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取正常小鼠、糖尿病2周(DM1组)及20周(DM2组)小鼠的视网膜样本,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存在的部位;免疫印迹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 iNOS、nNOS)的表达;竞争性ELISA法测定硝基酪氨酸含量,检测视网膜损伤程度,探讨一氧化氮合酶与早期糖尿病小鼠(2、20周)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未发现凋亡...  相似文献   

2.
观察糖康抗氧化应激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康高、中和低剂量组和达纳康组,每日灌胃,定期检测大鼠体重和非空腹血糖;第12周末,消化铺片法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病理和形态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视网膜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明显升高,约为正常组的5.33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清及视网膜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以糖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明显降低(P0.01)。糖康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10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 5 3例 ,无微血管并发症 5 3例 ,以及 5 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ISI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IS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62 4,0 .42 8,0 .3 46,0 .3 82 ,P值分别 <0 .0 0 1,0 .0 1,0 .0 5 ,0 .0 1) ,与 ISI呈显著负相关 (r=-0 .3 5 2 ,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液粘度 ,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心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就微血管和中医之“络”的结构、生理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具有类同性;并由此进一步探讨心肌微血管病变与“久病入络”的病理关联性,认为微血管病变可归属中医“络病”范畴,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久病入络”病机特点。从而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产物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DR组),包括31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25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HdG)、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与29例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DC组)和23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1 DR组血清8-HdG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DC组和NC组,DC组明显高于NC组(P均0.05),PDR组与NP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R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DC组和NC组(P均0.05),PDR组与NP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协同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早期。因此,早期干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多年糖尿病患者只知道定期查血糖,却很少检查眼睛,以致眼伤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才就诊,但大都已错过治疗的好时机.其实对眼睛视网膜的损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它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相关.通常患糖尿病10年后50%有眼睛损害,病后25年则95%有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 那么,多年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护眼呢?首先是要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必须按医嘱定时服药,定期查血糖.如血糖控制不满意,需用胰岛素治疗时,也要持之以恒,不可擅自停药.血糖控制好,眼睛病变退行,甚至保持正常视力和眼底.其次是在患病后按医嘱安排饮食及日常生活,还要戒烟酒并做适当运动.因为影响糖尿病的因素不但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都会加重病情,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过分操劳都是不利因素.第三是要定期检查眼睛,以利无病防病,有病及时治疗.糖尿病病变若在一、二、三期,如按医嘱严格控制饮食、按时服药,病情稳定,可使眼底病变好转.一期病变退到正常,二期退到一期,三期病变停止,不继续发展.如在第四期(即为增殖型糖尿病)则只有及早行激光治疗,促使病变退行,减少失明的危险,但若病情持续恶化,眼底病变加重,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出血至玻璃体,出血可机化,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因此,多年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眼睛,把视网膜病变控制在早期,积极保护视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是早产儿眼部血管病变,其发病具有如下特征:正常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停滞和微血管的退化;局部缺血和视网膜缺氧导致血管异常增殖;血管异常增殖导致纤维瘢痕形成和视网膜剥离。本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媒体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具有文字、图像、动画以及视频技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健康教育的多媒体课件对22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其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并与常规护理的209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对照组为佳,两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予以复明片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12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69眼)和对照组27例(52眼),两组均采用降血糖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明片。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的吸收程度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视网膜激光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视网膜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眼底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视力等指标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者占1.33%,对照组为6.67%。结论: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抗VEGF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抗VEGF药物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半年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中医症候、注射抗VEGF次数及总体疗效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4周后,两组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中医症候、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半年后,观察组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中医症候、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抗VEGF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以五年生人参茎叶为材料,提取总皂苷,用30%、50%、8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总皂苷获取不同种类和含量人参皂苷,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对醛糖还原酶(AR)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对AR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AR抑制作用最强的是8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对AR抑制作用超过阳性对照依帕司他(EPS)(P0.01),3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和50%乙醇洗脱人参茎叶皂苷对AR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但没有超过EPS。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人参茎叶提取总皂苷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将82例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以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视野缺损积分、视敏度情况及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30°视敏度、30°~60°视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野缺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通络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蜜环菌多糖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蜜环菌多糖(AMP-1)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联合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裂隙灯观察各组晶体出现初次混浊的时间,比较晶体的混浊程度。比色法测定各组血清及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裂隙灯检查结果显示蜜环菌多糖有明显的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减轻晶体混浊程度的作用。与模型组比,AMP-1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升高的MDA水平,中、高剂量组可升高血清中SOD、GSH-Px水平,且剂量与效果呈正相关。[结论]AMP-1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遗传易感因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研究并阐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韩英 《青海农林科技》2012,(3):63-64,79
不同时期对柠条坚荚斑螟进行了防治试验,通过对不同时期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种浓度下开花前期与开花后期防治两次比开花前期防治一次药效提高6.2%;开花前期防治一次要比开花后期防治一次药效提高46%。  相似文献   

17.
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分析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条件和近年来防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抗病品种的引进筛选,无病种薯基地的建设,和健全晚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科学预测预报,指导田间防治,实现了早防早治,统防统治;以"公共植保,绿色防控"为理念,推广运用药剂浸种、轮作倒茬、整薯坑种、扑灭发病中心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该技术的研究一开始就与动物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主要是通过建立动物疾病模型分析和研究基因治疗各种层面上的问题,但它真正在兽医临床上的研究是近年才开始的。许多试验结果表明,一旦载体的安全性有了保障,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动物重大疫病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在兽医学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