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27±1.0)℃,12D:12L],以杨树、柳树和桑树叶片饲养柳蓝叶甲,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幼虫的发育历期和雌成虫的产卵行为有影响。取食柳树叶的柳蓝叶甲幼虫发育历期长于取食杨树叶的处理,卵孵化率和羽化率也较高;雌成虫在杨树叶上的产卵时间长于柳树叶,但相同条件下雌成虫产卵优先选择柳树叶;试验条件下柳蓝叶甲成虫、幼虫均不取食桑叶;无论取食何种寄主植物,雌成虫大都将卵成块产于幼嫩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2.
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i),属鞘翅目(Cde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1年发生8-9代,以成虫在落叶层地被中越冬:成虫寿命长、产卵多、世代多。幼虫、成虫均可取食危害,从早春一直危害到晚秋,致使叶片残缺不全,严重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质量分数铅胁迫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叶片饲喂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2、3龄和成虫体内SOD、CAT和POD活性以及自由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铅胁迫质量分数的增大,各龄期柳蓝叶甲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低质量分数的铅促使其活性升高,高质量分数的铅使其活性下降,且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和3龄幼虫体内POD活性变化平缓,且明显低于成虫,表明柳蓝叶甲成虫抵抗铅胁迫的能力比幼虫强.  相似文献   

4.
<正>柳蓝叶甲是食叶害虫,危害各种柳、杨等。以成虫和幼虫取食柳、杨叶片,严重将叶片全部吃光,尤其苗圃受害严重。直接影响苗木质量,影响农民的收入。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 mm,全体深蓝色,有强烈金属光泽。头部横阔,触角11节,1~6节较粗,褐色;7~11节粗大,色深褐,有细毛。复眼黑色。前胸背板  相似文献   

5.
<正>1危害及分布1.1柳蓝叶甲。成虫、幼虫危害各种柳、杨树的叶片,苗圃发生较重,大发生时能将苗木和幼树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柳蓝叶甲在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区都有发生。1.2杨梢叶甲。又名杨梢金花虫,俗称"咬把虫",以成虫危害杨树的幼苗及幼树的嫩梢和叶柄,危害严重时能使全部树叶落光,形成光枝、秃梢,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苗圃和防护林带危害尤其严重。受害树种有加拿大杨、小叶杨、北京杨、毛白杨等。杨梢叶甲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都有发生。2形态特征2.1柳蓝叶甲。成虫体长35 mm,近椭圆形,深蓝色,有金属光泽,鞘翅上有排列成行点刻。头部横阔,触角15 mm,近椭圆形,深蓝色,有金属光泽,鞘翅上有排列成行点刻。头部横阔,触角16节较小,褐色,76节较小,褐色,711节较粗大,深褐色,有细毛。复眼黑褐色,前胸背板光滑,横阔,前缘呈弧形凹入。卵椭圆形,长约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检疫性害虫。该虫分为成虫、卵、幼虫及蛹(土茧)4个虫态。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成虫危害稻叶,幼虫危害稻根。成虫沿叶脉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和两头钝圆的白色长条斑。幼虫低龄时在稻根内蛀食,常将根吃成空筒状,3龄后从根内出来咬食稻根。由于根系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1分类及危害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成虫食稻叶,幼虫食稻根。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直接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根系被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根系损坏,植株生长受助、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抽穗成熟推迟,造成减产。一般减产在15%~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2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稻水象甲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检疫性害虫。该虫分为成虫、卵、幼虫及蛹(土茧)4个虫态。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成虫危害稻叶,幼虫危害稻根。成虫沿叶脉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和两头钝圆的白色长条斑。幼虫低龄时在稻根内蛀食,常将根吃成空筒状,3龄后从根内出来咬食稻根。由于根系损伤,使水稻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成虫食稻叶。幼虫食稻根。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在动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根系被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根系损坏,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抽穗成熟推迟,造成减产。一般减产在15—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瓜绢螟和瓜实蝇是丝瓜上危害较重的2种害虫。瓜绢螟幼虫可危害嫩茎和果蒂,造成无头蔓或幼瓜脱落,在植株生长后期,幼虫常啃食瓜果,取食瓜的表皮,呈花斑,或将整个瓜的表皮吃掉呈麻皮状,而后钻入瓜内,取食皮下瓜肉,使瓜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瓜果产量和质量。瓜实蝇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柳蓝叶甲体内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生物碱单体中,保护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其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还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柳蓝叶甲幼虫取食毒性最强的槐胺碱处理的杨树叶片1 h后,幼虫体内酯酶活性显著升高,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相反,幼虫取食毒性较弱的槐定碱后,其体内酯酶活性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幼虫的解毒能力与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温度对三星黄萤叶甲(Paridea angulicollis Motschulsky)幼虫、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时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幼虫期总取食量为9.99 mg,雌性成虫日取食面积为60.51 mm2、雄性成虫则为55.28 mm2;23℃和29℃时幼虫、成虫取食量次之。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幼虫、成虫的取食。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雌虫取食量大于雄虫。在此基础上,建立温度与取食量之间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拟合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正>枸橘潜叶甲又名潜叶绿跳甲、枸橘潜叶跳甲、枸橘潜斧、枳壳潜叶甲(枳壳别名枸橘,最易遭受该虫危害)等。枸橘潜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柑橘产区。本文归纳总结了枸橘潜叶甲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以利于广大果农能够识别该虫并进行科学防治。1.危害症状枸橘潜叶甲的寄主仅限于柑橘类果树,其成虫、幼虫主要危害春梢嫩叶,以幼虫危害最烈。枸橘潜叶甲的越冬成虫将叶片吃成缺刻,当年孵化的成虫则先食叶片背面表皮,  相似文献   

15.
正瓜绢螟和瓜实蝇是丝瓜上危害较重的两种害虫。瓜绢螟幼虫可危害嫩茎和果蒂,造成无头蔓或幼瓜脱落,在植株生长后期,幼虫常啃食瓜果,取食瓜的表皮,使瓜表面呈花斑状,或将整个瓜的表皮吃掉使其呈麻皮状,而后钻入瓜内,取食皮下瓜肉,使瓜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瓜果产量和质量。瓜实蝇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进瓜内取食,受害瓜局部先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内有蛆虫蠕  相似文献   

16.
椰棕扁叶甲为害棕榈科多种植物,例如椰子、玉棕、日本葵等。成虫和幼虫群栖卷心叶和未开展新叶内为害,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和大量虫粪,新叶开展后叶焦黄状,日久整株枯死,剪除受害心叶和新叶。在剪口处喷注马拉松1:1000倍液,可杀死大部分成虫和幼虫,每月一次连续多次使用可根治其害。  相似文献   

17.
1.为害症状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外来广聚萤叶甲对外来入侵豚草的寄主专一性,在野外网室中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幼虫期完成发育所取食的植物(豚草、苍耳)是否影响其成虫在这2种植物大、小株型上的产卵决策。连续观测雌虫的4次产卵量、卵粒大小及其卵孵化情况等。结果表明:成虫在小株型豚草和苍耳上平均产卵数量不受其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影响,但在大株型豚草和苍耳上的平均产卵数量受其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影响。当幼虫取食苍耳发育到成虫后,在大株型豚草上的产卵数量大于幼虫取食豚草的成虫,4次产卵数也差异较大(中位值25~46粒);但两者在大株型苍耳上的平均产卵数量无显著差异,4次的产卵数差异较小(中位值15~20粒)。总体上在豚草上的产卵量均明显多于在苍耳上的。所产卵粒大小(体积)不受幼虫取食植物种类、产卵植物种类及其株型大小的显著影响,但卵孵化率受幼虫取食植物、成虫产卵植物种类及其株型大小等因素互作的显著影响。当在大株型植物上产卵时,在苍耳上产的卵孵化率在幼虫期取食的2种植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豚草上产的卵孵化率存在显著差异:幼虫取食豚草的成虫产的卵孵化率低于其取食苍耳的卵;而在小株型植物上产卵时,卵孵化率不受幼虫期取食植物以及产卵植物的影响。结论:广聚萤叶甲幼虫发育所取食的植物可能影响其发育到成虫后在这些植物上的产卵行为,而幼虫取食苍耳的成虫仍偏好大株型豚草产卵。  相似文献   

19.
柳蓝叶甲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柳树不受柳蓝叶甲危害,以柳蓝叶甲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柳蓝叶甲的识别及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3年试验观察,查明了愈纹萤叶甲的生活史。愈纹萤叶甲以卵越冬,一年一个完整世代。成虫羽化后取食近20日。高温时在葱地及附近背阴处钻入土壤表层或枯叶下呈半休眠状态越夏近90日。幼虫为害葱等作物。成虫羽化初期、成虫越夏复苏后至秋季死亡前三段,防治应以为害最集中的幼虫初改期及成虫产前卵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