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2.
木霉生物学特性及拮抗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根围、叶围、种子和球茎等环境中的拮抗性真菌,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木霉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有很多报道,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用于防治多种真菌病害。研究木霉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有利于木霉菌在植病生防领域的开发利用。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 运用生物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薯块活体抑菌测定表明, 该木霉对接骨木镰孢Fusarium sambucinum?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和AG5)等病原真菌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具有抑制作用?对峙培养试验结果显示, 该木霉对上述病原菌的生长具有拮抗作用, 平均抑制率均超过50%, 且该木霉生长速度快于上述病原真菌, 以竞争生长方式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 该木霉可通过缠绕或并行生长等方式寄生在上述病原真菌菌丝上?以上结果表明,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拟康宁木霉具备良好的生防潜力, 可为马铃薯种植中多种真菌病害的统防统治提供良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方法对木霉UT-4分生孢子萌发的不同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pH 4~6和高湿环境是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有机氮源的蛋白胨和无机氮源(NH_4)_2SO_4以及碳源中的麦芽糖和乳糖对木霉孢子萌发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萌发率较低;光照对其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100  
 分别在体外及温室测定了筛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82)和Tricho-derma sp.(NF9)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82和NF9对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刺腐霉P.spinosum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在对崎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或2~3和2。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82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白绢病菌,立枯丝核菌及瓜果腐霉20天后,黄瓜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6、5%,28.4%和81。2%;用T82和NF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黄瓜种子,人工接种白绢病菌11天后,黄瓜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4%的20%。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木霉T82对白绢病菌菌丝和菌核的重寄生以及木霉T82和NF9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穿入及寄生。作者认为重寄生可能是试验木霉菌株T82和NF9对白绢病菌和立枯丝核菌的主要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和腐霉菌对棉铃疫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纸对峙法观察到4种木霉(S-327,BT-12,BT-95,T-594)和寡雄腐霉(P.O.)对棉铃疫霉的营养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没有看到明显的抑菌圈。生物测定试验表明,拮抗菌不仅对棉铃疫霉有直接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护棉铃不受疫菌侵染。在5种拮抗菌中,P.O.和BT-12可能是防治棉铃疫病比较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分中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绿色木霉的拮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从5种不同林分土壤生态系中分离出放线菌576株,其中对绿色木霉有拮抗活性的有6株。该6株放线菌对绿色木霉和香菇菌存在拮抗性差异,以及对热处理(121℃/30min)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其中以C6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最小,同时对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生防棘孢木霉T3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具有生防潜力的棘孢木霉,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法从长白山土样中分离筛选出木霉菌株T31,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法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所分离的菌株T31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该菌株对8种靶标菌的抑菌率在44.49%~77.91%之间,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腐霉菌Pythiumuhtimum sp.及镰刀菌Fusarium sp.均有较强生长竞争优势,对玉米灰斑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具明显重寄生作用。菌株T31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产孢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6。持续光照可以促进木霉菌孢子产生,Zn2+、Mn2+、Ca2+和Mg2+利于菌丝生长,但是高浓度的Fe2+和Cu2+抑制菌丝生长,Mn2+和Mg2+可促进产孢。此外,与普通木霉菌相比,该菌株具有耐寒性及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合欢枯萎病是导致多年生合欢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含毒培养基法分离筛选健康合欢植株根际土壤中的潜在拮抗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合欢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得到11株对合欢枯萎病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5-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峙培养6d,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76.88%和84.08%,两种病原菌在含6.67%拮抗菌孢悬液(孢子浓度1.0×107个/mL)的平板上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菌株5-2可缠绕病原菌菌丝体并寄生生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优良的拮抗作用,防治效果达78.26%和57.89%。通过形态学和ITS-TEF1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5-2鉴定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综上所述,菌株5-2对合欢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合欢枯萎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木霉对土传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木霉对土传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王伟赵谦杨微(东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哈尔滨150030)ANTAGONISMOFTRICHODERMAVIRIDET2AGAINSTSOIL┐BORNEFUSARIUMPATHOGENSWANGWeiZHAOQianY...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扩宽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T-51菌株的生防应用范围,该研究测定T-51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及其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核的重寄生能力和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T-51菌株在26℃下菌丝生长最快,生长速度达到2.5 cm/d,在20℃光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达到1.64×109个/皿,26~28℃光照条件下适宜T-51菌株分生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中硫酸铵和硝酸铵适宜T-51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供试碳源中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T-51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果糖和乳糖适宜T-51菌株产孢;T-51菌株能够重寄生灰葡萄孢菌核,当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个/mL时,重寄生效果最好;T-51菌株对核盘菌属Sclerotini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植物病原真菌重寄生能力较强,对镰刀菌Fusarium spp.、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稻瘟菌Mag...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辽宁省疽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致病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了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SYND-12与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亲缘关系最近,位于同一分支,并与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zeae聚为一类,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引起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zeae(Narita et Hiratsuka)Dingley。该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7,光照条件为全黑暗,适宜的碳、氮源和培养基分别为蔗糖、硝酸钾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其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它最适宜生长条件与菌丝相同,该病菌在添加不同氮源的水琼脂培养基中均不产生分生孢子;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28℃、p H 8、光暗交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单一氮源条件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以苹果砧木实生海棠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测试了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再植海棠的促生作用,然后对该菌剂的可分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HS2为靶标菌,测试分离获得的10株菌株的拮抗效果,并对拮抗效果显著的1株真菌菌株和2株细菌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达87.78%;经该菌剂处理后,再植海棠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及叶面积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51、2.00、5.74、5.21和2.83倍,表明该菌剂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菌株HS2的抑制率达到68.59%,并从中分离到7株真菌菌株,3株细菌菌株。其中,拮抗效果高于80.00%的真菌菌株有1株,细菌菌株有2株。经鉴定,真菌菌株MMTL-1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细菌菌株BM-01和BM-03均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红掌组织中分离和筛选对多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选择拮抗作用较好的菌株进行抑菌谱和拮抗作用测定,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红掌的促生作用和对红掌细菌性疫病的防效。结果显示,在健康红掌中共分离得到237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Y-54的拮抗作用最强,其50倍发酵液对红掌细菌性疫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37.78%;同时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的抑制率达86.42%。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Y-54鉴定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菌株Y-54的50倍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红掌叶长、叶宽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施药14 d和28 d后对红掌细菌性疫病的防效分别为62.94%和59.56%,与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表明菌...  相似文献   

15.
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 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李树上新纪录害虫北亚脉扁蜂Neurotoma sibiric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亚脉扁蜂在吉林省吉林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5~15 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越冬。每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从5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单雌产卵量为13~43粒,卵期5~9 d。6月上旬为北亚脉扁蜂幼虫为害盛期,幼虫为6龄或7龄,幼虫期14~21 d,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越冬。北亚脉扁蜂幼虫在李、紫叶李、杏、榆叶梅4种寄主上均可完成发育,在自然条件下李树受害率可达100%,紫叶李树受害率为40%,杏树受害率为20%。北亚脉扁蜂天敌有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2种姬蜂及1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玉米内生菌L10的分离、鉴定及拮抗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获得对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玉米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成熟健康玉米茎秆中筛选禾谷镰孢拮抗菌株,并分析其抗菌谱;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盆栽生防试验检测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了164株玉米内生细菌菌株,其中L10菌株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半径达1.68 cm;该菌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des、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共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尤其对禾谷镰孢抑制效果最佳;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L10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10菌株脂肽类物质对禾谷镰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盆栽生防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玉米茎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表明菌株L10对玉米镰孢茎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8.
烟嘧磺隆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得到烟嘧磺隆的高效降解菌株,并了解其降解特性,从烟嘧磺隆生产厂家污水处理池中筛选得到1株可高效降解烟嘧磺隆的菌株ND1,经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30℃、150 r/min条件下,该菌株3 d内可将200 mg/L的烟嘧磺隆降解98%以上;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检测其降解产物,发现该菌株可作用于烟嘧磺隆的磺酰脲键,使其桥键发生断裂而产生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和磺酰胺。  相似文献   

19.
番茄早疫病菌抗啶酰菌胺菌株的适合度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直径法和孢子萌发法探讨番茄早疫病菌抗啶酰菌胺菌株的适合度变化和生物学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可稳定遗传;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减慢,产孢量明显增多,病斑直径达8.5 mm以上,致病力显著增强,产毒量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啶酰菌胺对抗性菌株的防效显著下降为64.17%~33.49%;抗性菌株的最适p H范围变宽为5~9;中抗菌株的最适温度(25℃)、最佳碳源(淀粉和乳糖)和氮源(蛋白胨)没发生变化,但高抗和极高抗菌株的最适温度范围变宽为25~30℃,最适碳、氮源发生了变化。其中,高抗菌株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大豆粉;极高抗菌株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玉米粉和蛋白胨。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啶酰菌胺产生抗性后,较易存活而形成优势群体,因此需采取一定措施延缓抗性的发展、延长啶酰菌胺的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20.
拮抗菌株xj063-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室内防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菌株xj063-1的最优发酵条件,以菌体生物量和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的发酵液在离体枣果上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当装液量为50 m L时,拮抗菌株生物量OD600为1.987,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7.1%;接种量为装液量体积的4%时,生物量OD600为1.573,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59.7%;初始p H 7.0时,其OD600为1.905,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5.6%;温度在30℃、转速180 r/min时,OD600分别为1.969和1.982,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2.2%和61.2%。拮抗菌株优化后的发酵液通过预防法处理后的枣果的病斑面积为4 mm2,对照发病面积为121 mm2,抑制率为96.7%;通过治疗法处理后的枣果的病斑面积为12.25 mm2,抑制率为89.9%,表明菌株xj063-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