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生物量动态模型评估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量动态模型因所需数据量少、结构较为简单,是常用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多年来,这类模型一直被用于评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金枪鱼鱼类资源。然而,这些评估均未考虑模型的重要结构即剩余产量模式和模型拟合标准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运用典型的非平衡生物量动态模型-ASPIC模型,以渔获量和标准化CPUE为主要数据,评估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重点比较FOX与LOGSITIC两种剩余产量模式、最小残差平方和(SSE)与最小残差绝对值和(LAV)对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显示,剩余产量模式和拟合标准的选用对渔业管理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包括MSY、FMSY、BMSY)有明显影响,且总体而言,前者的影响更大;但在资源开发状态的定性判断上(即过度捕捞与否),上述选用未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在生物量动态产量模型运用中,应根据鱼种和渔业特点,考虑剩余产量模式和模型拟合标准这两个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剑鱼(Xiphias gladius)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旗鱼类鱼种,处于食物链的上端,对其资源评估并制定管理策略,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 JABBA)和它的拓展版JABBA-Select对印度洋剑鱼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资源丰度指数(标准化CPUE)、捕捞选择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JABBA-Select模型因考虑捕捞选择性和生活史信息,对资源状态的评估表现要优于JABBA模型。印度洋剑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估值为3.17万t,当前渔获量为3.01万t,资源处于健康状态的概率为98%。评估结果对种群内禀增长率参数r的先验分布敏感性较小,参数r与环境容纳量参数K的后验分布存在负相关。所建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回顾性误差,模型较稳健。预测分析显示,当总可捕量控制在3.60万t以下时,在2028年前不会处于资源型过度捕捞(overfished)和捕捞型过度捕捞(overfishing)。  相似文献   

3.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权重问题对于渔业资源评估而言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业独立和非独立数据,构建了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利用评估模型估算得出的参数,使用年龄结构种群模拟器(age based population simulator, PopSim)模拟“真实”的资源种群动态以及相应的捕捞动态。针对不同序列的CPUE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因子,同时考虑种群关键参数(自然死亡系数M和陡度h)的错误设置,进行敏感性分析,阐述CPUE权重的错误设置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估算模型中的M和h被正确指定或被低估时,若给具有较高准确性或较长时间序列的CPUE分配更多的权重,模型估算的捕捞死亡系数F和产卵亲体生物量B具有较小的相对误差(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即估算更为准确。同时,对不确定性较高的CPUE赋予更大的权重会使Flast/Fstart的估计值过高,而Blast/Bstart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资源,其资源变动极易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将影响太平洋褶柔鱼种群变动的内禀自然增长率(intrinsic natural growth rate,r)、最大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K)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结合起来,分别构建4种剩余产量模型(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研究SST影响下的太平洋褶柔鱼种群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其中加入环境因子的3种资源评估模型(模型2、模型3、模型4)的偏差信息准则(DIC)的值均小于传统的剩余产量模型(模型1)的DIC值,且以模型4的DIC值最小(132.6),表明该模型评估效果较好。研究认为,2007—2018年,太平洋褶柔鱼的捕捞死亡率Ft普遍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水平的捕捞死亡率FMSY,其捕捞产量普遍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目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种群资源状况受环境影响较大,建议有必要留意因...  相似文献   

5.
科学有效的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基于不变性假设,认为关键种群动力学过程不随时间发生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的关键动力学过程可能随时间发生系统性的变化,形成非静态种群动力学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不变性假设。本文结合近年来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非静态种群动力学过程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生物学参考点和渔业管理理念的影响。分析认为,在非静态种群动力学过程下,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和生物学参考点都需要考虑到关键种群动力学过程的时间变化,需要通过引入外部环境变量或者随时间变化的种群动力学参数,来应对非静态种群动力学过程对资源评估与管理带来的影响。研究建议,基于弹性的渔业管理是我们未来应对非静态种群动力学过程、维持渔业社会-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卢波  张秀梅  高雁 《新农业》2022,(6):66-67
当前,由于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的发展,人们对鱼、虾等水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渔业捕捞业也逐渐增加.但由于海洋过度捕捞和人为造成的水体污染,使全球渔业资源状况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结果,目前全球有523个鱼种,其中80%已被充分开发或过度开发.以更好地保护海洋鱼类种群,尽快恢复海洋生态平衡,恢...  相似文献   

7.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种之一,其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日益受到重视。加强东、黄海日本鲭的资源评估研究是其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基于1979—2019年中国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及辽宁6省2市与日本、韩国的日本鲭捕捞产量以及相关文献的资源丰度指数数据,利用贝叶斯动态产量模型对日本鲭进行了资源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内禀增长率(r)与承载能力(K)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的先验分布影响模型的参数估计,给出合理的r先验有利于提高模型评估的质量;渔获量数据的观测误差精度对模型参数估计及资源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结构的划分仍存在争议,目前无法按种群分别进行资源评估,若按数据统计单元对日本鲭进行资源评估将不利于日本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日本鲭有较大概率(大于60%)被过度捕捞,总可捕捞量(total allowable catch, TAC)低于4.82×105 t时,10年后其未被过度捕捞的概率大于60%。基于当前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存在争议的现状及相应数据收集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60-1995年东海区三省一市历年渔获产量,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海洋渔业产量虽然逐年增加,但远落后于同期捕捞努力量的增幅,而CPUE却有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资源密度的减少,通过渔获物组成分析,渔业资源利用除了对传统资源利用外,还加强了对中上层鱼类如鲐Sheng,马面Tun鲳及虾蟹类等低营养级种群利用,捕捞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整个东海区资源M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通过收集数据和评估种群资源状况,提出科学管理建议,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传统方法在资源评估中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建议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捕捞策略(管理程序)方法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渔业资源量化管理方法体系,并在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经济鱼类资源开发与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捕捞策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传统渔业资源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以及捕捞策略方法的特点、优势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捕捞策略有利于促进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长期可持续利用。针对考虑运用管理策略评价建立捕捞策略的渔业,提出未来应加强渔业与种群生物学基础数据收集、加强种群模拟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以及加快适用于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捕捞策略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等建议,以期为中国应用捕捞策略方法进行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印度洋近海金枪鱼类和马鲛类捕捞量上升较快,但因捕捞者多为个体手工渔业或小型工业渔业,渔业统计不完善,缺少传统资源评估所需的完整数据,因此这些鱼种目前缺乏可靠的评估。为了更好地掌握资源状况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1950—2020年捕捞量数据,运用CMSY模型(Monte Carlo Catch-MSY)、DB-SRA模型(Depletion-Based Stock Reduction Analysis)和OCOM模型(Optimized Catch-only Assessment Method)三种数据有限评估方法对圆舵鲣(Auxis rochei)、扁舵鲣(Auxis thazard)、巴鲣(Euthynnus affinis)、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斑点马鲛(Scomberomorus guttatus)、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这六个鱼种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基于相对生物量(B/BMSY)和相对捕捞死亡率(F/FMSY)进行判断,扁舵鲣和斑点马鲛的当前资源状态较为健康(P(B/BMSY>1)=78%,P(F/FMSY<1)=67%;P(B/BMSY>1)=78%,P(F/FMSY<1)=55%),圆舵鲣和巴鲣有较大概率处于捕捞型过度捕捞状态(P(B/BMSY>1)=78%,P(F/FMSY<1)=33%;P(B/BMSY>1)=78%,P(F/FMSY<1)=45%),青干金枪鱼和康氏马鲛有较大概率既处于捕捞型过度捕捞又处于资源型过度捕捞状态中(P(B/BMSY>1)=33%,P(F/FMSY<1)=44%;P(B/BMSY>1)=55%,P(F/FMSY<1)=33%)。三种模型中,CMSY模型和DB-SRA模型给出的MSY估计值接近,CMSY模型给出了最为谨慎的评估结果(六个鱼种均存在过度捕捞),而OCOM模型给出的结果最为乐观,表明三种模型对这六个鱼种的资源状况判断有一定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参数r以及Bend/K的先验设定均会对CMSY模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DB-SRA模型对Bt/K敏感,对K较为稳健。从结果上来看,三种模型均可以用于对近海小型金枪鱼和马鲛类的资源评估,但单一方法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差。建议在使用数据有限的评估方法时,采用多组参数以及多个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更全面的获得种群资源状况。本研究可以为印度洋近海小型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头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之一,对该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是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鱼类种群,头足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种群结构复杂等生物学特点,且其资源量极易受到海洋环境波动的影响,使得头足类种群动力学和资源评估研究与传统鱼类资源相比面临着更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总结了头足类的生活史特征及其资源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资源评估的影响,并梳理了主要评估模型对头足类资源评估的适用性。分析认为,当前经过改进的衰减模型和剩余产量模型应用最为广泛,但仍无法制定出具有时效性的渔业管理措施。为此,文章从提高输入参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开展长期系统的资源环境调查和开发新的评估模型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头足类资源评估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合种群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评估和管理策略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为例,利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Schaefer模型分单一种群和复合种群2种种群方案,对其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其管理策略做了风险分析。研究表明,年渔获量数据和资源丰度指数数据为贝叶斯资源评估模型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单一种群方案和复合种群方案下的模型参数的预测值及估算的最大可持续产量接近,单一种群方案下的捕捞死亡率低于限制参考点F_(lim),复合种群方案下的南部种群存在捕捞死亡率大于限制参考点F_(lim)的年份,但随着捕捞死亡率的减小资源量恢复到良好水平。决策分析表明,在单一种群方案和复合种群方案下,当收获率设定为0.3及以下时,资源能够保持在可持续利用的良好水平,保守的管理策略可将收获率设定在0.2至0.3,相应的持续渔获量为80万t左右。  相似文献   

13.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种类,也是中西部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温带金枪鱼物种。2019年中西部太平洋海域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总渔获量为85 050 t,其中96%的渔获量由延绳钓渔船捕捞,我国延绳钓船队捕捞量占了三分之一,为该海域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捕捞第一大国。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于2005年首次通过了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措施,旨在限制公约区20°S以南的捕捞努力量。通过分析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路线图和新修订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养护管理措施,建议废除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管理措施中关于我国在20°S以南作业船数为70艘的限制,拓展作业海域,积极与太平洋岛国开展长期租赁安排入渔机制。探讨了南太平洋岛国提出的基于专属经济区的渔业管理制度对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的影响,为中国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今后的调整方向及应对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Historical overfishing and the recent collapse of coastal ecosystem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cological extinction caused by overfishing precedes all other pervasive human disturbance to coastal ecosystems, including pollution, degrad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Historical abundances of large consumer species were fantastically large in comparison with recent observations. Paleoecological,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data show that time lags of decades to centuries occurred between the onset of overfishing and consequent changes i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because unfished species of similar trophic level assumed the ecological roles of overfished species until they too were overfished or died of epidemic diseases related to overcrowding. Retrospective data not only help to clarify underlying causes and rates of ecological change, but they also demonstrate achievable goals for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astal ecosystems that could not even be contemplated based on the limited perspective of recent observations alone.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地考察,在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并依此方法,科学地测算了福建省2010年、2020年耕地理论、可实现、实际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2010年福建省耕地理论产能可满足该省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粮食消费需求,但可实现、实际产能却均未能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2020年福建省耕地理论人口承载力尚具有一定潜力,但可实现、实际人口承载力均已超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