研究了非代换铵与代换钙、镁、钾、有效磷以及pH的关系;并以1种土壤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土壤非代换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代换铵与代换钙、镁、钾及有效磷均无联系;与pH的显著负相关仅是一种偶然现象。在石灰性土壤上,pH不是影响非代换铵的因子;施用钾肥未影响土壤中原有非代换铵的含量,但能减少氮肥中铵的晶格固定。根据晶层空穴理论和试验结果,作者对上述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污灌土壤对外源铜的缓冲动力学规律,连续添加外源铜于土娄土中,在不同时间测定并求得缓冲量与缓冲速率,运用SYSTAT分析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低剂量外源铜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缓冲速率基本上保持恒定;而在较高剂量外源铜作用下,缓冲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一元线性方程、抛物线方程及非线性阻尼振动方程对描述土壤缓冲速率及缓冲量动力学具有适应性;非线性阻尼振动方程适于表征高剂量外源铜作用下土壤缓冲速率动态及波动变化规律;土壤缓冲动力学方程与铜源强度、土壤类型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了生态毒理学评价的方法及标准,讨论了土壤因子、实验物种的差异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陈述了选择实验室-田间推测系数的一些正反面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