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能值分析的休闲农业园区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业休闲园区的特点,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 对福州市龙台山休闲农业园区改造前后进行系统能值对比, 揭示园区改造前后系统内能流、物流的真实状况, 投入产出物质、能量的真实价值及其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真实贡献。结果表明, 园区改造后提高了系统有机能投入的产出率和净能值产出率, 降低了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 增强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农业产业园区废弃物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该研究构建了适合园区规模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某典型奶牛产业园区为案例,将园区现行的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技术(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的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与湿法两相耦合厌氧消化、干法序批式厌氧消化、干法连续式厌氧消化3种不同沼气工程模式进行对比,运用能值理论及计算方法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循环模式进行了评价,选择最适宜园区发展的沼气工程模式。结果表明,该园区能值投入率为17.57,能值产出率为0.41,环境负载率0.33,可持续发展指数1.23,以CSTR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整体效益优于其他3种模式。研究对其他园区的循环农业模式评价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从能值流量、能值经济、资源投入产出、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柴达木盆地1998-2007年循环经济发展概况,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的不可更新资源,属于资源输出型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可持续性也较差,但潜力较大。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能值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将能值理论与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提出一套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指标体系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并以吉林省西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期间,吉林省西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及有效能值的转化率明显提高,种植业与畜牧业耦合程度有所增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明显加强,2004年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是1985年的1.257倍;但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仍是吉林省西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湘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湘潭市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湘潭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运行效率、EL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湘潭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可更新的有机能为主,主要依赖于人力,其所占能值比重由2000年的0.58下降到2008年的0.49,尚处于从传统农业阶段向现代农业阶段转变的过渡时期;能值产出中林业能值产出较大,而种植业和渔业所占比例较小,尤其是渔业,未达到整个能值产出的0.01%;湘潭市农业生态经济环境负载率低,资源空间利用未达到优化配置,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湘潭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较大,波动范围在0.03~0.11之间,说明湘潭农业生态系统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应根据农业的需要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能值投入结构,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长汀县循环农业产业联盟模式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种养结合,将农牧生产废弃物利用并回流坡耕地和开展地力恢复是长汀县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应用能值分析法分析2014年长汀县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和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对照)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循环农业产业联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7.12、49.35、0.44和16.26.同期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20、3.29、0.23和5.17.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高于当地农业生态系统5.92和11.09个单位,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明显带动作用.提出了有关优化循环农业产业联盟的建议:1)控制牧业生产规模;2)扩大有机肥厂生产规模;3)引进更多的种植企业,参与循环产业联盟,利用沼液;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沼气和沼液利用率.通过项目引导构建循环农业产业联盟模式,分析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特征,不仅有助于说明循环农业模式实施效果,也可为循环农业模式自身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能值理论为基础,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安塞为例,通过一系列的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该县的农业系统的能值流动,评价了该县自然环境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分析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实验区发展的可持续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榆林实验区为例,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总量、能值集约度、能值效率角度构建实验区能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指数(SDI)、生态效率指数(UEI)评价了实验区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实验区ESI不断减小,而且处于远大于10的状态,表明该实验区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不发达状态;实验区SDI逐年减小,意味着单位环境压力下的社会经济效益逐年降低;实验区UEI逐年减小,表明城市自组织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再生循环能力有待提高。研究证明能值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对实验区可持续性判定的新途径,该方法对实验区发展水平的评价更为客观,而且能够消除实验区研究类型障碍,进而实现对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实验区可持续水平的评估与比较,对于寻求实验区发展症因和优化实验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杨峪地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后效益。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增加,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由于项目区开发了大面积未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分析认为,在土地开发整理时,要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刚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235-240,246
在综和分析可持续发展学科动态与相关生态学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农业生态系统1998-2007年的能值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德州市农业生态系统总能值用量呈增加趋势,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环境负荷率呈逐渐增加趋势,可持续性发展压力较大.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管理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应积极引进技术,增加劳动力的智力资源能值投入,调整工业辅助能投入,提高能值受益率;并探索建立多层次、高功能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安市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所控制和管理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预测对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和控制农业系统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预测区域生态安全能够为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预警,从而可以尽早提出警报,采取措施有效地抑制、减轻、控制和规范农业生态系统的恶化,最终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武安市1997年至2008年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输入输出,采用灰色预测系统模型,建立了河北省武安市农田的预警系统,为农田的正确使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河北省武安市农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非再生资源的输入和高排放的环境压力,从而使武安市农田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它从1997年的安全降低到2008年的预警,而且在2015年,2020年仍将处于预警的农业生态安全。此外,各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对策,为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值分析的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区域粮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是否可持续成为关系中国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运用能值分析和农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分析了1996年和2006年华北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总量、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至2006年10a间,每公顷总能值投入增长了26.50%,而每公顷能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的剧增,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农业系统产生影响,需要以一个共同基准对农业土地利用强度进行量化。该研究以北京远郊区县为例,将各种形式的社会经济数据用转换因子(能值转换率)转换到太阳能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方法来识别研究区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特征和分类。提取了4个农业投入强度分量和6个产出强度分量,并分别综合成投入强度指数和产出强度指数。通过K-means聚类将农业强度分成6类,其中低投入中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分别占研究区的34%和27%。研究结果表明,PCA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总体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指标,并且能值方法可以将分析数据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使得本研究的结果更具有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物质直燃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需要对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该文应用能值理论,对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进行了能值分析,建立了能表明其功能特征的能值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并以华中某地25 MW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为案例,评价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结果表明:该CDM项目每年获得的2.51×106美元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不仅可有效增大系统的能值产出率,降低环境负荷,使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更具有竞争力;还能使系统能值可持续指标提高到6.45,使之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维持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沼气工程沼液回流以及不回流2种模式的优劣,该研究引入相对能值转换系数和生态投入能值的概念,给出了三沼分配产出能值的方法,并选取D(CSTR工艺)和L(USR工艺)2座具有代表性的沼气工程实例应用,每个工程均设定沼液回流和不回流2种模式相对应,利用能值评价指标对2座工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D工程各项评价指标优于L工程,沼液不回流模式优于沼液回流模式;但当沼气工程无途径消纳产生的沼液时,回流模式可以降低沼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此时沼液回流模式优于不回流模式,L工程周边土地较少,采用回流工艺使环境负载率由2.15降低为1.05,能值可持续指标由0.41增加到0.93。采用何种模式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建议沼气工程每处理每吨VS(鸡粪)需配备的土地为0.5 hm~2/t,处理每吨VS(牛粪)需配备土地0.2 hm~2/t,当周边土地小于需配备土地时,沼气工程应适当采用沼液回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和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EA)是评价区域或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能值生态足迹(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将二者相结合,把系统的外部性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测度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该研究应用EEF方法对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12年系统能值总投入减少了3.15%,而系统的能值产出容量(emergy output capacity,EOC)却增加了6.23%,系统效率显著提高。与1996年相比,2012年该系统的EEF从40.93 hm2减小为39.60 hm2,减少了3.25%,EEF分别是能值生态承载力(emergy carrying capacity,ECC)的16.44倍和15.78倍,生态赤字分别为38.44 hm2和37.09 hm2,减少了3.51%;从系统可持续性看,资源负载指数(resource load index,RLI)减少4.01%,环境负载指数(environmental load index,ELI)减少27.90%,系统外部性降低了8.05个百分点,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ility index,SI)增长了9.64%。总体上看,与1996年相比,201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赤字呈下降趋势,系统的可持续性有所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但资源消耗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粮食生产的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4,自引:32,他引:24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影响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种、肥、药、水。精准耕整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药技术和精准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介绍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机械化精准作业关键技术与机具。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该文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相关机械与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值分析的永定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标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是消除当前农业生产中的负面影响,保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针对当前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计算中,价值受时空动态变化影响较大、投入成本难以准确计量的弊端,借助能值与价值之间的可转化性,给出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体系。选择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流域为研究区,从可更新资源(R)、不可更新资源(N)、物质投入(M)、服务成本(S)的能值计算出发,计算得出永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的总能值为3.80×1016Sej/hm2,其中可更新的能值为1.59×1016Sej/hm2,不可更新能值2.21×1016Sej/hm2。研究区农业生产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为0.1056,流域农业处于严重不可持续状态,应实施农业生态补偿进行调整。借鉴能值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可转化性,为实现流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下游区域政府或受益部门应对上游农业水土流失防护补偿约4亿元。该文研究结果的应用表明,基于能值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