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不同贮藏期大豆蛋白对千页豆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期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对千页豆腐品质的影响,该文首先研究了贮藏期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贮藏期对大豆蛋白制备千页豆腐的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贮藏期的大豆蛋白分别采用了凝胶质构特性、感官评价、羰基含量、大豆蛋白亚基以及巯基的测定,并采用拉曼光谱对大豆蛋白二级结构、二硫键构型以及侧链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千页豆腐的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千页豆腐的感官评价变差,由88分降低至44分;其凝胶网络结构逐渐疏松;大豆蛋白羰基含量逐渐上升;巯基含量逐渐下降;二级结构含量改变;凝胶硬度呈下降趋势,硬度值低于234 g时,将无法达到千页豆腐的质量要求。这表明在贮藏期内SPI发生了氧化,导致大豆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凝胶性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藏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究冻藏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处理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凝胶特性变化及评估不同热处理对SPI凝胶冻藏特性的影响。该文以65、90和135℃3个不同温度处理所得SPI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65SPI、90SPI和USPI),采用离心法、质构分析法、可溶蛋白含量测定和电泳等方法对其冻藏过程中的凝胶持水性、凝胶硬度、凝胶弹性、可溶蛋白含量及亚基组成和凝胶作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冻藏时间延长,不同温度处理SPI凝胶持水性、凝胶弹性和凝胶可溶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凝胶硬度呈增大趋势。凝胶持水性、弹性的下降和凝胶硬度的升高标志着凝胶品质的劣变。不同温度处理对SPI凝胶的冻前凝胶特性和冻藏特性有较大影响,65和90℃的温度处理降低了冻前SPI凝胶的持水性,增强了冻前SPI凝胶硬度,有更多的β和B亚基参与了凝胶形成,冻藏前后的亚基组成没有变化;超高温瞬时加热(ultra high temperature,UHT)处理则降低了冻前SPI凝胶硬度,冻藏过程中可溶蛋白含量大幅下降且可溶蛋白中β和B亚基含量下降。3种温度处理SPI的凝胶劣变程度均高于未处理SPI。加热处理会造成SPI发生部分或完全变性,变性后疏水基团的暴露会加快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聚集速率,进而增大粗糙凝胶结构形成的几率,而粗糙凝胶网络在冻藏过程中其劣变程度更甚于未加热SPI。由此可知,加热处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凝胶硬度,但会加速其凝胶品质冻藏劣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超声作用对不同比例大豆-乳清混合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该试验以大豆蛋白与乳清蛋白为原料,对粒径、ζ-电位、内源性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结构性质,以及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质构、持水性等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SPI-WPI(soy protein isolate-whey protein isolate)质量比为5:5时,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最大(65.5 m2/g,16.3 min),同时粒径分布由双峰转为单峰,体积平均粒径D[4,3]达到最小值(205.6 nm)、ζ-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21.4m V),此时混合体系稳定性最好。内源性荧光光谱显示有荧光物质释放,荧光强度持续增强,说明超声处理改变了混合体系蛋白结构。超声处理后混合蛋白比例在5:5时,具有最佳的凝胶性质,硬度达到最高(475.61 N),持水性达到最大(85.32%),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一致,显示此时混合蛋白体系形成致密、均一、有规则凝胶网络结构。该研究可为大豆-乳清混合蛋白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麦麸结构层粉体静电场分离的可行性,该文以高纯度麦麸糊粉层和外果皮粉体为原料,研究其介电性、导电性和电晕带电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麦麸粉体的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最终趋于一致;当频率较低时,外果皮的相对介电常数明显低于糊粉层;当频率为300 MHz时,两者的介电常数之比最大达5.3;麦麸粉体的导电性差,糊粉层粉体的电阻率为2300MΩ/cm,为外果皮电阻率的5倍;经正电晕带电后,糊粉层粉体所获电荷量约为外果皮的1.7倍,具有明显差异;单位质量麦麸粉体所获电荷量随电晕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而随麦麸粉体的含水率和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总之,麦麸结构层粉体的介电性、导电性和电晕带电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利用介电泳和电晕带电后的静电场分离技术对麦麸结构层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5.
空化射流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探究空化射流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将不同浓度(2%和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在不同时间(2、4、6、8、10 min)下进行空化射流处理,以未经处理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作为对照,探究空化射流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时间的空化射流处理可以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含硫氨基酸含量、溶液平均粒径和7S亚基、A亚基含量,引起蛋白乳液的ζ-电位绝对值和界面蛋白含量的升高和弹性模量出现增大的趋势,进而显著增强蛋白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2%浓度下相比最低值提高248.94%和95.58%,5%浓度下相比最低值提高70.29%和101.83%,并且其改性处理的最佳时间受蛋白浓度所影响。这表明空化射流物理场可以通过改变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和乳液界面特性调节其乳化活性,为大豆分离蛋白改性和空化射流物理场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及功能性质,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对天然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高压高剪切处理并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微粒,考察压力(60~100 MPa)对大豆分离蛋白微粒尺寸、功能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探究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逐渐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大幅度减小,粒径分布曲线向左侧移动,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在100 MPa时大豆分离蛋白粒径减小了1 631%,粒径曲线分布较宽。在60~100 MPa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加。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微粒的分散性指数(Protein Dispersibility Index, PDI)和功能性质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在100 MPa时大豆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了172.98%,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约28.71%和77.82%,持油性增加了约123.76%,起泡性随时间的变化其泡沫高度也均有所提高。由扫描电镜图可以观察到,未经过高压均质的大豆分离蛋白粒子呈聚集状态,球状的表面向内凹陷,经过高压均质联合冷冻干燥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微粒呈现网络结构。在高压和高剪切力的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微粒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表面疏水性随之增加,静电斥力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化是蛋白质的溶解性等功能性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溶解性等功能性质的提高有利于大豆分离蛋白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进一步为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葵花粕中分离蛋白的成分及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以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后的葵花粕为原料,通过盐提酸沉法提取其中的分离蛋白,并对其进行组分分析、氨基酸成分分析、电泳图谱分析和凝胶色谱分析,同时对其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葵花籽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FAO必须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比赖氨酸含量较低,功能特性好于或接近大豆分离蛋白。葵花分离蛋白含有3个主要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380×103,100×103和27×103,绿原酸与分离蛋白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西洋梨气调贮藏不同时间后货架期品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西洋梨不同气调贮藏时间出库后货架期品质的变化,将西洋梨品种“阿巴特”在1.8%±0.2% O2,0.8%±0.2% CO2气体体积分数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间贮藏。结果表明,与冷藏相比,贮藏期内气调贮藏可显著地抑制西洋梨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降低果实出汁率、淀粉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并推迟乙烯高峰的出现时间,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上升;货架期间,不同贮藏期出库果实自货架6 d起气调贮藏与对照相比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速率和色泽变化较快,果实的出汁率和淀粉酶活性明显上升,同时果实的乙烯释放明显加快。气调贮藏与对照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贮藏期果实品质的下降,其中气调贮藏90 d、货架8 d的西洋梨果实能获得较好的后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带鱼鱼糜制品品质,以鱼糜蛋白组成、TCA-溶解肽含量及其凝胶强度等为指标,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对带鱼鱼糜蛋白降解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鱼糜蛋白的降解与温度显著相关,随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重链(MHC)逐渐降解,TCA-溶解肽含量增加,在70℃时达到最高值(1.3μmol酪氨酸·g~(-1))。添加STI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带鱼鱼糜凝胶劣化样品和凝胶化样品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降低TCA-溶解肽含量。当STI添加量为0.10‰时,凝胶劣化样品和凝胶化样品的TCA-溶解肽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13和0.30μmol酪氨酸·g~(-1),凝胶强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14.74 g·mm和1 262.28 g·mm,而失水率分别下降为5.44%和3.76%;电镜微观结构显示,此时凝胶结构更致密、均匀,但凝胶白度值轻微下降。因此,STI可有效提高带鱼鱼糜制品品质,从而为生产高品质的带鱼鱼糜制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鲜带鱼不同贮藏温度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简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佟懿  谢晶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301-305
为了研究鲜带鱼在冷链流通中的品质变化与货架期,通过不同温度下的贮藏试验研究了鲜带鱼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将鲜带鱼贮藏在268、273、278、283和293 K条件下,测定了鲜带鱼的总菌落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鲜度指标(K值)与感官品质指标的变化。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基础之上,建立了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和鲜度指标(K值)与贮藏时间及贮藏温度之间的动力学模型。试验表明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对总菌落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鲜度指标(K值)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菌落总数变化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71.26 kJ/mol和3.987×1013,挥发性盐基氮变化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68.86 kJ/mol和2.159×1012,鲜度指标(K值)变化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41.26 kJ/mol和2.539×107。结果表明,鲜带鱼的总菌落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鲜度指标(K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迅速,其感官品质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迅速。该试验建立的带鱼货架期预测模型所获得货架期预测值准确率达到±10%以内,可根据菌落总数、T-VBN值及K值在268~293 K范围内,对带鱼的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颗粒物料在穿流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利用自制的干燥试验台,在不同的干燥条件下以膨化饲料颗粒为例进行了穿流干燥试验。分析了通风方式(单向通风和换向通风)、热风温度(90和100℃)、床层厚度(5、7.5、10、15、20 cm)对其干燥动力学及干燥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床层厚度为15 cm,干燥至30 min时,换向通风的干燥不均匀度为10%,而单向通风的干燥不均匀度为23%,因此,换向通风比单向通风物料的水分均匀性提高,但不能提高干燥速率。当床层厚度为20cm,干燥将要结束时,100℃干燥的干燥不均匀度比90℃干燥要高6%,即温度越高,物料的干燥不均匀度越大。单向通风试验在床层厚度为10cm、热风温度为100℃时,会出现整体床层的"表观恒速干燥"现象;当床层厚度大于10cm时,会出现短暂的干燥速率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类大豆蛋白粉对面包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索大豆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剂在面包中应用时,对面团物理特性和焙烤特性产生的影响,该文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大豆蛋白制品,包括大豆分离蛋白、灭酶全脂粉、活性全脂粉、活性脱脂粉、灭酶脱脂粉对面团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和焙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的吸水率与大豆蛋白粉氮溶解指数显著相关,面团的抗拉阻力受大豆蛋白添加量的影响明显。大豆蛋白粉的加入,对面包比体积产生不利影响,下降趋势与大豆蛋白粉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显著相关。大豆蛋白粉有软化面包质地的作用,活性全脂粉表现最为明显。大豆蛋白粉的加入量占面粉质量分数的3%时,对面包口感影响不明显,当加入量超过面粉质量分数的7%时,容易出现发粘和豆腥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苹果贮藏末期表皮病害的预测,以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为试材,通过苯胺兰染色的方法,研究了苹果采后苯胺兰染色与果实贮藏末期几种表皮病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富士苹果采后苯胺兰染色指数与贮藏末期的好果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果实苯胺兰染色的级别与二氧化碳伤害指数和腐烂指数密切相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779和0.8394,但苯胺兰染色的级别与贮藏末期果实的虎皮病和皮孔斑点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苹果采后苯胺兰染色可用于预测果实贮藏末期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油梨市场油梨进口储运过程中储藏时间和品质变化难以把控及油梨损坏严重等问题,对常温常湿((25±1)℃、75%相对湿度)条件下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及感官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监测其在常温后熟过程中的内在变化规律,对色差、硬度、呼吸速率、质量损失率与果肉受喜爱程度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利用无损检测指标色差a*值与储藏时间之间logistic方程,建立油梨后熟时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油梨平均单果质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每日质量损失率和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果皮色泽在储藏时间小于3d时显著增加,其后趋于平衡,而果肉硬度表现相反的趋势,干基质量损失率、色泽(L*,a*和b*值)和硬度均与感官喜爱度呈显著相关性(P0.01)。基于色差测定的无损、快速、便捷,选取色差a*值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色差a*值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为0.993。模型的检验发现,在色差a*值4时,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96,说明该模型在果皮色差a*值4时可以用于油梨常温后熟期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为油梨品质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杂质类型与含量的控制是中国粮食流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性清除危害性较大的杂质,减轻或避免储藏过程中杂质导致的危害,旨在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减少储粮损失。该文在30℃、相对湿度为80%~90%储藏条件下,就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微生物活动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下物杂质通过其携带微生物间接影响小麦储藏品质。在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下,筛下物杂质可增加粮堆局部带菌量,并使其品质劣变;筛下物杂质携带霉菌越多,小麦品质变化越快。相关性分析可知:外部霉菌量、内部霉菌检出率与脂肪酸值呈显著正相关(r=0.799、0.602),与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储藏品质影响较大,在小麦入库前宜尽可能地将筛下物杂质除净以减轻或避免储藏过程中杂质对小麦储藏的危害,增加小麦储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肉羔羊育肥秸秆配合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肉羊羔羊育肥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参数不当造成的生产率低、成型颗粒质量差、能耗高等问题,以麦秸秆、玉米粒为主要试验材料,以原料精粗配比、物料含水率和喂料速度为试验因素,以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粉化率、纯工作小时生产率及吨产品能耗为试验指标,对肉羊羔羊育肥秸秆配合颗粒饲料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物料含水率、原料精粗配比、喂料速度对颗粒饲料成型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满足行业标准要求的密度、成型率、粉化率数值基础上,确定了各因素合适范围;采用正交试验法、极差法、方差法及综合平衡法,试验分析了3因素对各项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确定了肉羊羔羊育肥秸秆配合颗粒饲料部分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组合A_3B_1C_3。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精粗配比4∶6,物料含水率17%,喂料速度500 r/min时,颗粒密度为1 116.48 kg/m~3,成型率为99.51%,粉化率为7.36%,纯工作小时生产率达到716 kg/h,颗粒密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成型率与纯工作小时生产率达到最高,粉化率虽然不是最低,但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研究结果为肉羊羔羊育肥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探究豆粕、棉粕、菜粕、酒糟蛋白(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乙醇梭菌蛋白5种蛋白原料及其混合粉料的营养指标和理化性质的差异,确定影响颗粒饲料质量和制粒能耗的关键指标,对5种蛋白原料的制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豆粕为对照组,仅改变蛋白原料,采用相同的加工参数制备颗粒饲料,比较不同蛋白原料的制粒效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结果表明:在原料营养指标和理化特性方面,乙醇梭菌蛋白具有高蛋白含量、高蛋白溶解度、低脂肪、低纤维的特点,棉粕具有高纤维的特点,菜粕具有高纤维和低蛋白溶解度的特点,DDGS具有低蛋白和高脂肪的特点。蛋白原料吸水性强弱排列顺序为乙醇梭菌蛋白、豆粕、棉粕、菜粕、DDGS,水溶性与之相反。乙醇梭菌蛋白组和棉粕组的制粒能耗较高,豆粕组的制粒能耗最低;棉粕组和乙醇梭菌蛋白组的修正耐久性(Modified Pellet Durability Index,MPDI)较高分别为92.72%和90.57%,菜粕组的MPDI最低为79.68%;乙醇梭菌蛋白组的硬度最高为130.95 N,DDGS组的硬度最低为74.26 N;乙醇梭菌蛋白组的糊化度最高为45.56%,DDGS组的糊化度最低为31.36%。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蛋白含量、蛋白溶解度和吸水性的增加会提高颗粒饲料硬度、PDI和MPDI;粗纤维含量、蛋白溶解度和吸水性的增加会增加制粒能耗。综合分析5种蛋白原料制粒特性,由高到低排序为乙醇梭菌蛋白、棉粕、豆粕、菜粕、DDGS。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颗粒饲料时蛋白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机器视觉的番茄内部品质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番茄内部品质的实施快速检测,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了番茄内部品质预测方法的研究。首先设计开发了番茄图像采集机器视觉系统,可分别从3个不同高度:0.5、1、1.5 m和6个不同方向:上、下、左、右、前、后采集番茄图像。视觉系统利用4个卤素灯作为光源,内部亮度恒定为600 lx。然后收集了68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番茄样本,样本根据是颜色从未成熟阶段(绿色)到成熟阶段(红色)被分为了5个等级。在利用开发的机器视觉系统采集了番茄样本的图像之后,通过RGB色彩模型、L*a*b*色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