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在玉米不同时期揭膜,探讨不同揭膜时期对玉米产量及残膜可回收性的影响,寻求玉米产量和揭膜时期最佳耦合点。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揭膜既能很好的利用覆膜的覆盖效果,提高产量、又可以减少地膜残留。玉米产量和残膜可回收性最佳耦合点在大喇叭口期揭膜。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凉山州烟草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地膜覆盖与揭膜时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揭膜处理对烟草株高及叶片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叶片中蔗糖转化酶(INV)、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的高,在覆膜处理中以35 d揭膜处理的酶活性最强;烟草根系中NR活性与地上部叶片中的变化趋势不同,表现为不覆膜处理的酶活性高于覆膜处理.  相似文献   

3.
棉田膜下滴灌是一项高效节水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优势叠加.可保证棉花生长始终处于良好的水肥环境,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目前采用滴灌高密度、超宽膜植棉技术,在滴灌结束后地膜本身老化,揭膜难度较大,造成揭膜质量较差,使大量废膜残留在土壤中,加重土地污染.为解决地膜对土壤污染,又不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我们进行了滴灌棉田揭膜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湖北恩施中低海拔烟区适宜的覆膜揭膜方式,以白肋烟鄂烟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3种覆膜揭膜处理方式对白肋烟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行覆膜+移栽后30 d揭膜(T2)处理的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表现最佳,单行全生育期覆膜(T1)次之,双行凹型垄覆膜+移栽后30 d揭膜(T3)较差。因此,在恩施中低海拔烟区实行单行覆膜、移栽后30 d揭膜为较优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胡麻覆膜栽培中最佳的揭膜时期,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不覆膜(CK)、覆膜后40 d揭膜、覆膜后50 d揭膜、覆膜后60 d揭膜和全生育期不揭膜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揭膜时期对胡麻物候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缩短胡麻出苗时间,提高保苗率8.77%~14.66%,延长生育期4~6 d。但要适时揭膜才能明显促进胡麻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覆膜后40 d揭膜效果最好,该处理下,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均为最大,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1 430.72 kg/hm~2和7 050.0元/hm~2,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马铃薯覆膜栽培的适合揭膜时期,开展了马铃薯覆膜栽培不同揭膜时期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具有提高含水量、增温、增强透光率的作用。在块茎形成期揭膜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7%~24.6%之间、温度保持在12.3~19.8℃之间、光合强度高于覆膜地19.7%,昼夜温差较覆膜地提高0.9℃,经济产投比达到2.65,分别较发芽期、幼苗期、块茎增长期揭膜高14.7%、14.2%和23.3%。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冀西北地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和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进行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水肥管理措施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明显增加春玉米产量,提高春玉米的肥料偏生产力;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虽增加了地膜、滴灌设备的费用,但可实现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喷施除草剂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可节省用工费和水电费。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冀西北地区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旱地地膜覆盖玉米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揭膜处理,其生理性状和产量都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大喇叭口揭膜,由于适当地利用了生育前期覆膜的增温保墒效应,揭膜后又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接纳降雨的数量,因此,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根系活力、功能叶水势、硝酸还原酶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相应变化,早衰现象得到缓减、百粒重增加,产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对高海拔地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威宁烤烟种植地区最佳的地膜使用方法,研究了不覆膜、35d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5d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均能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以全生育期盖膜处理效果最好,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不盖膜处理提高20.9%和48.6%;但35d揭膜处理和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均导致烟碱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以“苏玉9号”为试材,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植株生长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移栽可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干旱条件下膜上灌对玉米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方法]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以露地畦灌为对照,采用不同宽度地膜覆盖进行膜上灌,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层及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的变化。[结果]0~120cm土层,处理Ⅰ(膜上灌处理覆膜宽度为0.75m)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24.6%,处理Ⅱ(膜上灌处理覆膜宽度为1.25m)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25.1%,对照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33%。各生育期膜上灌处理和对照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低于40~80和80—120cm土层。40~8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介于0~40和80~120cm.抽雄开花期,处理Ⅰ和Ⅱ的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和10.5%。在玉米成熟期,膜上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试验在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及不覆膜3种不同处理下,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播种到6月中旬,不同覆膜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SPF-N>UPF-W>UPF-N>SPF-W>ck;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不同覆膜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则表现为:UPFW>ck>SPFW>UPFN>SPFN;8月上旬到玉米收获,不同覆膜处理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同时,玉米产量以行间覆膜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568.8 kg/hm2,较对照增加2000.5 kg/hm2,增产18.9%;UPF处理次之,较对照增加1004.5 kg/hm2,增产10.5%.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以行间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季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春覆膜和播前覆膜,即早覆膜优于晚覆膜。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增加了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率为70.21%,产量为10039.34 kg/hm2,比播前覆膜增产24.81%,水分利用效率30.19 kg/(hm2?mm),比播前覆膜提高15.26%。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使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增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4月选择内蒙古覆膜年限为1~40 a的10个旗县的3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监测点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土壤平均地膜残留量已高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且3个区域残留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北方高原山地区>东北湿润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农户的回收意识更加影响农田残膜量;土壤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且表现为随覆膜年限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残膜含量比例减少,10~30 cm的土层残膜含量比例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面积残膜量(<4 cm2)在深层土壤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内蒙古农田残膜污染较为严重,10 cm以下土层中的残膜量和碎片化呈加重趋势,应加强地膜回收、生物降解膜替代等措施,以缓解区域作物种植体系中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旱地玉米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地区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旱地玉米土壤温度,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分别比常规种植(CK)高出5.4%、13.07%。其中,普通地膜的增温幅度最大,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在10 cm和20 cm土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覆盖方式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常规种植增产219.19 kg/667m2,增产幅度达32.66%。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方式是辽西地区提高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最佳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下农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试验设置普通地膜覆盖(P)、渗水地膜覆盖(SS)、生物降解地膜覆盖(SW)和光降解地膜覆盖(G)4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模式,以露地不铺膜覆盖(CK)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G、SW和P 4种覆膜处理下的碱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在各个生育期内都较CK高,而覆膜之后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则较CK有所降低;大喇叭口期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不同处理间表现为CK > G > SW > SS > P;收获期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SS、SW、P和G处理在0~20 cm土层较CK增幅分别为16.17%、18.97%、16.34%和14.56%,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是收获期最高,SS、SW、P和G处理在0~20 cm土层分别较CK高68.57%、42.86%、42.86%和25.71%;土壤碱性磷酸酶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均与土壤呼吸率和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个生育期的土壤水热和施肥状况不同也会引起土壤酶活性的相应变化。其中,SW和SS处理在玉米生育前期的保温保墒作用最明显,产量最高,相应的碱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最高。因此,生物降解地膜由于其降解特性能达到缓解农田残膜污染的效果,在未来可替代普通地膜推荐应用到旱地玉米中。  相似文献   

18.
覆盖对山地甜柿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薄膜覆盖对山地甜柿园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土壤理化性状和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提高了果园各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了果园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增加了植株根系数量,对叶片数量、质量、叶片大小以及枝条抽生数量、质量和树冠大小、叶面积系数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优化作用。秸秆覆盖有降低生长季节土温和提高冬季土温的作用,薄膜覆盖有增加土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玉米地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研究了地膜覆盖玉米地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确定了夏季覆膜栽培玉米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使地膜使用过程中的放苗问题和地膜回收难题得到解决。[方法]以平铺膜侧播种替代传统的开沟铺膜以及膜上打孔种植方式,并进一步探讨这2种不同的铺膜种植方式下对玉米生长环境参数、产量构成因素、产量以及投入产出比的影响。[结果]平铺侧种方式下玉米苗带上的积温和土壤含水量与开沟铺设和膜上打孔种植没有显著差异,完全能起到铺膜所起的增温保湿的作用,几个产量构成因素也均无显著差异,但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产量也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农民使用平铺侧种方式在省工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约1 050元/hm~2,同时由于地膜没有开沟铺设,所以回收问题也迎刃而解。[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的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