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XG1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液经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保留时间为15.757 min的除草活性物质Ⅰ。本研究证明,菌株XG1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并为今后分离纯化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开发新型细菌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源除草剂,本研究对青海青稞酒糟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草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抑草活性菌株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6株酒糟菌菌株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种子发芽的抑制率达到50.00%以上,菌株JZ1-1-9的抑制活性最高.酒糟菌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芽长、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  相似文献   

3.
土壤链霉菌CaiF1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张茜  曾建民  李少华  谭志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37-21039
[目的]从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并研究该物质的活性。[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粉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活性研究。[结果]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抗菌物质得到分离纯化;该物质在pH 2.0~10.0、100℃和紫外照射24 h条件下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69.7%。[结论]分离纯化的土壤链霉菌CaiF1抗菌物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其结构鉴定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并研究该物质的活性。[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粉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活性研究。[结果]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抗菌物质得到分离纯化;该物质在pH2.0-pH10.0、100℃和紫外照射24h条件下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69.7%。[结论]分离纯化的土壤链霉菌CaiF1抗菌物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其结构鉴定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程亮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7):1074-1079
为明确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中除草活性物质,以野燕麦种子为靶标,采用活性追踪法,对燕麦镰刀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和活性测定。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洗脱得到的馏分24~27对供试杂草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其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4~27,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5∶1的混合液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TLC),通过生物测定结果表明,Rf值在0.47~0.58的活性条带对野燕麦有较强的除草抑制活性,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达到5级。HPLC分析发现,该活性条带主要含有3个组分,最大吸收峰在260n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6.378、19.721和22.403min。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源微生物,本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江苏大丰盐沼湿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并通过菌丝块法检测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进而利用柱层析分析其活性成分;结果共分离得到235株细菌,其中好氧细菌92株,厌氧细菌143株;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65株至少对1种测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30%以上,其中好氧菌39株,厌氧菌26株。从好氧和厌氧菌株中分别选取3株和1株具有不同抗菌类型的菌株进行大批发酵,用不同的方法对发酵液吸附,分离和纯化,获得抗真菌活性组分。可见,海岸盐沼湿地土壤中蕴涵着大量的细菌种群,约有28%的细菌菌株能够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其中Y6、Y156和Y96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极性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高絮凝活性菌株,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考察发酵液加入量、Ca2+浓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絮凝活性的芽孢杆菌MBFF6,其絮凝率可达95.7%;根据细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加入的菌液体积分数2%,Ca2+浓度4.5 mmol· L-1,pH 7.0;该微生物絮凝剂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多孢木霉HZ-31菌株的除草活性物质,对其活性成分进行逐步分离。采用种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分离最佳活性组分。结果表明,HZ-31菌株发酵滤液活性高于发酵液,发酵滤液对野燕麦和油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0.00%和91.67%。4种有机溶剂萃取物对7种杂草叶片的致病效果由强到弱表现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氯仿相。4种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在5 mg/mL浓度下对野燕麦和油菜的种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除乙酸乙酯外,其余处理的发芽抑制率为100%。3 mg/mL浓度下正丁醇粗提取物能完全抑制野燕麦和油菜种子的萌发。因此,粗提物活性测定以离体叶片和种子萌发结果为依据,检测HZ-31菌株活性物质最佳有机相,最终确定最佳活性组分在正丁醇相中。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用抗生素的筛选过程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放线菌.经测定,其代谢产物对多种病原真菌及害虫、杂草靶标有良好的活性.时产生菌进行常规分类鉴定及分子鉴定后,确定其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s)的一个菌株.对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生物测定,经HPLC及MS分析,根据紫外光谱、分子量及碎片峰的分析,确定其活性物质为巴菲霉素.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玉林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淡色生赤壳菌YLZ42,其发酵产物对蜡样芽孢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以蜡样芽孢杆菌为指示菌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40~60℃温度范围内比较稳定,60℃加热1 h,活性损失小于7%;在p H 2~7范围内抑菌活性稳定,p H大于7时,活性损失较大,在p H 8条件下处理12 h活性损失已达到64%;发酵液适宜在酸性条件下保存,p H 4的发酵液放置15 d后活性损失小于5%;活性物质对紫外线不敏感,经紫外照射24 h后抑菌活性基本不变。然后采用萃取、薄层制备、HPLC制备等提取分离方法得到了抑菌活性物质的纯品,分子量为513,与相关文献中报道的活性代谢产物的分子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陕北野生苦苣菜内生菌资源,发现潜在药用活性成分和新的医药先导化合物。以苦苣菜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11株供试指示菌的抑菌活性,以苦苣菜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从中共筛选出95株内生菌,通过抑菌试验发现其中20株对1种或多种指示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数的21.05%,其中UG-004、UG-036、UY-085、CY-009、CJ-014、CG-033和CG-035 7株具有较强谱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G-035的发酵产物在R_f为0.35处有与苦苣菜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的显色带。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菌株CG-035能发酵产生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表明苦苣菜内生菌在次级代谢产物方面具有研究潜力,这为内生菌在微生物药物研究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师宝忠  张磊  罗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77-8878,9109
[目的]筛选能够转化鬼臼毒素的菌株,得到其转化产物并鉴定结构,以期为高抗肿瘤活性天然药物的获取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微生物分批转化法对鬼臼毒素进行结构修饰,利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鬼臼毒素及其转化产物进行检测,筛选出能够转化鬼臼毒素的菌株,将其中一株能够转化鬼臼毒素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对其发酵液进行乙酸乙酯萃取、常规硅胶柱层析分离提取转化产物,应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转化产物结构。[结果]通过转化鬼臼毒素的研究,筛选出能转化鬼臼毒素的菌株为BS.Str-1、BS.Str-2、BS.Str-3、BS.Str-7、BS.Str-18、BS.Str-21和BS.Str-29;对BS.Str-21扩大培养,提取分离得到唯一的转化产物,经鉴定为苦鬼臼毒素。[结论]该研究表明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获得鬼臼毒素衍生物,该结果为高抗肿瘤活性天然药物的获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CB-4, a bacterial strain with highly effective herbicidal activity, was isolated from infected corn leaves. Through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and 16 S ribosomal DNA gene sequencing methods, CB-4 was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 conducted activity-evaluation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to assess the herbicidal potential of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strain CB-4. Crude extracts of strain CB-4 have high inhibition activity on Digitaria sanguinalis. In general, the root and shoot growth parameters of D. sanguinali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metabolites of strain CB-4. The IC50 of the culture filtrate extracts for the radicula and coleoptile of D. sanguinalis were 0.299 and 0.210 mg mL-1, respectively. Component 2 of the herbicidal activity of the crude toxin from strain CB-4 was successfully pur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using high-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with a two-phase solvent system composed of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methanol-water(4:5:4:5, v/v)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e concluded that the metabolites of strain CB-4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as a microbe-based herbicide.  相似文献   

14.
黏细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黏细菌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以兔粪、腐木为原料,采用选择培养基、加热、冷冻等方法分离到3株黏细菌;重点研究了1号菌,发现1号菌胞外物、胞内物均具有抗菌活性,且抗菌谱不同,其中胞外物对G+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胞内物对部分G+细菌及G-细菌有抑菌作用,两者对真菌均无抑菌作用。将1号菌胞外物进行薄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得到了抑制放线菌生长的单一组分。  相似文献   

15.
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色圈法和透明圈法从泥土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并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筛选得到菌株的种属。采用罗丹明B(Rhodamine B)平板初筛出51株脂肪酶产生菌,以荧光圈直径或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为指标,选取HC1.60的9株脂肪酶产生菌,采用橄榄油乳化液平板进行复筛,对HC进行测量比较筛选出1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L-17,其HC为2.27。利用透明圈法对菌株L-17的粗酶液的酶活力进行测定,HC为3.07,表明菌株L-17具有较高的酶活力。菌株L-17经初步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为一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董昆明  陈亮  周晓见  靳翠丽  缪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72-19175
[目的]对1株抑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进行筛选、鉴定和活性物质研究。[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黔江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菌株,并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其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株编号为5B18的菌株,其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cearum)有强烈拮抗作用。全细胞脂肪酸及16SrDNA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该菌提取物分析表明,该提取物为13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结论]该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金丝梅(Hypericum henryi Levl.et fan)地上部分为材料,将其正己烷组分通过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MPLC)、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并得到4个化合物,包括2个内酯环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PPAPs),1个单环体系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MPAPs)和1个双环体系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BPAPs),其中1个为新的PPAPs类化合物,将其命名为hyphenrone Y。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多种波谱技术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红树林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R5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滤纸片扩散法测试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分离鉴定5-羟甲基-2-呋喃甲醛(化合物1),(3R,4R)-顺-4-羟基蜂蜜曲菌素(化合物2),(3R,4R)-顺-4,7-二羟基蜂蜜曲菌素(化合物3),Clavatol(化合物4),酒渣碱(化合物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化合物6),β-谷甾醇(化合物7)、3β-胆甾-5-烯-3-醇(化合物8)、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10个化合物。在250μg·m L~(-1)时,化合物5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高度抗菌,化合物5和6对番茄枯萎菌F.oxysporum、小麦赤霉菌F.graminearum中度抗菌。【结论】从Fusarium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8,其中,化合物5、6可作为相应农药抗菌先导化合物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鹤庆五味子果实(Schisandra wilsoniana A.C.Smith)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γ-Schizandrin(Ⅰ),Kadsurin(Ⅱ),Tigloylgomisin P(Ⅲ),Prinsepiol(Ⅳ),WuweilignanⅠ(Ⅴ)。均是首次从鹤庆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